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一眼看穿人性本善的角色,往往都是心智成熟智慧的高人。
本文共计1660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7分钟。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肚子里喝了多少墨水,拿到多高的学历,拥有多牛的职称——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换句话说,是否能洞悉人心所思,是否能顺应事物变化规律,这才是决定你人生境界的最核心条件。这两点决定了你是聪明人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傻蛋。
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决定人的命运。我们的性格、看待问题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还原事情真相的能力,都是我们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的第一步是如何认知我们遇到的人和事,利用我们的潜意识去感知。我们接触一个人也好,接触一个新的产品也好,第一印象很重要,也就是这个阶段发生的。所以,为什么长得好看、衣着得体、谈吐得体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一个产品也一样,名字、设计(视觉形象)等等,如果设计得当,也会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这个阶段或者说步骤,是我们在寻找同类的过程,也就是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和我们有着同样喜好的人。
理性分析,通过与这个人的深度交往,对一件产品的使用体验等等,开始理性的分析。 对于很多人,很多事、很多产品,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真正的进入这个阶段,除非是出现了重大的变故,而重大的变故让很多人又返回到第一个步骤,重新开始一个循环。
人性复杂而简单。说它复杂是因为不懂人和人性,说它简单是因为明白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人是人性的载体,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多面,时正时邪,无关对错。我们之所以对某个人生气,是因为,我们觉得那个好人,居然做了一件坏事,好人做了坏事才是最让人生气的地方,于是最恨那些做了坏事的好人。
“坏”不是坏人的“坏”,更不是恶,“坏”是一种对事物的洞察,能够看见事物潜在的逻辑,这种喜欢探究和打破恒定思维的性俗称格“不老实”
事物分两面,表层叫显规则,潜在的层面叫潜规则,“坏”的人就是能够看到潜规则的人
就好比“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不是女人真的喜欢坏人、恶人,而是“坏男人”比所谓老实人更加了解女性,知道如何使女孩子高兴,从而获取芳心。
“坏”是明白利益的本质“坏”就会明白:利益的本质是巧取与掠夺。
因为个体认知多寡和环境的不同,利益交换的个体间往往是不信息对称的,对于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同,利益交换没有公平的,“坏”的人想尽办法获取更多。
巧取:是想办法用价值1元的东西,换来10元的东西,还要让人甘心情愿,这需要套路;
掠夺:用1元的东西换10元的东西,还要让对方不得不接受。
“坏”是会利用套路和权力赚钱,而“老实人”是想怎么强化自己从而多卖点钱;
老实人的思维是:”我的付出能不能匹配人家给我的钱“;
“坏”的人思维是:“怎么能更少付出,更多回报”。
“坏”,是具有叛逆思维,叛逆思维越重,人就越不“老实”,总喜欢探究“为什么”
这种刨根问底的思维,必定会逐渐穿透事物的“显规则”,而看见“潜规则”
而老实人都很听话,最怕的就是犯错误,一切按照既定的“显规则”来做人做事,很容易逆来顺受。
只有看透潜规则,才能找到人生进击之路。
“不按套路出牌”才能赢,只有这样才能创新、颠覆。
老话讲“好孩子没出息,坏孩子有发展”大同小异。
“坏”,道德情感束缚小,懂得“不要脸”。社会是人情与利益的混合体,而“坏”与老实区别就在于怎么对待道德与情感的束缚。
老实人脑子里满是被教育洗脑“正确”的观念。害怕拒绝人,害怕谈利益,顾虑太多。
顾虑:因顾忌而思虑,本质就是怂。而“坏”的人,道德情感束缚很小,懂得放下面子,人情与道德很难绑缚住“坏”的人,任其驰骋追逐利益。
“坏”,能更专一,坏的人每天想的都是得到什么,怎么得到;
好人道德束缚过大,每天纠结应不应该得到,最后不了了之;
