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之善,善心善行

本文共计277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2分钟。

在我们人生旅途里,总会遇见好人和坏人,虽然我们曾经会有过一点点邪念,干过一点点坏事,但是我们还是相信自己心存着一颗善心,相信自己是个好人。那为什么在由我们众多好人组成的世界里,还是会有坏人的存在呢?除了坏人干坏事,还有好人不作为的事件也经常发生。那为什么有些人“仅空有善心,而却无善行”?那么仅仅拥有一份善心却无善行的人,真的算是一个好人吗?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告诉我,在他开车上班的路上看见了一只狗被撞伤了,不知道它现在还有没有活着呢?我问他:“为什么当时看见这情况,而没去救它”。他告诉我:“当时我真的挺想救的,但是如果救了它,我上班就迟到了,更何况路上经过的人看见了也没去救它”。然后,我就沉默了。

就像上面所说的情况那样,为什么有人仅空有善心,却无善行?因为是价值取向,什么是价值取向?那就是在他们的眼里认为有比助人,救人更重要,更令他心动的事情要做。下面举几个原因:

1.利益

可想而知,如果他当时救了那只被撞伤的狗,狗狗也许会保住性命。但是他却没做,因为有比救狗更重要的事情是上班,如果救了狗会令他迟到,而上班迟到会导致他扣工资,有损他的利益,所以他才不去做。在他认知范围里是利大于善。

2.怯懦

在这个社会上,有些人看见一些无恶不作的人霸凌一些弱者,又或者虐待,杀害无辜的小动物,而没去阻止事情发生。虽然他们心里是很想帮助那些弱者和小动物,但是由于他们怯懦,害怕惹是生非,害怕承担法律责任,阻止他们的善行。那么这便是爱莫能助!

3.自尊心

有些人认为帮助弱者,或者和弱者打交道会令他们有失面子,所以他们就选择不去善行。这行为反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原本自尊水平低,所以才会想用虚荣心来弥补自尊心。

空有善心,却无善行。这不是有德之人所做的行为了。什么是道德?道代表“真理”,德代表“践行”。真理即是美德,知道真理之后去践行这个真理,这才算是美好的德行。道德也可以分为两个顺序,第一,要心怀一份善心,第二,善心要落实为善行才算是道德的圆满。古人常说,善始善终。光是有善始,它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善。所以完整的道德是善心为始,善行为终。所以真正的道德,它一定是身心统一,明辨是非,身体力行。有个词叫“见义勇为”。什么是“见义勇为”?那便是你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出于你与生俱来的那颗“善心”勇敢地去做正义的事情。

道德之所以高尚,是因为一个人心怀善意,并愿意把这份善意落实为善行,道德的高尚之处在于人类与生俱来的那颗善心,并听从这颗善心驱使,带着正义和勇气,在别人双脚深处淤泥时,拉他一把。在别人身处黑暗时,给予他光明。

在丹麦哥本哈根,有一个贫穷小女孩,叫“爱丽丝”。她和妈妈住在一起。由于她的爸爸在她还未出生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们,她的妈妈在艰难的生活抚养着她长大。在她9岁的那一年,她的妈妈因得了肺癌去世,因此她只好弃学,去镇里卖花赚取生活费。有一次,一天快要过去了,也没赚到钱。她心想能不能遇见哪家好心人讨口饭吃。她经过一条街区,敲了第一家门没有任何反应。之后,她再敲第二次,也没有人开门。于是她就走到第二家,她敲了敲门,一位叼着烟的老头开了门,问道:“有什么事吗”?女孩回答说:“我,我,今天我没赚到钱,所以不够钱买饭吃,可不可以在你家讨口饭吃”?老头皱了皱眉头说:“我家没饭,你走吧”。被打击的小女孩失望的继续往前走,当她走到第三家门前,心想敲门时,突然,停止了。想了想又把手放下,她的心里想,还是不要打扰别人了。当她垂头丧气,想要离开时。突然,房门打开了。一位穿着白色开衫毛衣的女士说:”你好,小朋友,有什么事吗“?小女孩紧张的回答道:”我,我能不能在你家讨口饭吃,因为我今天没赚到钱“。女士听到小女孩的肚子咕噜的响了一身。于是她微微笑了一下说:“你进来坐会吧,我把冰箱里的咖喱煮热给你吃”。小女孩满怀喜悦,走进屋里坐下。她和女士说:”谢谢你,这顿饭多少钱,等我这几天赚到钱了,我会给回你“。女士回答说:“不客气,这顿饭不需要付钱,这是我奶奶教我的,帮助他人,不求回报“。

二十年之后,这位女士得了重病,在当地其中一间医院治疗。她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那家医院的医生也没办法把她治疗好。之后,她被送往另一家医院接受治疗。负责治疗她的医生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她来到病房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是当年帮助过她的恩人,但是这位女士似乎不认得帮她治疗的医生是当年的小女孩。医生帮这位女士打了支麻醉针,之后,他们开始为这位女士做手术,经过了大半天的努力,医生们为这位女士做的手术很成功。之后,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护理治疗,女士的病情也慢慢地康复。当这位女士办理出院手续时,医生把医药费单递给了女士。她拿起医药费单时,不敢看价格,因为她知道这笔医疗费超出了她的预算。 她还是鼓起勇气,打开了医药费单看,上面写道:“谢谢你当年请我吃的那顿咖喱饭”。女士大吃一惊,看了看那位医生说:‘原来你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谢谢你救了我“。然后,女士拥抱着爱丽丝。爱丽丝回答说:”不客气,帮助他人,不求回报,这不是你说的吗,你当年也一样救了我,难道不是吗”?

善良的女士对身处困难的爱丽丝付出了帮助,她的这份善意换取了救她自己性命的灵丹妙药。善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爱。

在佛学里有个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人要有“慈悲心”,什么是“慈悲心”?慈悲心即是真诚的付出。慈就是“给予快乐”,悲就是“拔除痛苦”。每当给予别人一次次的快乐,那么生长在内心痛苦根源就会一次次的被拔除掉。就像上面故事的那位善良女士,她给予小女孩快乐,换来的即是拨除被重病折磨的痛苦。

哲学家尼采说过:“最高贵的美,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做暴烈的进攻,而是渐渐渗透,把人不知不觉带走,使我们的心灵包含期许”。在某种程度上,善是一种高贵的美,善之所以高贵,因为它不是义务和责任,它不受于任何强迫。它是发自你内心的那颗初心。发自于你人格的那股正义与慈悲。这种正义与慈悲使你能为他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使你能为他人的困难尽力而为。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才善的可敬,才善的可佩。由此可见,真正的行善者是践行善意之后,不图回报的,如果要图回报的善,那么这份善意就俗了。而每一次真诚的善意里都包含着真诚的我愿意,每一次真诚的我愿意都包含着发自内心的关爱,每一次真诚的关爱都是发自内心的善心,每一次真诚的善心善行都是点燃通向光明之路的指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