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古代神仙人物传:门神的由来

文章目录:


A、门神的来历,说法很多种

↑↑

  在以前经常能看到在门两边的木板上贴着门神,象征着守卫家宅,是一个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我国是一个民间信仰神祇非常多的国家,可以说神祇数不胜数,比较了解的就只有三清之类的了,你对门神有多少了解呢?本期民间故事为你解析。

  第一种:
  传说唐王李世明经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以后,有一段时间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带着妖魔鬼怪来杀他,心中十分害怕,夜间难以入眠,于是让手下两员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手持兵器站在门前站岗,这样便能够安心入睡。可时间长了,两员大将长期夜不能寐,最后双双病倒,李世明只得命人将他们的形象画在纸上,贴在门上,用来震慑妖魔鬼怪,这就是门神的由来。

  第二种:


  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阴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第三种:
  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您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朝鲜族传统食品:打糕的由来
  京剧老生十大流派,个个经典

B、通识古代神仙人物传:门神的由来

↑↑

通识古代神仙人物传:门神的由来

一、门神的由来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每逢春节粘贴于各家门上的一种画类,作为民间信仰的传统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写挥春贴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

二、最早的门神是谁

根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记载。

传说商末周初,度朔山上生有奇桃,肉甜味美,食之可延年益寿。桃下住着兄弟二人,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他们为人正直,力大无比,凶猛老虎为他们护林看桃,野牛岭上有个野大王,心狠手毒,喝人血,吃人心,残害百姓。一天,野大王派人到度朔山上索取仙桃,被神荼、郁垒轰走,野大王气得七窍生烟,一个黑夜,野大王带领他的信徒装扮成恶鬼前去报复,被神荼、郁垒用桃条捆起来扔给了老虎,桃木辟邪说法就由此而来,同时它也成为辟邪驱鬼的工具。

三、门神的法力

神荼、郁垒两兄弟是驱鬼辟邪之神,其形象自然不会慈眉善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画,画中即有神荼、郁垒的肖像。二神坐在桃树下,袒胸露腹,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这种"凶神恶煞"的形象,显然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从《山海经》等神话故事中可以发现,除了贴门神,当时的人们还有一个习俗:贴桃木。古人认为桃木能够辟邪,有驱鬼的作用。在桃木上写符号,便形成了符咒;把桃木打磨成宝剑,便是除妖降魔的桃木剑

《搜神记》一文有云:"今俗法,每以腊冬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眼,以祛不祥。"后来,人们习惯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首,这就是"悬桃符",桃符每年换一次。

四、历史演变及典故

此后世人所谓的门神实质是因为其有着出色之处而被崇拜供奉,更多的性质是祈愿而不是纯粹的门神。

到了后来,五花八门新增加的门神取代了神荼、郁垒等先秦门神,门神的含意、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延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后期新增的门神主要有"祈福类"、"道界类"、"文官类"、"武将类"及"其他杂类"等等。祈福类如赐福天官,道界类如钟馗与王灵官,文官类魏征、包公和文天祥,武将类如秦琼与尉迟恭等等。

到元代以后,民间所贴的门神再次演变,上述诸类门神慢慢淡化,新增的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作为武门神普及最广。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转型"为门神是源于《隋唐演义》小说。《隋唐演义》里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李世民惧之,受不住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

在历史上,秦琼与尉迟敬德这二位大将的确曾经被太宗皇帝下诏绘制成了图像,只不过没有像神话故事里那样将二位封为"御用保安"张贴在宫门口,而是被珍藏于凌烟阁中,凌烟阁是唐代专门存放有功之臣画像的地方,这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由来,后面的王朝也往往将开国功臣或对社稷有大功列入太庙是一个道理。至于入享太庙,享受后世帝王、文成武将的祭祀的无限荣耀又是题外话。

古时候的人也真有趣,将小说故事情节搬到现实中来当"事实",由于古人的有趣,后人的跟风,于是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便"转型"为流传最广的门神,一直流传至今。

秦叔宝、尉迟恭是唐初大将军,是凡人,并非是受封神灵,凡人充当门神有无驱邪避凶作用这个不好说;秦、尉二人贵为大将军,唐太宗作为帝王请大将军为其守门尚说得过去,国人爱上行下效,平民百姓请大将军守门,平民之命是否受得起这是个疑问。流传归流传,不必太过较真,流传下来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不靠谱的多的是。我认识就是传统思想上认为“鬼怕恶人”,比如像杀了很多牲畜的屠夫刀也有此类辟邪的功效,姑妄听之。

总之,门神文化寄托了传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门神保佑家庭平平安安,天下太平。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