坏的人,只看结果,好的人,太注重形式与过程,
一个分心的人胜不过一个专一的人。坏”一点,才能更获得尊敬。
尊敬始于忌惮,给你发好人卡的人,表面上尊敬你,实则心理瞧不起你;
说你是“坏”的人,表面上讨厌你,实则因知道你“坏”而内心忌惮你。
好人就一定一直做好事?坏人就一定一直做坏事?不是的,好人内心也有黑暗。人生下来就带着善与恶,二者时刻在较量。
小孩子纯真吧?但我告诉你,他们发起恶来也相当可怕。就说我自己,在我8岁那年,家里收到别人送来的一只瘸腿鸡,妈妈说把它杀了吃肉,我觉得小鸡好可怜,就说我养着它吧,于是垒了一个鸡窝,并铺了柔软的麦秸杆,还用树枝做了一个门帮它抵御夜晚的寒气。每天我都去看它,喂它。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小孩很有爱心?事实是我才坚持4天,就觉得这只鸡好丑,而且拉好多屎,为什么它的病老不好呢?我掐住鸡脖子,它的挣扎让我最终放弃,于是挖了一个坑把鸡埋了,我居然活埋了一只鸡?!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做,可能只是好奇它被埋在土里到底会不会死?死又是什么样?过了半个小时吧,我又把鸡挖出来了,它已经变得僵硬,于是重新把鸡埋了。过了几天妈妈问我:怎么不见我弄鸡了?我撒了谎,说:鸡有病死了,我把它埋了。妈妈没说什么。
这件事过去了,却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现在我长大,没有变成虐待动物狂魔,也没暴力伤害过谁,就是一个普通人。我看过一些研究暴力起因的电影,童年的一些事和伤害会改变一个人,我的经历也有可能把我引向另一条路,看来和电影演得不太一样,随着年龄渐长那件事让我产生一种愧疚之情,一个小孩恶作剧之后的悔意,可能是这点悔意制止了内心的恶吧。话题又扯远了。
还继续讲人性,人性在一个8岁小孩身上,是不是表现鲜明?先是发善心,又变残忍,最后还说了一个谎言。这些人性在一个人身上全都有。又该如何评价这件事的这个人的好坏?
《罪孽天使》中的两个女孩初生情愫,违背人伦,她们爱得那样痛苦, 我非常理解同情片中主人翁的遭遇.但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这在当时是要被诅咒的,妈妈想要分离她们,可她们最后的选择却是杀害了母亲。人之初,善恶并存。长大之后,一部分人变成了好人;一部分人变成了坏人。
好人之所以成为好人。是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良好的环境,使他善的一面得到发扬,恶的一面得到遏制。
人变成坏人,因为家庭中爱的缺失,或溺爱,或家庭暴力,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有不良恶习,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恶运伤害,往往就会造就一颗苦毒邪恶的心。
坏人好人,只是天性中的善恶,哪一个更有发挥的区别而已。
好人也会有恶的一面,甚至他们也会犯非常严重的错误;坏人也会展现偶尔的善意和纯真,会非常的迷人。人性是刘慈欣笔下的人类的健忘和懦弱;人性是金瓶梅里我们的自私虚伪、欺软怕硬;也是莫言写过的坚韧和善良。
人为什么会生气?因为你不知道人性善恶并存,好人也有坏的一面。人为什么不辨善恶?因为你不知道人性善恶并存,坏人也有好的一面。
当你有一天不容易生气,又能明辨善恶,那一天,你真正长大了。
有人问那该怎们弄懂人性?你要勇于接触各色人等。如果你只愿意跟喜欢的那种人打交道,那你对人性的认识就是单一的。讨厌的人你不愿意接触,就会失去研究对方的机会。学会倾听。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是什么思维和观念,只要有机会听到对方的心声,就要倾听。还有一点同类型的我们,存在很多的共性,他们的某个观念或行为逻辑很可能是重合的。所以建议接触不同的人。
如果觉得跟对方话不投机,你就要教育人家,那么人家就会关闭心扉,你就无法知道其想法了。虽赢得口舌之快,却失去了学习对方的机会,对你的成长是种损失。这就需要你的胸怀了。
做人就要看开一点,无论在婚恋、职场还是人际交往中,能给你制造大麻烦的人,恰恰是你讨厌的那一类人,但也是能让你学知识的,促进你成长的人。 对于你不喜欢的人,或者说危险的人,接触时要万分小心。因为对他们的过去毫无了解,难以找到对付手段,你不要轻易相信,多问为什么。
还有读书是了解人性最方便的方法,前提要搞清楚你读的书,到底是真实的人性分析,还是鸡汤,或者只是意淫之作?譬如一些网文,女主男主自带光环,快意恩仇,情节毫无逻辑可言,一付挡我路 电者杀无赦的样子,少看有益大脑健康!电视剧《延禧攻略》被很多人拿来用作职场教材,恕我直言,谁才有资格成为作者笔下加持的主角?就算尽得魏璎珞的真传,在现实职场中你也根本活不过半集。道理很简单:魏的对手都是编剧为她量身定制的,你的对手则不是,你可能连对手是谁都没搞不清楚!
