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的智慧功德箱里无功德

本文共计363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5分钟。

禅宗公案的智慧——功德箱里无功德

今天我们分享公案可以说叫当和尚遇见皇帝,依然是达摩祖师的公案。

达摩在他的父王去世之后,就找到般若多罗尊者请求出家跟随师父,跟随师父近四十年后,般若多罗尊者把禅宗衣钵传给了达摩,于是达摩成了第二十八祖。尊者也对达摩做了详细的交代,并叮嘱他67年之后前往震旦也就是我们国内来传播正法。

67年后,达摩按照师父的叮嘱,来到了国内,那一年,是公元526年的9月。当时的国内正是南北朝的时候,南方是由宋、齐、梁、陈的梁朝,也就是梁武帝当政,大家知道,梁武帝是国内史上被称为第一个菩萨皇帝。听说印度来了这样一位高僧大德,当然很欢喜,专门派特使从广州把达摩祖师迎接到都城——南京,当时叫金陵。一年之后,527年的10月1号,达摩来到了南京。

当时的达摩已经141岁,梁武帝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礼仪结束以后,请法正式开始,武帝就问达摩:“请问圣僧,朕继位以来,造了很多的寺庙,抄写了很多的经典,度了无数的众生,还做了种种的布施,你看我的功德有多大?”

达摩说:“并无功德。”

武帝一听,很奇怪,说:“何以无功德?”

达摩说:“你的造寺、写经、布施等等,都属于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武帝听了,心里很不爽,问:“那请问什么是真功德?”

达摩说:“真功德,那是要有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听了就更加摸不着头脑,转个话题问:“请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说:“廓然无圣!”

武帝就更加恼火了:“请问圣僧,对朕者说话的人是谁?”

达摩说:“不认识。”

亲爱的伙伴,如果你是梁武帝,你会怎样的心情?

皇帝很不爽,达摩也知道,自己跟梁武帝机缘不契合,于是告别了武帝,北上,一苇渡江,去了少林寺,在少林寺的一个山洞里面壁。

好,公案我们就谈到这里。

1500年前,梁武帝以及他身边的人根本理解不了达摩所讲,在当时我们难以理解,过后我们也难以理解,到今天还有很多人难以理解。大家知道,我们到寺庙里去,寺庙里都有功德箱,我们会往里面捐款。那如果我们请了一部佛经,佛经里面都写的很清楚:如果你印刷佛经,印制佛像,更别说造佛塔、造佛寺,那都是功德无边啊!怎么梁武帝做了这么多,达摩却说并无功德。

我相信我们在场的伙伴,如果你第一次听这个公案,你也一定会奇怪:我们做企业家我们给寺庙捐款,我们作为普通人给寺庙捐款,我们捐这点款,我们都期望自己是有点功德的,寺庙里还专门有功德碑,你捐了多少钱以后都会刻在上面,但是我们捐多少都没有梁武帝捐的多呀!梁武帝捐那么多,半点功德都没有。这不是让人很困惑吗?

还有人说,禅宗公案都是不能讲的,不能去解公案的,一解就错。而这个公案,六祖大师就专门解过。

那是近二百年之后,到了唐朝,六祖开堂讲法,当时的韶关韶州刺史,他就把达摩与梁武帝这个公案拿出来请教六祖,问:“为什么梁武帝一点功德都没有啊?”

而六祖非常明确地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他的确是没有任何功德。他布施设斋,造寺写经,做的这些都是为了求福,求福那个叫人天小果,那个叫修福,叫福报,福德与功德是不一样的。”

“功德是什么?”

六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功德在法身中求,功德在自性中见!向外界你造多少寺庙捐多少款,都没有任何功德。”

经由六祖的讲解,做了功德与福德的区分,我们才知道达摩会对梁武帝说你半点功德都没有。原来,梁武帝做的这一切都是福德呀!

今天是我们这近百年来,国内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都有种种的善事,寺庙的活动,也前所未有的兴旺,多少善男信女想着要为自己、为自己的家人积功德,捐款捐物。所以,我们所有的伙伴,都要用心来品这个公案,透过这个公案,让我们都来领悟,捐多少款,半点功德都没有。这样讲,不是指你不可以去捐款,福德也是要修的,叫福慧双修。重要的是,我们要区分,我们做的这个只是福德。如果你怀着要积功德去做了很多,却不知道它没有半点功德,这岂不愚蠢吗?这是这个公案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那有伙伴就说:“那我们可以如何来修功德呢?捐款捐物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吗?”更究竟地说,也不尽然。

