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纪王崮另名“兴隆山”探秘
A、关于石香炉的民间故事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有非常多神奇的传说,在我国的传说中正常都会有神魔鬼怪的身影,在鲁班的故事中就有一只黑鱼精,但是最后却被鲁班和他妹妹的机智所击败,你知道是怎样击败的吗?本期民间故事为你揭秘。
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头像。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
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把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
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
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抖避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
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
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
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
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B、当代散文|纪王崮另名“兴隆山”探秘
↑↑文/刘庆德
巍巍纪王崮,因春秋纪王而名扬天下,2012年出土的“纪王古墓″,更是驰名,纪王崮的另名“兴隆山″,确确实实是远近方圆,百姓的称谓,探“谜”,原来是与沂水县泉庄镇崮崖村息息相关,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丁氏家族先祖丁葵自日照丁家楼,迁徒山坳始居,后来陈姓、傀姓迁来,随成一村,因三面环山,称谓崮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自于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著的《陋室铭》名句,比喻崮崖村恰如其份,茫茫几百年间,传说着在兴隆山有仙则兴庙的故事。
崮崖古村落,背依兴隆山(今称纪王崮),海拔高度577.2米,略低于兴隆山下西有一山名曰“青山顶”,中间一山名曰“上庄子″,东有一山名曰“东顶子”,三山凸起在同一道山脉,把村落围于山坳之中,逢夏秋,早晨和傍晚时时烟雾缭绕,似仙气弥漫于村落和山峦间,村西面是低于村落的一条偌大“山胡同",南抵姜家崮,西是一道挺立天空的天然屏障透明崮,“山胡同”延绵北去,与沂源县马庄村接壤,“山胡同"内有张宅村和黄崖村,居民隐居沟底或坡上,据传说正因这风水宝地,夏秋时时仙雾缭绕,民众信奉兴隆山乃仙境,在清朝嘉庆年间,各村议事修筑庙宇,塑金身神像,初步议定庙宇修建在崮崖村北上庄子山,众村乡民把修庙砖瓦、木材搬运在上庄子山,待择日动工,突然,一夜之间建庙砖瓦、木材消失,去向不明,待民众在最高处兴隆山崖之下,发现建庙砖瓦、木材,恍然大悟,齐呼:“神仙显灵″。
几百年前修建的兴隆山庙,在几丈高的悬崖峭壁之下,庙址北依峭壁而偎,南是垒砌几人高的石堰,一条石块垒砌铺成一条进庙小道,弯弯曲曲,在山坡间延伸,在山腰,一堵峦石之下一汪山泉,碧池荡波,这是信男善女取水上庙祈福之源泉,一方刻有“碧霞元君"的青石碑立在泉边,这是“破四旧立四新"时期,庙毁碑裂滚落至此,沿崎岖山径攀爬,不时有山石台阶残残缺缺,山石脚踩鞋磨光光滑滑,见证着几百年间,进庙烧香拜佛的人群络绎不绝,祈福祈寿,祈求风调雨顺,尽享和平盛世。
据崮崖村老年人介绍,兴隆山有“老母庙″供奉着“老母奶奶″(即碧霞元君),有“观音庙″,供奉着“观音菩萨”,庙的东首悬崖峭壁,若在往年,每逢雨季,兴隆山上洪水在此处飞流直下,形成瀑布景观,自“天上王城”开发,规划了施工方案,自然瀑布景观随之消失。至于兴隆山为何又称“纪王崮”,民间说法不已,但在崮崖周边村落,称之兴隆山的大有人在,但老年人居多,应该受兴隆山庙的影响,而根深蒂固,深入民心。清康熙年间《沂水县志》称此山“纪岗",清道光年间《沂水县志》称此山“纪王崮″,有“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子去国居此″的记载。但在兴隆山庙址三通古碑,一通清嘉庆8年10月8日立,一通嘉庆15年11月26日立,一通光绪33年仲秋月中立的古碑,有“重修兴隆山众庙碑记"记载。在石堰下乱草丛中,有一方石香炉,刻有“兴隆山″字样,勿需置疑,“兴隆山”的的确确在崮崖周边村落,是人民心目中的仙山意境。
2017年10月13日,沂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了“兴隆山众庙旧址″,列入沂水县文物保护之列。
扑溯迷漓的兴隆山,因仙则名,因庙则名。崮崖,一座原始古村落,201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崮崖村,戴上一顶“崮崖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字号贵冠。记得一位旅游界达人来崮崖村,说过这样一句话:“即然是中国传统村落,自然有它别于其它村落的不一样”。自然,在这座“国字号”纯山区传统村落,别有洞天,路是石板铺垫,石墙房,住户高高低低,院内院外,百年柿树随处可见,青青柿果挂满枝头,村中,一株列为“沂水县人民政府″保护名树,有着500年树龄的古槐,遮住了盛夏的阳光,给一盘老碾留下了偌大一片树荫,石碾,如村中几百岁老人,静默在树下,与古槐厮守,与古槐叨叨着它和它才能听懂的语言,古槐用“沙沙”作响的声音,诉说着那几百年前的事情,古树谁人栽,石碾谁人盘,兴隆山庙宇谁人修。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刘庆德,临沂市作协会员,沂水县泉庄镇尹家峪人,1965年生。泉庄农中毕业后采写新闻稿件,在省、市、县广播电台和《沂水报》《临沂日报》《农村大众》等发稿件若干篇,2013年参加《泉庄镇志》编篡。劳作之余,研究民俗文化,采写民间故事、游记、村史、散文。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电话:138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