但也别害怕人性,一些自诩道德高尚的人随意就把自私自利、不择手段之徒比作禽兽,其实读一读历史就懂了。毛主席说——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很哲学,深思起来这才是人家胜利的根本原因。
认识到人性的善恶分布在哪里,善恶的度在哪里,根本不会生气社会之下我们的做法,不会轻易绝望,更不会随意变态,只会让你思考更深远,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更能做到游刃有余。
现在这个社会不再是靠谁的社会了,大多数女生都变得很独立了,靠自己赚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活成最精彩的样子。
人这一生,要经历无数的大事小事,难事急事,要想过好这一生,就要记住三件事:能扛事,少惹事,不怕事。
人生重在及时适应,贵在不断改变;改进中不断完善,变化中逐步取胜。不能改变环境,可以改变自己;不能改变方式,可以改变方向;不能改变面容,可以改变笑容;不能改变去路,可以改变思路;不能改变贫困,可以改变精神;不能改变法律,可以改变观念;不能改变昨天,可以改变当下。
物质丰厚是富有,心灵宽余乃幸福。富有的人不一定幸福,幸福的人不一定富有。不遗余力地追求物质的富有,声名的显赫,地位的尊贵,往往错失了淳朴的幸福。心如水杯,幸福如杯中的甘泉,杯中的杂质越多,幸福就越少,当沉渣填满杯子,幸福之泉已被榨干。清除欲望之尘,心宽了,才能时时感觉到幸福。
能扛事,是气魄,人这一生,无论是谁,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坎,或多或少要承担一些压力,只是有的人遇到事情,一咬牙,含着泪就扛过去了,有的人却被压垮了。
这世间从不缺让你的世界天翻地覆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扛得住。
有一句话说:“挫折经历得太少,才会觉得鸡毛蒜皮都是烦恼。
当你经历越多真实与虚假,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之后,反而没有那么多的酸情。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
我喜欢这段话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时话多,会惹出好多麻烦;话少,能减少好多麻烦;沉默,可避免好多麻烦;微笑,能解决好多麻烦。其实,很多时候,语言并非人与人沟通的唯一或最好的方式。有时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谦卑的姿态,一个开怀的拥抱,一个善意的举动,胜过千言万语!
世上最难求的是爱情,世上最难受的是无情,世上最难还的是人情,世上最难断的是感情,世上最难得的是友情,世上最难分的是亲情,世上最难找的是真情,世上最难猜的是心情,世上最难报的是恩情,世上最痛苦的是自作多情,世上最可爱的是你们微笑的表情。
坦然做人,坦然做事,坦然生活。坦然,是内心的沉静,是大风大浪之后的安谧,是生命了无遗憾的恬淡,是无欲无求的从容,是不卑不亢的自我关照。缘聚缘散一笑而过,功名利禄皆顺自然。有勇气放下才能得坦然。
让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往往是自己的欲望。非做不可的事,聪明人一开始就做,傻瓜却要等到最后才做。上帝能够原谅的事,社会不一定会原谅;老师能够原谅的事,老板不一定会原谅。你得生活在现实而复杂的社会,而不是大学和天堂。
轮回的路上,注定要面对风雨,也将因此获得成功,因为它能创造出因坚持而获得幸福与快乐的奇迹。人置身于某些事态中,往往会迷失自己,看不清事情发展的方向。这时,便不如顺流而下的退后一步,暂且跳出圈外,以更深远的目光觉察事件的本质,从而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很多时候,感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友情和爱情一样,都有保鲜期,想一想,有多少夫妻患难时,彼此扶持,彼此温暖,风雨过后确抵挡不了欲望的诱惑。有多少朋友风平浪静时,勾肩搭背,推杯换盏,一旦遇事知己几何。不是不想联系,实在是。
雄鹰高飞是为了更好地寻找食物,麻雀飞得低是因更有利于生存。只有适合自己的高度,才是最好的高度。放空的心,是人生最好的礼物;独走的路,那是最美的风景。做人恰如其分,是人生最高境界;做事恰到好处,是人生最大学问;把握做人分寸,掌控做事尺度,日积月累,便会在一分。
属于自己的风景,从来不曾错过;不是自己的风景,永远只是路过。天地太大,人太渺小,不是每一道亮丽的风景都能拥有。一辈子,只求有一道令自己流连忘返,不离不弃的风景就已足够。每一颗心,都有一份无法替代的情愫和某一道风景永远关联着。人生的风景,是物也是人。
世事太乱,红尘太深,一颗心承载不起太多颠沛流离。大家的路大家走,磕磕碰碰无可避免。众人的缘众人结,聚聚散散无可厚非。宽容才有宁静,看开方能淡泊。让心安静,不要把心放入风雨交加的处境之中。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不是事业多么辉煌,而是有颗平常心,有平静的生活。
中年以后,常常会觉得孤独,常常会沉默不语。因为每天一睁开眼,周围都是要依靠你的人,你自己却无人可以依靠。
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是明白了:生命来来往往,能走进心里的人寥寥无几。
无论有多少痛苦和委屈,不必逢人就说,别人会安慰你,也可能当笑话听,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始终还是自己。
其实,沉默是一种成熟,看淡了许多事,看清了许多人,不喧哗,不声张,自有不动声色的力量。
看透不如看淡,年少时,总是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听到闲言碎语就耿耿于心,被误会就急于争辩,遇到一点委屈逢人就说。
