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意义”里“意”和“义”有什么差别?

本文共计203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分钟。

650“意义”里“意”和“义”有什么差别?

(还有,为什么用“字义”而不是用“字意”来表达字的意思?)

“意”是察言而知心之所之者。是从语言、语音、语气来理解其内在内心的表达。

“义”是阴阳相交时之担当者。

“義”是犹若我之吉祥担当者。

我之吉祥担当是自己最具威仪之时。谁敢对我不尊重,那么我的主要构成之武器便会发威。

所谓担当即是指阴阳交互中所承担之作用。这个承担之作用必须由自己来检视。担当须从我做起,从我做起便须先明其作用。明其作用则其义了然于胸。所以古人用“義”而不用“义”。彰显“我”在“義”中的作用。“義”由“我”定。如果“義”是由别人来定的,则“我”意味着没有了主见。没有了主见的“我”即是奴。这是需要警惕的。

中文没有定义,所有的意义都来自于自己的相与比述。只有中正才能获得相对公正而被公认的意义。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果不中正,中文是很容易产生歧义的。担当从自己做起,中正从自己做起,这就是“義”的提示。

所谓义气者,即担当起超越自己应该承担责任以外的责任。

所谓正义:即道义的公正担当。

所谓仁义:即仁爱与担当。

人生的意义:人者仁也。自己仁爱之担当便是人生的意义。

《水浒传》所谓“聚义厅”。即为聚集敢作敢为有担当的人在一起。中华美德就是“仁义”。仁爱与担当造就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勤劳、最勇敢的民族。

所谓“字义”:即字本身所能够担当的内涵。担当是有即时具体不变确定内容存在的。其义会因为担当不同而内容产生不同。而“字意”则不一样,得从表达中去理解,而不是从“字”的本身来理解。“字意”理解的是表达文字的人的内心世界的内容。“字义”才是文字所表达本身的内容。所以在解释“字”的时候,解释的是“字义”。

用现代的观念来解读:“意”是一个主观的内容。“义”是一个客观的内容。

意:

《说文解字》:“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心:参见四画之七“心”)

(音:参见九画之十五“音”)

心、音两范式叠加: 人或事物流露之情态犹从心察言而知其心之所之者是意字之范式。

“意”是察言而知心之所之者。

“意”读yì ㄧˋ。

“音”读yīn ㄧㄣˉ。

由“心”、“音”组合。“音”在首位起主导作用,“心”在次位起到辅助完善意义的作用。但“心”又在所从之先。所以“台”也起主导示意作用。那么这个表达只是“心”、“音”相与比述的参照。与“心”、与“音”不是直接的关联。形声字同声变韵变调。那么“音”在“意”字义中以其本义相与比述间接参照参与其间辅助完善意义。犹土藏精神在身之中之形象者是心字之范式。“心”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知心之所之者。生于心有节于外,言所发声之伦理有条不紊能合于道犹言声成文变转和合者是音字之范式。“音”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察言而知之者。“心”、“音”组合导向了人或事物流露之情态犹从心察言而知其心之所之者是意字之范式。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心志。心意。

义:

义:从乂、从丶。

(乂:参见二画之二“乂”)

(丶:参见一画“丶”)

乂、丶两范式叠加:犹阴乀阳丿相交时之担当者是义字之范式。

“义”是阴阳相交时之担当者。

“义”读yì ㄧˋ。

由“丿”、“乀”组合。“丿”在首位起主导作用,“乀”在次位起到辅助完善意义的作用。右戾而象左引之形犹男根之形者是丿字之范式。“丿”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阳丿之所与交者。自左而曲于右故其字象自右方引之犹象阴液流出之形者是乀字之范式。“乀”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阴乀之所与交者。“丿”、“乀”组合导向了犹阴乀阳丿相交时之担当者是义字之范式。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担当之所在。人对事物认识到其作用之内容。

义:异体字写作“義”

《说文解字》:“義,己之威仪也。从我、羊。”。

(我:参见七画之八“我”)

(羊:参见六画之三“羊”)

我、羊两范式叠加。己之威仪犹生命力、创造力与自卫力构成我之吉祥担当者是義字之范式。

(我担当之时是我最具威仪之时。古人用“義”以言其担当,而不用“义”。盖示意担当须从我做起。己担当方能言其担当者。)

繁体字“義”简化为“义”是根据古人(异体字、同旁字)书法省笔规范简化。

“義”是犹若我之吉祥担当者。

“義”读yì ㄧˋ。

由“我”、“羊”组合。“羊”在首位起主导作用,“我”在次位起到辅助完善意义的作用。但“我”又在所从之先。所以“我”也起主导示意作用。那么这个表达只是“我”、“羊”相与比述的参照。与“我”、与“羊”不是直接的关联。犹欲出头之命根取戈自持以施身自谓者是我字之范式。“我”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犹若我之担当者。犹象头角足尾吉祥之形者是羊字之范式。“羊”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吉祥者。“我”、“羊”组合导向了己之威仪犹生命力、创造力与自卫力构成我之吉祥担当者是義字之范式。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担当之所在。人对事物认识到其作用之内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