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向善永远不会错

本文共计83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分钟。

图片来源:“你好,李焕英”电影

在众多喜剧演员中,我非常喜欢贾玲。春节期间上映的《你好,李焕英》用最朴实的情感,跨越一切手法,赢得广大用户的好评。大家都知道她的人缘特别好,有人说她情商高,而我更相信这是一种善良,她的善良温暖了身边人,成为一种美好,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有感而发,想谈谈善良这个话题。

“善”一直是国内几千年来弘扬的美德,古人云“上善若水”,我们也从小被教导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是身边善良朴实的人也经常被成为“傻”,也经常听到社会种种被骗的故事,“摔倒的老奶奶要不要扶”,“要不要帮助街边乞讨者”,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题,引起非常多的争议。这让我不禁担忧,在教育孩子善良的时候,是否也会担心其因善良而被骗。 我们为什么还要“向善”呢?

班禅大师常常写的是”福以善招“,班禅大师认为这就是佛教的根本宗旨---所有的福报,都是你自己行善的果报。人生是很宝贵的,所以要多行善。站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立场来看,向善之心是永远不会错的,这是一身正气,修福报,积善果,因此我们要保持“与人为善”的本性。

既有善果,我们希望积善越大越好,那又怎样区分“大善”和“小善”呢?

针对这个问题,班禅大师写了一幅字,“能为恶不为即是善,可行善是不行即是恶”。他认为善念的大小并不是以结果来论的,但是社会上看来,所行善事因规模有大小之分,就被人当作区分的标准。比如某处受了灾害,有人捐款几百万,有人捐了几百块,社会上的人很容易认为那个捐几百万的是大善。但仔细考量下,几百万可能是他财产很小的一部分,而几百元可能是后一个人全部的财产。他们的能力可以区分大小,但是善心善念是一样的,是不应该从外表数值上来区分。对于行善,首先是“心”,是“善念”。

这里我大概明白,当今社会我们要学会鉴别,做自己本心认为“善”之事,以防被骗。同时保持善念是做人处事立根之本,行一切之善事在于心,以求福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