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境台清雅酱香酒:苗族节日与酒㈡
A、仡佬族牛王节:歌颂牛的贡献
↑↑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除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节日,例如仡佬族的牛王节。牛王节是用来歌颂牛对人们的贡献,赞扬牛的任劳任怨。有不少的少数民族都有牛王节这个节日,但是说到独特的民族气息,就要数仡佬族最为浓郁。下面就让我们翻开仡佬族文化,看看仡佬族的牛王节吧。
“牛王节”又称之为“敬牛王菩萨”或“祭牛王”。每到这一天,当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杀鸡备酒,点香燃烛烧纸线,在牛厩门前敬牛王菩萨,祈愿它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无病无灾。
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都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照镜子”,使它兴高采烈,然后取下粑粑喂牛。
据仡佬族才人说,这一天是为牛做寿,酬谢耕牛对仡佬人民所作的贡献。养牛人的家,到了这一天都要停止使役,让牛在家休息,并把牛厩收拾得干干净净,垫上厚厚的软草,用最好的牧草和饲料喂牛。同时,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让它从水中照见自己的影子。
然后取下糍粑,给牛吃掉,说这是替牛祝寿。有的地方,还要放一串鞭炮,给牛披红挂彩,表示祝贺。没有养牛的人家,也要备办酒、肉、香、烛、纸线,到自家的田或土边祭祀牛王菩萨,祈求它保佑自己早日买上耕牛,或租借别人的耕牛使用时顺顺当当,乖乖地听他使唤,耕起地来又快又好。
猜你可能也喜欢:
云南哈尼族过年的习俗知多少?
哈尼族的火把节来历与习俗
你所不知的哈尼族语言特点
哈尼族的起源和历史由来
B、九境台清雅酱香酒:苗族节日与酒㈡
↑↑九境台清雅酱香酒:苗族节日与酒㈡。生活在黔东南部分地区的苗族,每年农历的二月和九月的第一个亥日,喜过“翻鼓节”。二月的“翻鼓节”,是开春后组织动员大家不失时机投入农业生产的节日。
九月的“翻鼓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过二月的“翻鼓节”时,鼓头身穿大绸长衫,头戴有骨架的斗笠,带领青壮年们到珍藏木鼓的岩洞,用美酒佳肴祭祀祖先后,把木鼓翻出来,架在鼓场上,然后全寨人围着木鼓翩翩起舞,以表示对祖先灵魂的崇敬,祈求祖先保佑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开秧门”(亦即敬秧节),在活路头择定的开秧门这一天,苗家用酒和鸡、鱼、肉等祭品,摆在火坑边敬过祖宗后,再以粽叶包着鱼、肉、饭以及一些肥料,天未亮时即从家里出发,到其“专用田”中去开秧门。到达田中后,即将带来的食品摆在田边祭祀神灵,然后取肉、饭少许及肥料一并放入田中,随即插秧三蔸,并以巴茅草结成三个草标插入田中。之后,寨里的人们就可以插秧了。
苗家过“种棉节”时,各家都邀约家族亲友,挑着鸡、鱼、猪肉、糯米饭和清酒,到田间地头去敬“花神”,并高唱《种棉歌》,以祈“花神”保佑棉花丰收。台江的苗族同胞每年七月初四过“吃丑节”,预祝农业丰收。在节日这天,人们要举行野餐,一边跳舞,一边喝酒。
农历六七月新谷子登场时,苗家则要举行“吃新节”。其节日多选在卯日或午日举行。节前,主妇们到田间摘来新谷穗,将它舂成白米。节日那天清早,各家主妇蒸好新米饭,煮好鲜鱼,邀请年老的客人,带着小孩来到田间,摆上酒和鸡鸭鱼肉,待祭祀开田拓土的先人后,全家举箸共食。许多村寨在这一天还要举行斗牛、赛马、跳芦笙、对唱情歌等活动。苗家的“采山节”也举行斗牛、跳芦笙等活动。斗牛时,牛的主人还要给牛喂包谷酒,让它醉酒后斗得更加凶猛。
“牛王节”是苗族同胞的一个传统节日,流行于黔东地区。每逢农历十月初一,苗寨家家户户备以酒、肉、鸡蛋和糯米饭等物至牛棚边祭祀牛王,并用酒和鸡蛋、糯米饭喂牛,或以酒抹牛的鼻子以示慰劳。这一天,人们一律给牛放假休息。壮族、仡佬族也有“牛王节”(或叫牛神节)。在节日这天,他们或把牛牵到河边进行洗刷,并以艾叶水加米酒为牛淋身;或以甜酒和糯米饭喂牛。此外,他们家家户户还酿米酒、杀鸡、买肉、做粑粑给牛王祝寿,大家畅饮“牛王酒”。
清水江两岸的苗族青年男女还盛行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吃姐妹饭”节。它是苗族青年男女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进行谈情说爱的甜蜜节日。每逢春花烂漫,蜂飞蝶舞的农历二月十五,苗家山寨的姑娘们便早早起床做好红、青、绿、紫等颜色的“五彩糯米饭”,准备好美酒和菜肴,等待小伙子们前来“讨吃”。他们成双成对,终日畅饮、对歌跳舞……两心相悦者便从此结下美满姻缘。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