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新年春节有哪些禁忌 不同时期的春节有何叫法
本文共计146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分钟。
苗族新年春节有哪些禁忌 不同时期的春节有何叫法,能否为我快速解答?
导语: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不同民族春节新年禁忌也不同,那么【苗族新年春节有哪些禁忌 不同时期的春节有何叫法】跟随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说到过年,我们想到的就是春节,其实不只是春节,进入腊月末就已经开始有过年的气氛了。快来网一起了解更多关于2021年春节过年吧。苗族新年春节有哪些禁忌
苗族新年禁忌: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苗族新年禁忌:迎客不穿节日服装
苗族新年禁忌:交谈中不用敬语称呼;
苗族新年禁忌: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
苗族新年禁忌: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
苗族新年禁忌: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新年禁忌: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
苗族新年禁忌: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
苗族新年禁忌: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
苗族新年禁忌: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
苗族新年禁忌: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
不同时期的春节有何叫法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叫法。
先秦时期春节说法——“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
两汉时期春节说法——“三朝”、“正旦”、“元日”、“岁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春节说法——“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
唐宋元明时期春节说法——“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
清代时期春节说法——“元旦”或者“元日”。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关于不同朝代春节的习俗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魏晋时,出现了除夕守岁习俗的记载。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唐代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宋代时,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明代,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已经盛行。《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清代,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过年要一直延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