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由来与传统风俗

本文共计133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分钟。

传统风俗之压岁钱,能否为我详细解释一下?

  导读:压岁钱原本承载的是长辈对孩子的祈愿、祝福。但如今随着感情成分,感恩意识和祝福意识逐渐淡化,一些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在这种不良风气下,不光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吃不消”。过高的支出金额也成为很多年轻人春节回家的“心病”。那么,传统风俗之压岁钱具体如何?关于压岁钱的来源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压岁钱

  压岁钱是我国民间普遍流传的每年传统风俗之一。晋·周处《风土记》载:新春前后“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后来逐渐演变为由尊长向晚辈赐赠铜钱的风俗,俗称:“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的来源有二,广为流传的是相传古时在东海度朔山的一个树洞里,关押着无数妖魔鬼怪。平时它们由门神把守着不得出来捣乱。但到除夕,门神回去过年,它们便四处骚乱,由年兽领着众鬼往人们家中摸去。于是人们制定了一系列防卫措施,压岁钱便是其中之一。三十晚上人们通宵守岁,围着炉火,鬼怪惧怕火气不敢近大人身,便去抓小孩。由于小孩手中有红纸包的压岁钱,鬼怪便十分欢喜,拿走压岁钱一窝蜂拥出屋子,去寻欢作乐去了。所以压岁钱成了买通鬼怪的办法。从此年复一年相沿成俗,形成了除夕给压岁钱的习俗。古代的压岁钱并不是市面上参与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专门特制的铜钱,其形制虽也是“方孔圆钱”,但文字却很讲究,格调独特,文字中有求吉呈祥,消灾免难的意思,诸如新年如意、合家平安、太平景象、必有余庆、岁岁平安。

  到清代“儿童度岁,长者与以钱,惯用红绳置之所卧,曰压岁钱”。《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道:“以彩绳穿钱,编做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压岁钱。”当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的孩子们接过这镇岁、除邪、祈福的压岁钱后,兴奋异常。清人吴曼云又诗曰:“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脚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赐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京城照例于除夕之夜,接神后,全家集聚正厅,举行团拜,长辈端坐而受晚辈三叩首,长辈即将封有现钱的包授予晚辈。也有的人家将红包置于儿童枕下,使其自取。自正月初一后,凡近亲挚友来拜年者,给与未成年者或晚辈的钱,均为“压岁钱”。

  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压岁钱”原为“压祟钱”是我国过年的传统民俗之一。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祟”的妖怪,专在除夕夜出来祸害小孩。它用手在小孩额头上摸摸,小孩就会受惊啼哭发烧,待烧退后即变成了傻子。

  一年除夕夜,一对夫妇用红线串了八枚铜钱逗孩子玩。半夜,一阵阴风将灯烛吹灭,“祟”溜了进来。当“祟”把手伸向小孩额头时,孩子枕边那串铜钱突然发出一道雪亮的闪光,吓得“祟”怆惶逃蹿。

  此事传开后,人们都在除夕夜用红线串上八枚铜钱置于小孩枕边,这串专给小孩度岁避祸的铜钱就被称为“压祟钱”。因为“祟”和“岁”同音,逐渐演化成了压岁钱。

  早期来说压岁钱并不是给真钱,而是希望起到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的作用。直到后来,人们逐渐把压岁钱实用性的意义强化了,才变成了给真正的货币。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传统风俗之压岁钱,关于压岁钱的来源”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这样子,传统风俗之压岁钱的疑问都说清楚了,是不是对你有点帮助呢?别客气,有问题就再来找我们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