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问题(晕车学车晕车怎么办)
驴子老师在给家长和孩子上指导课的时候,经常面临家长询问:我家孩子不爬怎么办?我当然知道爬行的好处,可他不趴不爬,我有什么办法。各位家长不着急,我们慢慢来分析。
这里强调一下爬行的重要性,成长像盖楼,每一步都有其重要性,地基不稳,以后必有隐患。
腿部骨头变形。 爬行在生理上是为了给行走跑步打基础,没有经过爬行的孩子由于骨密度还硬度都没有淬炼过,因此直接行走的宝贝会因为骨头太软而产生腿部变形,大部分会成为O型腿。
爬行在智力发育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爬行最能刺激和锻炼的器官是内耳前庭,这个器官主要作用是平衡和空间方面,缺乏刺激导致孩子长大后平衡感不好,空间能力弱,主要表现为常见的晕车,迷路,数学几何成绩无法提升……除此之外,内耳前庭也是大脑信息的初步加工处理站,发育不充分,对于信息的综合归纳处理能力就会比其他发育充分的差很多。
因此,爬行确实不是必须的,但是有一定的必要性。
爬行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的吗?为什么还要学?
基于动物生长发育的本能,爬行确实是天生的一种能力,到时间宝宝们就会自行摸索。但是这是在自然的环境条件下,也就是说,首先孩子的生长发育要不受干扰的正常情况下,她的每一步发育都不需要担心,动物的本能会教会他这些便于他生存的技能。
但是一旦受到干预,比如长期抱着,缺乏肌肉力量锻炼;营养过剩,身体过于庞大而无法支撑……等,生长顺序就会错乱,孩子的发育就会受阻。因此,过于疼爱你的孩子也许反而是在阻止他成长。
一般孩子的俯趴是从三个月就开始了,每天适当(宝贝不能支撑或者脸颊泛红为止)的俯趴帮助孩子训练颈部力量,腰腹和上肢力量,为爬行做准备。
俯趴持续到6个月左右孩子开始探索爬行,10个月左右开始扶走探索。也就是说孩子正式爬行开始一共五个月的时间,平均爬满500个小时左右行走便不大有问题了。
解决这几个问题,孩子不爬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问题一 平时在家俯趴吗?
俯趴是爬行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步骤,不可省略。您的孩子如果一趴下来就哭,是个“落地响”,说明平时抱得太多,过度满足孩子需求。孩子只有在感到不舒服(生理需求)的时候,才会用哭声吸引注意力,这是动物本能。比如:肚子饿、尿尿了、被惊吓到……而长期抱孩子,会让孩子形成特别的需求,一旦落地就不舒服,没有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就哭。
建议:多给孩子独立探索实践的空间,过度宠爱实在阻碍其正常发育。
问题二 有主动够拿东西的动作吗?
内驱力是幼儿运动的先决条件,运动则是作为幼儿自足的一种手段。4-6个月左右幼儿开始自我意识逐渐萌发,开始尝试用动作来满足自我需求。如:饿了就将手指放入嘴中吮吸来安慰自己;区别于之前的无意识抓握,开始有意识去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当面前没有想要的东西,幼儿便不太会有动作。
建议:幼儿俯趴时可在其实现范围内摆放颜色鲜艳的(或有色喜欢的)玩具,鼓励幼儿主动去够拿。(本阶段的幼儿对于会移动的玩具比较兴趣,尽量选择球类滚动的方式或小汽车)
问题三 肌肉力量足够吗?
机体的运动是需要肌肉的力量来支撑。很多时候幼儿并非不想运动,而是力量的不足,给幼儿带来了深深的挫败感和不舒服的感觉,以至于幼儿抵触爬行。幼儿颈部力量不足就会导致无法抬头;上肢力量不足就无法俯趴;下肢力量不足爬行时无法前行;腰腹力量不足,爬行时肚子无法离地……因此,大部分幼儿不运动不爬行,不是因为懒,很可能是因为本身力量不足或者体重超过了本身的力量可支撑范围。
建议:家长平时可以上网学习一些被动操,帮助幼儿提升的各个部位的力量,以便更好地支撑幼儿学习爬行。
问题四 幼儿是否被鼓励而信心满满?
初来乍到,幼儿面对这个世界是新奇且自保自救的,他非常能感受自己的无能和弱小,因此这个时期的幼儿是不自信的,时常眼里带着渴望,身体却一动不动反复观察。这时候需要家长非常耐心且真诚地鼓励他一次一次地反复尝试,直至幼儿尝试并且了。
建议:学习都是需要一个过程,幼儿在尝试成功之后,需要把同一个动作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掌握,才会停止,家长这个时候千万要在一旁鼓励给予肯定,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幼儿逐步搭建自信心,此时的自信积累程度等同于未来几十年我们潜意识中内心对自我的肯定程度,非常重要。幼儿的心理发育往往是伴随着生理的发育而产生发展的。
成长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走稳之前要学好爬,跑快之前要学好走,任何想走捷径,“偷懒”省事的结果都是“沙上建塔”,而这个严峻的后果却是用孩子的部分人生作为代价的。例如:没有经历过爬行或者爬得不好的宝宝,长大后会因为内耳前庭发育的不充分,部分导致空间感较差,数据信息整理能力不足,身体协调性较差从而可能影响到之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请各位家长重视好幼儿每一个生长阶段,我们人的生长发育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每一阶段都意义重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