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的文字使用了哪些造字方法有何重大意义(为甲骨文研究奠定基础)

来源:光明日报

在聚焦甲骨文发现研究120年所取得的丰硕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的要求,更好地做好甲骨文的传承弘扬和科普工作,推动甲骨文走出实验室、走出书斋,走向千家万户,走近广大青少年?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以及从事甲骨文活化利用文创研发的各界人士,发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当志愿者

11月2日,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

中国文字博物馆里人流涌动,井然有序。

“我今天从手机上看到了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新闻,第一时间就转发到了我们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群里。总书记关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大家都很振奋,备受鼓舞。”今年79岁的安阳工学院退休教授秦振德做志愿讲解已有9年,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最年长的志愿讲解员。身穿志愿者服装的他精神矍铄,在他身边围拢着一群聚精会神的孩子们。“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以甲骨文为源头的汉字传承至今仍在使用,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基因,传承不断。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载体。甲骨文是我们认知中国早期历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学习就是传承,讲解就是传播。只要身体许可,我会继续当好志愿讲解员,让古老的承载着历史基因的甲骨文薪火相传,让孩子们认识甲骨文,从小就明白甲骨文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个以文字为主题的甲骨文保护、展示、传播平台,以保护传承‘甲骨文化’为己任,刚刚承办过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文化论坛和世界汉字大会等重大活动,下一步要加快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进一步推动甲骨文活起来、动起来。”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说,“博物馆志愿者与观众面对面讲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从推动文物活起来的角度来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室里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

120年岁月沧桑,两甲子栉风沐雨。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学术研究成果斐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几代学人殚精竭虑接续努力,结出累累硕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出土甲骨约16万片,甲骨文单字4500余个,出版甲骨著书约280种,发表各类论文30000余篇,甲骨文以其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贡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如何汇聚这些研究成果,展示阶段性成就,让更多的研究者、爱好者可以看到,而不是仅仅在研究机构的象牙塔里沉睡?安阳师范学院在这方面作出了坚苦卓绝的努力,也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绩。

在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永革介绍,近年来,甲骨文研究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甲骨文研究中,甲骨文研究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飞速进步。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在不久前举办的安阳纪念活动上首次公开。这是一个汇聚甲骨文研究成果的专业互联网搜索平台,为甲骨学研究提供大数据支持。面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殷契文渊”是了解、学习、研究甲骨文的互联网窗口,它破解了过去获取甲骨文研究资料难的瓶颈,是目前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甲骨文知识图谱、检测与识别、自动缀合系统、文献的全文检索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为破解甲骨文密码,增添了人工智能辅助,标志着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其内容为“三库合一”,涵盖了甲骨字库(4000多个独体字),自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公开发表的各类文献2万多篇,《甲骨文合集》《甲骨文100年》《甲骨文合集补编》《甲骨文献集承》《商代史》等一系列成果专著246部。

难忘从2016年开始启动数据库建设至今1000多个实验室里的日日夜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通过发挥团队精神,集体攻坚克难,终于换来了‘殷契文渊’的面世。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世界范围内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甲骨文研究中来,这是我们的初衷。”安阳师范学院院长黑建敏说。

取之不尽的灵感素材

“一片甲骨惊天下”,代代学人焚膏继晷。一些专家学者凭借对“甲骨文化”的热爱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开拓。

“甲骨文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和品格的展现,而且还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素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建立了甲骨字库,设计出甲骨文十二生肖、百家姓和手机微信问候表情包,把甲骨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创造性地运用到各类展览创新设计中去,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传播效果。

“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陈楠说。

体验象形字的趣味魅力

在山西省太原市长风森林公园,最近引进了一个汉字文化体验园项目,成了网红。主要面对青少年学生的汉字文化体验园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在开发的“汉字大富翁”“汉字与货币”“成语填字”“地理知识”“国家宝藏”等文字体验游戏里,“甲骨挑战”最受青睐。

中华汉字文化体验园项目负责人、北京国际汉语学院常务副院长桂帆说:“在传承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让甲骨文活起来,而不是成为仅仅保存在博物馆里的死文字。体验园投入以后反响热烈,经营前景十分看好。”

桂帆介绍:“朝阳的‘朝’,甲骨文是由太阳、月亮和草木构成的意象,上面下面都是草,中间有一个太阳,一轮明日起草间,太阳是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旁边有一弯残月挂天边。朝阳就是清晨的意思,像一幅画面,这样就好理解和记忆了。”

汉字文化体验园利用甲骨文开发出“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五十六个民族”等系列汉字体验项目,深受家长和学生们的好评和追捧。

“冷门学科不再冷,甲骨文字有传承。”甲骨文的故事,讲不完。甲骨文的传承不只在书斋里,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日常书写的笔迹中,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不息。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郝永飞)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