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女孩照片谎称绝症,对“诈骗式”乞讨应重罚

本文共计118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分钟。

漫画:勾犇 图/新京报网

如果不是各种机缘巧合,贵州杨姓夫妇的“乞讨”骗局,可能还在继续。

随便在网上下载一张小女孩的照片,制作成易拉宝、假病历等道具后,一个女儿身患“慢性白血病”,父母沿街乞讨救女的悲情故事产生了。直到有一天,他们到了湖州织里,被照片小女孩的母亲施女士逮个正着。看到自己女儿的照片不但成为乞讨者的道具,好好的女儿也被描述成了绝症,这位母亲的肺都“气炸了”。随后,警方介入,以涉嫌诈骗为由,对这对杨姓夫妇处以14天的治安拘留。

不知道进了局子的杨姓夫妇有没有醒悟。恐怕,他们最懊恼的事情是,打印店当初不是说易拉宝上面的是个日本女孩,绝对安全么?虚假广告害死人啊!

曲折离奇的情节,加速了这则新闻的传播。但这不过是生活中常见的又一起“诈骗式”乞丐的故事。

和普通行乞不同,诈骗式乞丐往往在乞讨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虚构的悲情营销。《刑法》上,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数额较大的行为即可能构成诈骗罪。对于这种虚构事实悲情营销,利用我们的同情心骗取钱财的诈骗式乞丐,完全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

而诈骗“数额较大”标准,则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以浙江为例,当地标准为个人诈骗6000元即可入刑。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这种诈骗式乞丐现实生活中其实已经成为一个“有利可图”,且“大有可为”的行当。以本次曝光的贵州杨姓夫妇为例,借助悲情营销,一天收入可达600元。现实生活中,“月薪”过万、“城里磕头,回乡盖楼”等更是屡见不鲜。据报道,这对杨姓夫妇的老家,这都快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了。

和一般诈骗不同,诈骗式乞丐所利用的,主要是我们的同情心,除了助长某些人不劳而获心理外,同时还会割裂整个社会的信任纽带。长此以往,社会公众的善心将会被消解,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却无法得到社会的救济。

令人遗憾的是,此等现象长期以来却处于整体打击不力状态,最终使得类似新闻报道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次,然后一步步地透支社会的善心。这当中,可能与受害人较为分散有关。以本次新闻报道为例,若非正好“讨”到了施女士的“朋友圈”,杨姓夫妇的诈骗行为不可能那么快被拆除。甚至即使有人最终觉得上当受骗,大概也不会因为一些零星捐赠,过于认真。

低风险、高回报才是培育诈骗式乞丐的沃土。在受害人分散情况下,相关职能机构更应积极作为,主动打击。以本案为例,湖州警方已对杨氏夫妇实施治安拘留。但网友们普遍担忧的是,杨氏夫妇出来后还会不会改换门头,重操旧业?

面对此等情况,警方若能深挖案底,加大惩戒力度,或许就能够起到更大的震慑作用。 鉴于杨氏夫妇对小女孩名誉权、肖像权等构成直接侵害,施女士也不妨对其提起民事诉讼,给孩子讨一个公道,也给社会提供个追偿骗子的案件样本。

□张柄尧(律师)

编辑 孟然 校对 郭利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