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原地区防晒霜

关于夏天的记忆,是从晒开始的。

关于高海拔的回忆,也是充斥着晒伤、掉皮、变黑甚至留斑,它会一直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可能都会留下晒后的痕迹。

▲高原无处可躲的紫外线。

我特别不怕晒黑,但是仍然注意做防晒。因为晒多了不仅是变黑而已。过度被晒会导致长黑斑、长皱纹、皮肤老化;另外还容易患上由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病,比如日晒伤、日光疹,增加患皮肤癌等几率。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西北地区的居民看上去要比沿海地区的居民更显年龄大的原因,他们生活的条件更加艰苦,日晒时长远超沿海地区。

▲刚从帕米尔高原下来。

紫外线科普

太阳,分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和少量的宇宙射线。其中所谓的防晒指的是防紫外线

外界的紫外线共有三种,分别是UVA,UVB和UVC,能够穿透云层的只有UVAUVB两种。

UVA是波长最长的一种紫外线,不被大气层顶端的臭氧层吸收,可以穿透真皮层,比UVB更能深入皮肤,使皮肤晒黑,并导致脂质和胶原蛋白受损,引起皮肤的光老化甚至皮肤癌,所以UVA不但会激发色素合成而使肤色“变黑”,更是造成皮肤“老化”及细纹产生的主要原因。

UVB:中波紫外线,它可到达真皮层,导致皮肤日光灼伤,红斑、晒黑等现象,但大部分UVB被臭氧层吸收,同时可被玻璃、遮阳伞、衣服等阻隔。

▲UVA和UVB

简单易懂来说UVA主要破坏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使人的皮肤水分流失、老化松弛;70%的UVB会被角质层吸收,直接作用在细胞DNA和角化细胞上,导致晒伤和晒黑。

UVA是全年存在的,UVB则在冬天时相对较弱。玻璃、云层只能阻挡和吸收部分UVB,UVA却畅通无阻。

为什么大家去高原地区觉得更容易晒伤呢?

因为空气稀薄,阳光强度增大,无法有效的阻止紫外线照到地表,紫外线过强又导致空气中分离出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活性氧,活性氧+紫外线对人体的双重伤害下,护肤防晒就更重要了。即使是阴天,薄云层阻挡20%-40%紫外线辐射,我们还是有可能会晒伤。

所以每次在出发户外徒步、登山以前除了准备必须装备外,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防晒。

高原地区,特别是雪山,在还没有去过的人眼里可能会有“这么冷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晒伤”的误解。注意冷和紫外线强弱不是成正比的。

反而是越高海拔的紫外线越强,如果是雪山,加上雪对紫外线的反射更是“雪上加霜”。因为海拔每增加300米,阳光强度会增加4%。滑雪、登山等和雪上运动,雪会反射85%的紫外线,而沙子和水泥则会反射50%,海拔越高,紫外线就会越强。

防晒最有效的方式

不晒>硬防晒>软防晒

当然不爬山是不可能的,即使晒的换个人种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就老老实实的做好防晒吧。

硬防晒是指通过防晒外套、帽子、墨镜、头巾、手套、太阳伞等的物理防晒;

软防晒是指防晒霜、防晒喷雾等防晒方式。

▲对我而言最佳的方式是防晒霜+包裹严实的硬防晒。

在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中尽量做到先按标准步骤涂完防晒霜,然后物理防晒做到位。防晒衣、头巾、帽子、墨镜、臂套等。

就防晒用品而言:根据防晒霜的成分和作用原理,我们把防晒产品分为三类。

1、物理防晒

物理防晒往往会添加大量的二氧化钛、氧化锌,靠反射来阻隔紫外线以达到防晒的目的。刺激性很低,对敏感肌非常友好,但容易泛白,质地一般比较厚重。

2、化学防晒

化学防晒剂就主要通过吸收紫外线来达到防晒的目的。质地比较轻薄,肤感好,但很多都添加了酒精作为溶剂,且需要反复补涂,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

3、物化结合防晒

兼具物理防晒稳定的防护能力、低刺激性和化学防晒优秀的质地、使用感,是现在市场上很主流的一类产品!

温和性:物理>物化结合>化学

使用感:化学>物化结合>物理

防晒霜SPF怎么选:

防晒系数是以具体数值表示产品防御中波紫外线的能力,是评价防晒化妆品保护皮肤避免发生日晒红斑/晒伤能力的防护指标。SPF是防晒指数Sun Protection Factor的英文缩写,理论上SPF值越大,防日晒红斑/晒伤效果越好。实际上还必须依照个人的肤质、日晒反应、皮肤色泽、活动状况及流汗状况来考量。

我自己日常生活中用SPF小于30的防晒霜,在户外运动时使用的是SPF50甚至50+的防晒霜。

如何正确涂防晒霜:

很多人涂了防晒和不涂防晒的效果是一样的,说明防晒霜没有使用到位。

1. 首先在使用防晒霜前为了不让皮肤闷痘需要做好清洁,清洁后补完水,再使用防晒霜。

2. 防晒霜要在出门前20分钟左右涂抹上,因为防晒霜不是涂上立刻就有防晒功效,需要时间成膜才能尽它最大的能力发挥作用。

3. 防晒霜涂够,一般量化来说脸部用一元硬币的量是最基本的。用并拢的手指在脸上缓慢推开,不用用力拍打揉搓,等待20分钟左右防晒霜在脸上自然成膜就可以。

4. 勤补防晒霜,化学防晒需要2-3小时补一次,物理防晒3、4小时补一次,游泳后或大量出汗后立即可以补。

5. 尽量抹均匀,确保经常被忽略的位置也保护了。比如手部、鼻子、耳朵等。

硬防晒:

