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邓宁(宋朝邓恩)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十二辰、十二时、十二支像等,指代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种动物。虽然关于生肖的起源,自古至今,众说纷纭。但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十二生肖于战国时期初具其形,至汉代完善确定,其理论的出现与古代天文数术有密切的关系。生肖的形象也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现存的图像大多发现于随葬明器、墓葬壁画之中,许多墓志及铜镜上也饰有生肖图案。

隋代张寿墓志志盖图像线摹图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十二生肖像可见于北朝,比如山东临淄北魏崔氏墓中出土6件灰陶生肖俑,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570年)的墓室上栏一周绘有十二生肖壁画,部分残缺,仅留鼠、牛、虎、兔的形象。

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墓顶北壁生肖动物图

隋代以前的生肖像常表现为写实的动物,隋唐时期则以兽首人身像居多。6世纪末至7世纪中期,两湖等地的墓葬随葬生肖陶俑,如武昌周家大湾隋墓出土了兽首人身坐俑。这种形式可能自长江流域向北方逐步扩散,至开元天宝年间在关中等地流行开来。中唐时期的不少高等级墓葬都随葬有十二生肖俑,或顺时针围绕棺床排列,或放置在墓室壁龛中,既表达时空的循环往复,同时还具有驱邪、保护墓主的功效。

湖北武昌周家大湾隋墓出土兽首人身坐俑

十二生肖也发现于日本、朝鲜等地古坟,是东亚区域内常见的墓葬美术题材。例如,7世纪末8世纪初的日本奈良龟虎壁画古坟中四壁下部绘兽首人身、手持武器的十二支像,可能为生肖动物与十二神将的融合。8世纪后半期,统一新罗时期的庆州金庾信墓的墓丘护石上也饰有身着甲胄的十二支浮雕。日韩等地的例子反映出特定葬俗在东亚区域内的传播与发展。

日本奈良龟虎古坟壁画十二支寅像

许多研究者提出生肖类明器在唐代以后渐趋没落。的确,除北方辽墓受唐代丧葬传统的影响,出土少量生肖俑及刻有生肖图案的墓志外,中原地区的五代宋金墓葬极少发现这类题材。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梳理晚唐以后南方地区的墓葬内容,可以发现十二生肖像一直延续至宋元时期,其表现形式和使用媒材也愈加丰富。

例如,浙江临安五代吴越国王钱元瓘元妃马氏康陵(939年)的后室四壁小龛内饰有十二生肖的贴金彩绘浮雕。生肖人物从左壁正中的子位开始,顺时针方向排列。每像各居一龛,头戴冠,身穿袍,抱生肖动物于怀中,形象更为人格化。十二生肖之上为四神浮雕,墓室顶部刻天象图,以单线印刻紫微垣和二十八星宿。这些元素共同呈现了时序、方位与镇守,显示出古人的宇宙时空观念。

浙江临安五代吴越国元妃马氏康陵后室生肖人物像

两宋时期,十二生肖像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流域、闽广等地,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例如,福建、湖南等地的宋墓中发现有生肖浮雕或彩绘。福建尤溪城关宋墓北壁绘仪卫六人,上方为青龙浮雕,仪卫之间的壁龛内砌有六尊生肖人物浮雕;南壁同样绘仪卫人物,塑白虎以及生肖人像。生肖人物表现为戴冠着袍,双手持笏拱握于胸前。

福建尤溪城关宋墓南、北壁壁画浮雕线描图

与浮雕相比,墓俑形式的生肖人物像在南方墓葬中更为常见。江西南丰桑田地区的一座12世纪初的双室墓随葬了大量瓷俑。该墓为夫妻合葬墓,瓷俑集中于男性墓主的墓室壁龛中,壁龛分上、下两层,上层放墓主人像及各种神煞俑,并伴有二至四件侍从俑。下层龛位放置十二生肖俑,每件俑各占一个小龛,也都带有三件侍俑。墓中的生肖俑皆为文臣形象,头戴朝冠、冠顶塑动物头像,部分俑底还有墨书名称。总体来说,南方宋墓中出土的生肖俑多表现为长袖袍服、持笏而立的文官,或手捧生肖动物,或头戴动物冠。在一些稍晚的墓例中,生肖动物的标识已完全消失。这也使得我们对该时期生肖图像的了解更具难度。

江西景德镇新平毛蓬店宋墓出土生肖瓷俑

南方宋墓中出土的墓俑,通常以侍从俑和明器神煞两类为主。前者对应墓主的日常生活;后者为压胜镇墓之用。江西临川朱济南墓(1198年)出土70余件陶瓷俑,俑底有墨书题记,包括四神、十二时、仰观伏听、张坚固、李定度、张仙人、王公、王母等各类神煞俑。其中的十二时就是戴冠着袍的生肖人物俑,为神煞明器中的十二元辰,可视作标识方位、压胜镇墓的重要元素。这种在墓中放置明器神煞的做法沿袭了隋唐时期的镇墓俑传统,至宋代,闽赣等地的神煞墓俑已渐成体系。成书于金元时期的《大汉原陵秘葬经》的“明器神煞篇”对天子至庶人墓中的随葬明器都有具体的记载。南方宋墓中出土的十二时、金鸡玉犬、仰观伏听等都可与之对应。另外,除了《大汉原陵秘葬经》中提到的神煞俑,朱济南墓中发现的张坚固、李定度、王公、王母俑等又与江西地区买地券中常见的中间人、卖地人相关,反映出阴阳堪舆对于该地区葬俗的影响。

有趣的是,自北宋后期开始,神煞类墓俑在南方地区的墓葬中也发生了形式上的改变,四神、十二时、金鸡玉犬等题材开始出现在堆塑瓶之上。学者们对于堆塑瓶的功能和象征意义有着不同的解读,有的视其为魂瓶,有的将其与谷仓等同。以神煞元素装饰瓶身,更使得堆塑瓶成为了多种明器的集合。例如,江西新建王古山的一座北宋晚期墓中出土了一件长筒形釉陶器。该陶器在肩部贴塑十二个动物头部造型,对应部位环刻“正月”至“十二月”等文字,正是通过动物头像与文字一同表现十二生肖。又如江西乐安南宋墓出土两件青白釉堆塑瓶,瓶体颈部饰有四神、十二人物立像、金鸡等堆贴,其中人物立像也是生肖的具象化表现。

江西乐安南宋墓出土青白釉堆塑瓶

湖南桂阳刘家岭宋墓中发现的两件釉陶堆纹罐上也有类似的图案。其中一件堆纹罐颈部装饰双龙、十二人物立像、金鸡、玉犬等。人物立像上方表现有生肖动物,下方还有“子”、“丑”、“寅”等对应文字。瓶身上所饰的图案是曾经独立成俑的神煞明器,这种集约化使得装饰复杂的堆塑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成套墓俑,将其在墓葬中的功用集于一身,兼顾引魂、镇墓等多重意涵。

湖南桂阳刘家岭出土釉陶堆纹罐纹饰线图

从五代康陵中按方位在墓室四壁表现生肖浮雕,到江西南丰宋墓墓壁小龛中摆放十二时俑,再到江西、湖南等地宋墓中发现的饰有十二生肖元素的堆塑瓶,我们可以看到10世纪以来的南方地区墓葬在视觉表现方面具有多种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随着材质与形式的改变,生肖图像在时空方位上的呈现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对厌胜、镇墓功能的强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