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风水堪舆“风水之法_得水为上”

乾缘堂易学老师分析“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这也是古人堪舆风水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样也说明,水在风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此,也就有了“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的说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风水。 从自然因素来说,人们选择居住地,最理想的环境,当然是有山、有水。

因为,一切生命都源自于水,同时,水也是维持一切生命最为基础的条件。

因此,《入地眼》一书中才说:“夫以血为荣,水乃地之血”。

但是,风水学上的水,就是人们所说自然界中的水吗?它们是一回事吗?正确的回答,应该不是。

《简易经》研地说水大致有九种:“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

”有人说,这里的风水,就是风水学上原本意义上的水。

因为,这里分析的是,水的分布情况。

从本义上说,这里的风水,并不符合风水学意义上的水。

那么,风水学上称为水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这就要从风水学上“水”的意义说起。

郭璞在《葬书》中指出:“生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将平阶在《水龙经》中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

气行则不随,而水止则气止。

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世。

夫益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无形者为气。

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

故察地中之气由东趋西,即其水之或去或来之知矣。

行龙必水辅,气止必有水界”。

因此,风水学认为:水可以使龙气蓄积聚留。

山不能无水,无水则气散,无水则地不能养万物,等于没有生气,也就不能成龙。

水流所止之处,就是生气聚集之所。

众水汇聚之处,形成池泽湖泊,就是真龙休息之地。

看来,风水学上,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还不是水,至少理论表述、逻辑关系上必须如此。

一切的一切,就是要围绕“生气”。

而水的重要性,则是因为水可以界气。

所谓“界水而止”,就是因为生气遇到水就会停留下来。

与“风”刚好相反,在风水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分散生气,干扰生气的一种因素。

实际上,风水学研究的就是影响人们居住环境,获得生气、吉气的两种对立的因素。

如何让人们从现实环境中让这两种矛盾得到真正的统一。

也正因为如此,风水学进而认为:有水才能留住生气、吉气;才能为居住者提供健康、快乐、安定的生活;才能为人们带来幸福和财富。

因而,古人认为:“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水深处,民多富。

是故山气盛而水气薄者,仅为政治中心;水气盛而山气薄者,则为经济枢纽。

有山无水,必为凶悍贫乏之民;有水无山,定是骄奢淫逸之族,必须两相调剂始可得宜。

”基于上述理由,风水学上的水,是指一切能够留住生气和吉气的象征。

故此,风水学上的“水”具有如下含义:自然之水即有形有质的自然界的流水。

如泉水、小溪、江河、湖泊、海洋、池塘等。

古人说: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

无论哪种水都必须注意水的来去会聚。

来水要水流宽阔平缓、环抱有情;去水要屈曲流连、收缩紧密,这样才能聚藏生气。

形象之水即一切具有水的形象和水的特性相似东西,均归结为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