经历的事情多了,越来越喜欢沉默了。生活是自己的,不必过给别人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时候,说多错多,沉默比解释更有说服力。
人生,看透不如看淡。好事坏事,最终都会成为往事,不必过于执着。看不惯的人,默默转身就好;放不下的事,学会淡然处之;绕不过去的心坎,学会释怀。
人生数十载,在漫漫时间长河里不过短短一瞬,回过头一看,再大的事都是小事,又何必耿耿于怀?
南怀瑾曾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人生最难得的,是修得一颗平常心,得也罢,失也罢,沉默以对。凡事看淡些,过眼云烟事,都付笑谈中。
以前,心里有苦总是四处找人诉说,后来,越来越喜欢沉默,越来越不想说,因为放下了,放下过去,就是放过自己。
纠缠不如放下,看过一个故事:一位苦者向禅师问道:“我总是放不下一些人和事。”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总会有高低不平,掬一捧光阴,握一份懂得,穿越一场又一场的生命迷雾。不是没有忧伤,是我们学会了坚强,不是没有挫折,是我们学会了面对。每一场经历都是生活的积累,每一次坎坷都是生命的历练。春暖花开,打开心灵之窗,走过阴霾,只要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生命就会在阳光中怒放。
财富是一种寄存,你不能将它带走;荣誉是一道亮光,你无法将它留住;成功是一颗硕果,你无法四季品尝;生命是一种过程,你不能让它停步。放下已经远走的人与事,忘记已经尘封的事与非,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坚定信心与梦想,但行好事莫犹疑,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禅师说:“这世间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苦者说:“可我偏偏放不下。”
禅师让苦者拿着一个杯子,禅师往杯里倒热水,水满了,溢出来,苦者被烫到,马上放开手。
禅师说:“痛了,自然会放下。”人生总会经历一些欺骗、伤害、甚至辜负,如果一直苦苦纠缠下去,受伤的终归是自己。
放下,不是原谅伤害你的人,而是对自己的温柔,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对于那些欺骗、伤害、辜负你的人,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放下过去,沉默前行,才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后,遇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抵达你想去的地方。
从岁月中走来,慢慢明白,世上很多人和事是我们左右不了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左右不了的,就随缘吧。
这些年,走过风雨坎坷,有过泪也有过痛。有些事不可触碰,只能沉默;有些人无可奈何,只能沉默。
执着不如随缘,看惯了人心叵测,选择沉默,随缘而化,也是一种洒脱。
越来越沉默,是因为越来越成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可能事事顺心,无法左右的,只能顺其自然,不抱怨、不恼怒、不强求、不悲愤,让它随缘。
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就如人生的四季,不停流转。随缘自适,方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学会随缘,才是放下烦恼的第一法门。
有人说:“没人在乎你怎样在深夜痛哭,也没人在乎你要辗转反侧,熬过几个秋。外人只看结果,自己独撑过程。等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不会在人前矫情,四处诉说以求宽慰。”
当你越来越沉默,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是生活教会你的内敛和淡定,也是对别人最大的谦让和宽容。
往后余生,愿你静默淡然,随遇而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作家余华说:国内年轻一辈人里面,有很多优秀者,但很少有能抗得了事儿的人。
什么叫能扛事儿?是遇事不逃避,不轻易放弃,迎难而上,咬紧牙关想办法渡过难关,即使失败了也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就像67岁丧女,71岁被判无期,74岁回到深山种树的褚时健。
作为曾经的国内烟草大王,曾当选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后因经济问题被剥夺一切,还深陷囹圄。
一般人遭受这样的打击,肯定会心灰意冷,了此残生。
他却并没有被命运打垮,他以74岁的高龄承包了2400亩荒地,开山种果树,后来他的橙子销量过亿。
一个能扛事儿的人,就像一棵大树,历经四季的风霜雨打,却依旧挺立,越来越有魅力。
少惹事,是谨慎!国内有句老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很多时候,人遭遇更多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常常因为逞一时的意气,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大祸,追悔莫及。
就像我今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新闻。在上海某一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一个年轻的女子等车的时候,不遵守规则秩序,肆无忌惮地插队。这时,她身边的一位大爷就好心地提醒她要遵守公共秩序。