一般户外穿的冲锋衣、抓绒等厚度足够防晒是妥妥的,但是架不住有时候天气热,这时候薄款的防晒衣就是神器。

根据国标规定,UPF值大于40、且UVA投射比小于5%时,才能称为防晒衣,这是目前国内区分普通衣服和防晒衣的唯一指标。

UPF值:UPF值越大的防晒服防紫外线的效果就越强。包括臂套在内,如果你装备购买防晒服,请一定问清客服产品的UPF值。

材质:具有较好抗紫外线效果的材质,像是亚麻、涤纶和羊毛等。涤纶和羊毛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和苯环,可以较强吸收紫外线。不同种类的纤维结构不同,具体效果参考:涤纶>锦纶>粘胶≥真丝>棉≥ 苎麻。

颜色:深色的比浅色防晒效果要好,很多人因为深色衣服会吸收热量而选择穿白色的长袖,其实白色衣服只会反射热度,却无法很有效地阻隔紫外线,皮肤还是得不到真正的保护。

在颜色选择上,深色系>浅色系,比如:红色>黑灰\绿色>蓝色>白色, 红色最优秀;高饱和度>低饱和度,比如说,正黄色>浅黄色。

透光性和细密度:细密程度高,透气性无法保障,透光性强防晒效果又无法保证,所以挑选的时候应该在二者之间做一个平衡。

头巾:

头巾是户外最好用的单品,几乎是做到了七十二变。可用作头巾、围巾、头带、风沙罩、无檐圆帽、帽兜、护腕、裹胸等;可以用来防风、防沙、防寒,当然平时对我来说用处最大的是防晒。

头巾的选择性很多,下到几块钱上到几百的,Buff有推出专门的防紫外线头巾。但是防紫外线的面料护理也相应的会比较麻烦,需要定期更换。

帽子:

遮阳帽的作用不止是护脸,头皮和头发也是需要防晒。头皮的老化速度甚至比脸部皮肤更快,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头皮会流失水分,发红发痒,头发也会变得干枯毛躁,容易分叉断裂,导致脱发增多。所以全顶帽子果断是离不开的。

帽子因为厚度大,其实是不是所谓的防紫外线面料差别都不是很大,只要能把头包全,顺便把脸也挡了的帽子就是好帽子。

最佳的当然是全包式

但这样,架不住丑啊。。所以渔夫帽加上面所说的头巾,就能做到完美遮阳了。小贴士:如果是户外运动的渔夫帽最好是选择带系带的,不然一阵风过来可能就追不上了。

另外不怕晒一点的鸭舌帽也不错,毕竟帅嘛,做到了颜值和功能俱全。

墨镜:

紫外线的UVA会损害视网膜。眼睛前部的的角膜和晶状体会吸收大部分紫外线UVB,另外也导致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眼部防晒也是刻不容缓的。墨镜可以吸收和反射紫外线光,可以保护眼睛不受伤害。在颜色选择上遵循颜色越深越好,其他看个人喜好就可以。

▲紫外线对眼球的伤害。

手套:

手套在户外的作用不仅在攀爬过程中保护手部不受刮伤,在寒冷的时候防止体温流失,也可以做到手部和腕部的防晒。

如果有迫迫迫迫不得已需要露在外面的皮肤,也尽量用其他防晒工具代替。比如这是我有一次登山时因为海拔过高,鼻子不得不露在外面以保证能吸足空气,但是这样脸颊就无法做到全面防晒,所以我在脸上贴了肌肉贴。

▲脸上的肌肉贴可用于防晒

臂套:

很多朋友夏天怕热,喜欢穿短袖甚至无袖背心外出运动。这时整条胳膊暴露在外,无疑被晒伤的风险很大。哪怕长时间坐在车里开车,我认为备一对臂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臂套通常有弹力,重量很轻,也比较透气,带上不会是什么负担,所以我建议大家都随身带一对儿。

如果晒伤了应该怎么办?

第1步,冷敷降温

晒伤后有条件的应停止日晒,先用冷水冲洗肌肤,然后冷敷,建议一天敷3-4次,每次半小时。注意是冷敷,不要直接冰敷,冰敷会由于温差太大而刺激毛细血管破裂。

第2步:消炎&止痛

内服:如果晒伤比较严重,要去看医生,开一些消炎止痛或抗过敏的药。

外用:轻度晒伤可局部外用一些烧伤专用的洗剂和药膏,具体根据医生的指导来。腿部和脚踝被晒伤会引起肿胀。将腿尽可能举高,可以避免水肿。

第3步:小心洗澡&衣物宽松柔软

用低温的水洗澡,淋浴时要避免水注直接喷到受伤的皮肤上。

建议穿松软棉质衣服。不要穿面料生硬或毛料和合成面料的衣物,会刺激到皮肤,另外不要穿湿衣,湿衣服仍会有50%的紫外线穿透

第4步:使用晒后修复护品

如:芦荟胶、晒后修护霜、晒后舒缓喷雾、维C晚霜等。

晒伤后,涂抹晒后修护的护肤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天然芦荟胶,芦荟有很好的镇静消炎的作用。晒后舒缓喷雾也不错,不仅可以缓解皮肤的灼烧感,同时也避免了涂抹摩擦的疼痛。

当皮肤红肿疼痛缓解后,就可以夜间涂上晒后修护霜,或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美白晚霜,以淡化黑色素。

但不要使用含烟酰胺成分的护肤品,烟酰胺虽然有很好的美白效果,但它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适合不敏感的健康肌肤。

最后注意,晒伤后不能立刻敷面膜,要等皮肤完全恢复了才可以敷。

不管是为了更美还是为了健康,防晒都是重中之重。防晒到位,才能让健康的身体在户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