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吐翠(黄龙吐翠的寓意和象征)
杭州有哪些旅游景点,他们有什么来历,什么故事?苏东坡与杭州西湖有什么故事?西湖的来历,故事是什么?
1985年版新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为1984年《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浙江电视台、杭州市旅游总公司、《园林与名胜》杂志5单位联合发起举办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得到杭州炼油厂、啤酒厂、中药二厂、橡胶厂、电视机厂、牙膏厂、电风扇总厂、洗衣机总厂、利民制药厂等9家企业赞助,并邀请夏衍、吴冷西、王朝闻、刘开渠、常书鸿为景名评选委员会顾问。全国各地有10万余人参加,共提供7400余条西湖景点,最后评选出10处景点,并由陈云题书“云栖竹径”,陈叔亮题书“九溪烟树”,赵朴初题书“虎跑梦泉”,李长路题书“黄龙吐翠”,刘海粟题书“满陇桂雨”,王蘧常题书“玉皇飞云”,王个簃题书“龙井问茶”,萧娴题书“宝石流霞”,费新我题书“吴山天风”,沙孟海题书“阮墩环碧”。1985年9月起由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先后在10处景点竖立景碑或镌刻景名。阮墩环碧Ruangong is let submerged in green 在西湖外湖中,位于湖心亭西,阮公墩为湖中三岛之一。
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
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因地势低平,土质松软,180余年间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
民国23年(1934年),杭州市童子军理事会曾一度辟为童子军营地。
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
1977年,岛四周驳墈 ,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
1981年,又在岛上添客土1000余吨,开始建“环碧小筑”。
“环碧小筑”建筑,采取竹结构茅舍形式,以轻型钢骨作屋架,利用盘根错节的表土层,无需打椿,建筑体量适中,给人以轻巧、简捷、淡雅、朴素之感。
全岛布局:岛中心为一片林间空地,偏西北由厅堂、曲廊、矮篱、柴门组成院落。
东南岸边为船埠,东北部岸边置一用杉树皮结顶、棕榈作柱的圆亭,取名“忆芸”(纪念阮元意思)。
堂名“云水居”,堂内挂有“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荫里;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一联,为阮元所作。
小小岛屿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丛中,犹如碧玉盘中一颗晶莹翡翠。
“阮墩环碧”景名由此而来。
整个环境,远山近水,开阔明朗,清逸幽静。
阮墩环碧庭园设计获1985年国家城乡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浙江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1982年建成,开放初期辟作湖上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
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宝石流霞Precious ston hill floating in rosy cloud 在宝石(保俶)山。
宝石山为西湖北岸屏障,山体属火成岩,石色赭红,日光映照,如流霞纷披,景名意出于此。
宝石山巅为观赏西湖全景胜地之一,多有历代名胜古迹留存,著名的有保俶塔、屯霞石、落星石、秦皇缆船石、来凤亭、初阳台、川正洞、蹬开岭等。
黄龙吐翠Yellow dragon cave pressed in green 在栖霞岭后扫帚坞,即黄龙洞。
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黄龙积翠”一目,“黄龙吐翠”景名脱胎于此,用一“吐”字,突出贴泉池巉崖间龙口喷水,珠帘倒挂的特有情景。
黄龙洞在宋、元、明、清代皆为佛教胜地,民国初期改为道观。
此处前为庭园,后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与人工建设为一体,为期上雅幽园林之一。
黄龙洞现存的格局及主要建筑、山石、水池,均系民国11年(1922年)广东道教会徒众出资修葺。
是年,黄龙洞住持卢小嘉还俗,将洞产转售于广东道教会。
黄龙洞的假山,全部用浑重的黄沙石依天然山势叠成,为西湖假山洞景中规模最大者。
假山半腰系人工砌成的山洞,称“黄龙古洞”,内奉石刻黄龙祖师像。
山顶为“卧云洞”,常有雾气弥漫。
泉池旁一块玲珑山石,正面刻“有龙则灵”,背面刻“水不在深”。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龙洞破坏严重,雕塑被毁,龙头与部分年久失修的住房及木结构曲廊遭拆除,又因开挖防空洞,截断了龙口吐水的水源。
1978年后,杭州市园林管理局整修头殿、大殿、侧殿,并在大面积封闭的山墙上,置9个神态各异的云龙花饰漏窗,将大门两旁山墙改为黄色龙墙。
重塑龙头,断流的泉水代之以自来水,恢复黄龙吐水景观。
重修水池旁“鹤止”、“香雪”二亭及部分曲廊。
新建“翠云亭”和山岗的“翠霭亭”。
又利用原香客住房的院落基地,辟建“方竹园”,种植方竹、凤尾竹、紫竹、罗汉竹等观赏竹。
玉皇飞云Clouds surrying over Yuhuang Hill 即玉皇山。
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钱塘江,东接凤凰山,西连南屏、大慈诸山。
山体挺拔高耸,山顶常有云雾飞绕,因以名景。
玉皇山在南朝梁时已有佛寺,五代吴越国时经全面开发,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开通山东麓慈云岭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云台”及阿育王寺等佛寺。
至南宋,寺庙更有所拓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