女子听了,不仅不改,还打电话叫来自己的老公,把大爷打了一顿,打完之后,她的气是消了。但是大爷被打成腰椎压缩性骨折,住进了医院,她丈夫也被警方带走。
面对记者的镜头,该女子后悔不已,跪倒在地,表示他丈夫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还有心梗,家里孩子尚小,需要养育,乞求能得到大爷的原谅。
我们说惹事则生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她当初不惹事,又怎么会被麻烦惹上身呢?
人生要想顺遂,就要少惹事,本本分分,方能平平安安。
不怕事,是胆量,人生无常,每个人都会有遇到事情的时候。诗人王维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遇到困难不要怕,也不要慌张,毕竟车到山前必有路,人到桥头自然直,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现在解决不了,那就等等,总有解决的那一天。
我们既然存在于这个世界,那就要相信自己有存活下去的能力,那些生存的技能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都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血液里。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度过难关,可以解决任何难题。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输给了困难,而是输给了自己。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遇到事情,不要怕,勇敢面对,就像尼采说的: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加强大。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
在平时,我们要安分守己,不惹事,遇到事情,我们也不怕事,要能抗!
世间,人人都很忙,人人都很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心事,找个能帮你的人不容易,找个能依靠的人不可能。
生活里,有太多的不确定,靠自己,才无惧艰辛;靠别人,永远缺少安全感;没有伞的孩子,必须自己努力奔跑;靠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安全。
强者都是熬出来的,勇者都是逼出来的,自立都是扛过来的,成功都是干出来的。
人生这条河,没有那么好蹚,深浅都要自己试,高低都要自己过,再苦再难,也要勇往直前,人生再苦,也要加油前行。
靠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当人生落魄时,别去打扰任何人,不要逢人就诉苦。
人生路上,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除了奋斗,就是努力,苦要自己吃,才能尝到生活的甜;痛要自己扛,才能珍惜幸福的来之不易。
人生落魄时,别到处去倾诉自己的不幸,要学会沉默寡言。
这世间最骗人的感情就是感同身受,别人不是你,你也不是别人,不同的人心,不同的人生,怎么会有相同的感受。
谁懂你深夜辗转反侧的难眠,谁疼你夜深人静时的哭泣,谁在乎你曾经吃过的苦,只有自己。
再说了,人穷没朋友。没人愿意帮助你,没人愿意听你满腹的牢骚,没人愿意理解你的痛苦,没人愿意接收你的负能量,你逢人就诉苦,别人会嫌弃你是个大麻烦,避之不及。
人生低谷时,不去叨扰任何人,是最基本的自知之明,自己救自己,才不负光阴,默默努力,准备东山再起。
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唯有自知,能帮你的只有自己。
自古有: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世无人问;不信你看那杯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人只有落魄一次,才能知冷暖,明人心。三十年前,二叔是一家酒厂的老总,日子风光无限,二叔的嗜好也是喝酒,关键是一喝就醉,在他任厂长那几年,他的酒朋酒友遍“天”下,光在外认的干儿子干女儿就有十几个,逢年过节,真是门庭若市,每天迎来送往,络绎不绝,二叔是一场又一场接,一波又一波的送,红包备好,酒场摆好,好不快活。
人生巅峰时,莫张狂,太过张狂,老天会收你!好景不长,二叔犯事了,被查,好在事不大,缴完罚金,给放出来了,官职自然不保,从那以后,二叔的门口再也没有一部车出现过,没有一个朋友看望过他,也没有一个干儿子干女儿来拜访过他,逢年过节,冷冷清清,二叔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以后的生活中,总是一个人借酒消愁,没有一个人来作陪,天天一醉方休,了却余生。
人生,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更不要高估你在他人心中的位置。
当你活得风生水起时,周围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走心走肺的闺蜜,心有灵犀的情人。你会说,没关系,凭着这些人际关系,我就不怕人生没有无路可走的时候。
当你人生落魄时,睁大了眼睛,就是看不到,曾经周围人的真心,就是抓不住,伸手拉你一把的人,相反,看你笑话的人很多,瞧不起你的人很多,帮你的人却寥寥无几。
有钱的时候,人人围着你转;没钱的时候,人人都躲着你走。困难面前,关系说就远,常常让人猝不及防。
世间从来不缺锦上添花的人,稀罕的是雪中送炭的人。
社会现实,人心真实,人生路上,落魄时,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扶你一帮,不要期待他人帮你一把,在这无常的世事里,真正不变的依靠就是你自己,你的幸福终归靠你自己成全。