我举个例子:2013年的4月,大家记得四川雅安地区发生了地震,当时我正在浙江的绍兴开灵性财商的课程。当时一些伙伴非常的激动,说要给灾区捐款,有一位企业家找到我,对我说:“老师,你在课堂上发动大家,往灾区捐款吧!” 我就对这位企业家说:“请问,你为什么要捐款呢?”他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呀!灾区里的人民正在受灾受难,我们出不了力,我们出一点钱,这不是我们的本分吗?” 我说:“赞叹!了不起!同时当你把他们当灾民的时候,你在帮他们的时候那你害了他们。”企业家很困惑,当我做了进一步解释后,他就说:“那难道我们不捐款捐物吗?”我说:“你当然可以捐款捐物,觉察一下:你捐款捐物的起心动念,你的发心不是去帮助灾民;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捐款,让我们对灾区人民心怀感恩,他们以自己受灾的方式,或者他们是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以受灾的方式给了我们一个对峙自己贪婪的机会,我捐款不是为了灾民,而是为了对峙自己的贪婪,是让自己放下对钱财的执着和贪婪。如果你的起心动念是这样去捐款,那你不但积了福报,你还积了功德。这才是真正的福慧双修!当你有了这样的觉悟,有了这样的发心,福德功德就是不二的。 如果更究竟地讲,叫三轮体空,也就是:没有受施者、没有布施者、也没有捐的款捐的物。这个就是达摩讲的,拥有这份洞见,拥有这份觉悟,拥有这份智慧,这种智慧就叫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个叫不住相布施,不住相布施福德功德就是不二,积福德的同时就积了功德。”

所以常有伙伴会困惑:说面对街上的乞丐做乞讨,他到底是真乞丐还是假的乞丐?如果是真乞丐,我们奉献一点爱心,如果是假乞丐,这岂不是让人气愤?把我们当愚蠢呐!其实这都着相了,我们用心去体会,面对所谓的乞丐,捐不捐款,你觉察一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为什么而捐款?与对方无关,这是对峙自己的贪婪、破去自己的执着、表达自己的一个善心,那就与对方完全没关系了。这是这个公案带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这个公案当然还有极其微妙的部分,大家来体会,梁武帝为什么见到达摩,见到这样的圣僧,他开口就问:“我做了这么多的事,有何功德呀?”大家会看到,梁武帝所做一切,他那么虔诚信佛,他是直思的运思方式还是反思的运思方式?我们会看到他是法宝为上还是珠宝为上啊?看起来梁武帝表面上捐款捐物崇敬佛法,好像是法宝为上,他本质依然是珠宝为上的价值观啊!所以我们明白这一点,就会明白,六祖为什么会说梁武帝是心邪。

那这个公案还给我的一个震撼是,我们要实现我们的使命,完成我们人生的事业、伟业,当然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帮助,我们要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尤其是位高权重的人能够支持我们,那不就让我们的事业、让我们的使命进展更顺利吗?达摩老人家已经141岁了,他从印度远涉重洋,乘船渡海、乘风破浪来到国内,要去完成他的使命,他多么有幸碰到了国内史上第一个菩萨皇帝——梁武帝,当时的梁武帝正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史书上记载,这是一个极其有才华,文治、武功、音律、琴棋书画,等等,都是上上之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佛法极其虔诚,他几次舍身到寺庙去,最长的一个多月时间,让大臣用钱财把他舍回来,他自己熟读经典,我们金刚经分了32品,就是他的儿子分的——叫昭明太子。他是真心热爱佛法,达摩的到来也让他欣喜若狂、恩宠倍至。达摩要实现他在中土传法的使命,有这么一个皇帝来支持,这个事业该有多么的顺利呀!可是达摩面对梁武帝的提问,当他发现梁武帝的本质竟然是心邪,竟然是求福报,他的对话中直接硬邦邦地怼回去,连解释都不解释,直接失去了这个大客户。大家来体会这不震撼吗?我们看到达摩的价值观是什么?达摩的智慧,他要实现自己的使命完成自己的事业,他最看重的是什么?大家要知道,达摩是个辩才无碍的人啊!智慧通达的人啊!一生中参加过无数次法会的辩论。他面对梁武帝,这样一个对佛法虔诚的人,他为什么不去先跟后代?为什么不顺着梁武帝的思路以迎取梁武帝对他的支持呢?为什么不在梁武帝跟前创造自己的好感吗?他完全有机会呀!他也完全有这个智慧和能力呀!为什么就硬邦邦地顶回去了呢?这件事情让我好好地思考,在达摩看来,事业成功不成功,关键点到底是什么?这个公案让我越品越让我惭愧,越品越让我心惊。做事业,选对人 比选对势力,要重要的多!让我们看到达摩的智慧!

(主持人:史书记载,一位141岁的长者远渡重洋来到国内,只为老师的一句。,一千年之前,他来了,他留在这里。当他遇见对他毕恭毕敬的皇帝时,他没有追随停留,他选择坚持真相。在他点拨福德和功德,而对方时机未到时,他没有勉强,而是继续去走自己的路。难道这些经历不足以称为传奇吗?达摩祖师为传正法而来,他为使命而生。而 众多卓越的人士,而恰恰具备这样的特质,不忘初心,自我反思,成就了一番探索生命真相的事业。在达摩祖师践行生命真相的道路上,也让我们相随,反观自照,提升智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