沙井黄舒墓:古迹探秘
岭南文化的萌芽与孝子的故事
在汉代,岭南大地迎来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其中孝道成为核心。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深圳诞生了一位著名的孝子——黄舒。
黄舒,东晋时期的人物,以孝行著称,他的事迹被《南越志》最早记载。2001年,他的墓葬在沙井街道步涌村被发现。他孝顺父母的感人事迹,不仅赢得了本地人的敬佩,也赢得了中原移民的赞誉。人们将他比作战国时期的孝子曾参,于是将他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参里”,并将他家附近的山称为“参里山”。据《新安县志》记载,黄舒,字展公,父亲教他移居莞地,他孝顺父母的品质在家境贫寒中更显可贵。
在东莞、宝安、新安的历代县志中,黄舒都被列为“乡贤”或“孝友”类人物的首位。他的孝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人。清初,他的住所被誉为“新安八景”之一,民众为他建造了祠堂和牌楼。1573年,新安县三都大钟山下的黄孝子祠,以及清代乡贤祠,都供奉着他的事迹。宝安区新安上合村的黄氏宗祠内,至今仍保留有清代建筑风格的孝行流芳牌楼,其上联为:“西晋伦常 南粤是 六年庐墓一生心。”
黄舒的墓位于沙井街道步涌社区新和路大田路口。经过多次修缮,现在的墓为清代重修。墓堂、享堂等建筑采用青砖砌成,正中立着一座刻有“晋钦旌孝子始祖考乡贤参里黄公之墓”的花岗岩墓碑。黄舒,字展公,是西晋南海郡博罗县参里(今沙井街道沙井中学一带)人,祖籍江夏。他幼时随父黄教迁至沙井一带定居,心地善良,孝顺父母。父亲去世后,他在父坟之侧搭建茅庐守孝三年,母亲去世后,他又如此。县人将他比作春秋时的孝子曾参,他居住的地方因此被命名为“参里”,附近的山称为“参里山”。2005年,这个地方被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