别人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根本。靠自己的人生,不会输。依靠别人,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主动权交给别人,依靠自己,才是长久。
别人帮你只是一时,不会是一世,就算是有贵人相助的好运,那也是你自己努力经营出来的人脉,没有天上掉下里的贵人。自己不强大,别人帮你也没用,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自己,让自己强大。
真正的强者都是无依无靠的,人,不逼自己一回,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不靠自己一回,就不知道什么是独立。
经历了人生低谷,才有机会看透世间很多东西,也不会永远抱有侥幸的心理,才能学会在没有路的地方,找出路;在无法坚持的时候,再坚持,用心走,用力走,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终究要学会自己坚强,学会靠自己,你不坚强,软弱给谁看;你不努力,谁替你强大。
做人,就要做强者;靠人,就要靠自己,人生才永远不会输。
有时候,比起优秀的办事能力,“让人放心”显得更为重要,踏踏实实地做事,能够稳重地完成任务,这便是极好的了。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聪明能干的人,过人的天赋能让他们优人一等,但能贯彻信念做到“让人放心”的人却不多,这是一种唯妙的能力,它往往比过人的天赋更容易让人信服你,愿意将大任托付于你。
无论是在现实社交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扮演一个强者的角色,往往都不局限于优秀的能力,更注重的是一种做人之道——“让人放心”。
能够让人放心的人,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青睐,能在工作中平步青云,拥有较好的人缘,其中蕴含着一个人的品格,也体现了这个人的修养价值。
让人放心,不失为一种人生境界,是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地修正自己,做到让周围的人都能够信服,能够满意,最终达到的极限终点。
所以,我才觉得,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让人对你放心。
让人放心,是最真诚的社交方式。生活中,若让你选择一种朋友去深交,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我的话,一定会比较青睐那些让人放心的朋友,正是因为他们的靠谱,我才能体会到,这种人往往都很不简单,他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以最为真诚的方式去和人相处,能让人信服,让人放心,所以值得深交。
我有一个年纪比我稍微大些的好朋友,一开始我们并不是很亲近,但越是相处久了,越让我信服他的能力,让我能够深刻地明白,让人放心的人是最值得深交的。
我还记得前几年刚出学校来到社会上闯荡的时候,因为能力不足,吃了不少苦头,撞了好几次墙壁,那一年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
那时候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都在谈自己社会经历,轮到我的时候却只剩下了诉苦。
因为是以自嘲的口吻来叙述的,周围不少朋友也是一笑了之,那时候只有他笑着和我说:“不如来我公司试试吧。”
当时,我觉得他只是在开玩笑,为了安慰一下我,我也欣然地接受了他的好意,就笑着便顺口答应了,毕竟他比我早出社会几年,而且能力优秀,创业开了一家公司,经营地还不错,怎么可能会看上那时候的我呢。
但最让我意外地是,没过几天,他就约我出来又具体地谈了此事,郑重地邀请我加入他们公司,我当时就就被感动到了,当我问他为什么看上我的时候,他只是回了我一句:“因为我都答应你了啊。”
虽然如今过去了好几年,现在想起他的那句话,我还有些感动,他说过的话都会去做,承诺过的也都会完成,做起事来,相处起来,都让人放心,用最为真诚地方式打动人心,让人更愿意和他深交。
现在想想, 尽管掌握了再多的社交手段,都未必比将心比心,做到让人放心,来得更让人信服,更让人为之有所触动。
让人放心,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让人放心,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这不但意味着这个人很靠谱,还说明了他更值得人信任,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
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一号人物,即便出身农家,却不失为一位让人放心,受人敬重的人。
伟人曾给过曾国藩高度的评价:“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纵观曾国藩一生的经历,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并且能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甚至获得了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子子孙孙也都能因他获福。
他一生的辉煌成就,其实都脱离不开他“让人放心”的处世之道。
曾国藩有一次在父亲的生日上,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显得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了郑小珊的反感,因为这件事情,他后悔万分。
最终立下了“戒多言”来告诫自己,说话要给自己和对方都留有余地,做到让人放心,不要为了证明自己的优势去揭露别人的短处或是夸耀自己的长处,这都是心胸狭隘的体现。
此后,曾国藩一生中,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明白“多言”的人不仅容易为自己招致灾祸,还容易丧失来自他人的信任与尊重,让人不放心,所以万万不能“多言”。
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律己的行为准则,才让他在为人处世上都令人放心,受人尊重,最终获得了众人的高度评价。
如果一个人能在言行之间严于律己,做事做人上都让人放心,那么这样的人就值得受人尊重,“让他人放心”不失为一种对于他的最高评价。
曾国藩曾说:“最聪明的做人之道,是让人对你放心。”聪明的人,做人做事之间,都贯彻着“让人放心”,“让人放心”或许是一种难以量化的的能力。但随着日渐的相处,真的会发现这种靠谱,就是一种最值得赞颂的能力。
在和人的相处中,将心比心,展露的是最为真诚的一面,说出的话一定做到,要做的事一定做好,做到让人放心,这便是一种令人舒服的社交方式,这样一来,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
所以,我们才说,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让人对你足够放心,这也是他人对他能力的肯定,对他的最高评价。
人性既有善的方面,追求美好,也有恶的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别人,更有幽暗的方面,说不清道不明,根本没法用善恶来判定。
建议大家,不管做什么重大决策,对人性因素的考量,必须放在第一位,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位置,而不是相信人性都是善,也不要寄期望于人性都是善,更不能高估人与人自己的关系,你选择相信友好、坚固关系的时候,这其实就成了最大的漏洞。
人性中最根本性的特征之一就是趋利避害,这是人性的基础和探讨和人有关的所有问题的前提。
如果我们忘掉这个前提,或者说忽视了这个前提,最终我们可能总是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经常说,你看过了世间所有的恶,还能选择善意,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智慧的好人。
我真的有几位这样的朋友,能够认识他们,真的是我的荣幸。
我们其实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别人的一点举动,我们就草木皆兵,然后以自我保护的名义进行反击,因为感觉别人让自己失去了安全感,然后互相的对抗,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这里的根源就在于避害。很多历史的大事件,其实都是因为这种误会引发的。
《管子·禁藏》: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
翻译一下:凡人之常情,见利没有不追求的,见害没有不想躲避的。凡人之常情,欲望得到满足就欢乐,碰到自己厌恶的东西就忧虑,这些不管是社会地位、财富水平等等因素都区隔不了的,都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多与利益相关,当然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是指金钱财富这些财货之利,更包括名誉、面子、欲望、自身安全等等这些利。
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当我们觉得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说对方丧失了人性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对对方的人性之善有了过高的期待,觉得别人应该会怎么样,觉得对方一定会怎么样,
人性趋利避害,同样有着贪婪和恐惧,而让我们贪婪和恐惧的就是利与害。
这是我们的祖先们,还在丛林的时候,面对洪水猛兽的生存经验,刻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贪婪、过度的占有,就是为了面对不时之需,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确保自己能够生存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获得安全感的过程,而面对危险,甚至是危险的苗头或者貌似危险的时候,下意识的直接逃跑,能跑多快跑多快,这种贪婪和恐惧在那个时代是最为重要的生存智慧,也就逐步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再面对这样的风险的时候越来越少,而对于利益,也不像那个时代食物对于他们能否生存下去有那么重要的、决定性的价值。 这种贪婪被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而且是被放大了。
而我们 真正让我们恐惧的,绝大多数时候也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失去利益,或者是失去自己已经计入自己心理账户的利益。
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就是在不停的计算利害,并以此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和依据,能够清晰的计算利害,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已经算是智者。 很多人不是计算的真正的利害,而是用贪婪和恐惧,其实就是自己的想象在计算利害,而贪婪和恐惧把利害因为自己想象的加入,放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甚至把利与害颠倒了。
权力,这个词,很多人对其趋之若鹜。因为权力背后是名誉、地位、利益。那权力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其实就是利用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心理,追求利益,逃避惩罚,向往安逸的生活。如果趋利避害在人性中消失,那权力的基础或者说底层逻辑就没有了,也就失去了价值。
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着权利失效的情况,就是权力的运行失去了公平、公正,只有害,而没有利的时候,就像有些企业,重奖之下也没有勇夫,重罚之下也没人害怕。
权,这个字的本意是秤砣,那权力又是什么呢?就是用比较轻的秤砣,通过秤杆的杠杆原理实现与重物的平衡,这就是一种力量的传导与放大。
我一直把《管子》的核心思想总结为三个词:静因之道、轻重之法、因势利导。静因之道,前边有专门的文章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历史文章中看一下。而轻重之法,其实就是权力的运用之法,以轻御重。 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权衡取舍,其实也,权衡取舍的也是利益;而因势利导,其实就是认清形势、看清形势,利用利益的调整和取舍让事情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我讲《管子》的时候,经常讲到的,要学会“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权力,说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主导权。与其对人性有着美好的期待,与其信任人性,不如学会驾驭人性,学会因势利导,这样你更容易洞察人性,也会对人性更宽容。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 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 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是心灵深处对人性魔邪的一种自律。 学会忍,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谋生课程。 懂得忍,游走人生方容易得心应手。 当忍处,俯首躬耕,勤力劳作,无语自显品质。 不当忍处,拍案而起,奔走呼号,刚烈激昂,自溢英豪之气。 懂得忍,才会知道何为不忍。只知道不忍的人,就象手舞木棒的孩子,一直把自己挥舞得筋疲力尽,却不知道大多数的挥舞动作,只是在不断地浪费自己的体力而已。 有所忍,必有所不忍。明忍,始易明不忍。是故忍界其实也是不忍之界。
人只有两只手,能抓多少东西? 住一样东西,就意味着放弃了更多的东西。 放弃和失去,其实始终是人生的大局。 不要以为得到了什么,其实人时时刻刻都是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财富,失去更多的机会。 不要抓得太紧。抓得越紧,丢失的会越多。 持到手的,莫要沾沾自喜。未持到手的,也莫要灰心丧气。 生命的旅程太短,世间的精彩太多,持有什么,不持有什么,都不是人生过程的关键,关键是选择。 选择,是人生过程中最精彩也最具有诱惑的课题。而持有,只是选择之后的一种随机或必然的结果。 当选择的命题被完成之后,所选择事物的结果于个体的生命来说,虽然影响可能很大,但已不是生命的个体所能完全左右的了,所以也就无足轻重了。 毕竟,那已经脱离了生命个体的愿望轨道,而进入了事物发展规律的轨道。 人生关键的课题是选择,但人生最难的却是人要不停地选择。有时候刚完成一个选择,又得进行另一个选择。有时在开头选择对了,在第二步却可能选择错。有时一直都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到最后一个选择前却走到了另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上。 是故,持界不是讲持有什么,而是讲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正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我们应该明确我们不需要什么。 毕竟我们心的欲望太大,而我们的手太少。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更好地持有。
放弃才是人生的大学问。持界其实更是一种弃界。当火会烫手被教给小孩子时,仍然会有很多被烫得缩回去的动作在历史中不断被重复。 而没有被教给的东西,也有很多被小孩子所发现。 人的悟性,是一种神奇的事物。不同的悟性,同样的环境,同一个事件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 心鹜神游,不可预知,奇妙无比。 眼睛,心灵,表现,人生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悟的过程。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可见,悟是一直到生命结束都在不断进行的。 悟界不是指教别人的做秀和个人英雄的自我表现,而是不断完善自我心智的内修。 悟界更是一种自省和自律。 悟界更多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但是首先要通过改造自我或者主观世界,然后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是故悟界不单纯是一种心智的活动,更是一种言行的活动。悟界也是一种做界。
作者;青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