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风水墓地朝向图解(壮族扫墓的风俗)
壮族风水墓地朝向图解(墓地哪个朝向最好风水好民族建筑文化博览
土家族是一个多神论民族,最基本的信仰是崇尚万物有灵。在村寨择址上认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将许多自然现象神灵化,认为它们和人一样有“灵”。“风水”就是由于初民社会将这种“天人合一”的观点投射在对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崇拜上而形成的。
土家族对村址、建房基地的选择,都要看“风水”。
土家先民在选择地址上首先考虑的是生产生活的需要,便于靠近田地、捕鱼狩猎和保护水源、柴草充足。
其次,在选址上也要满足精神信仰的要求。
土家人对“吉”地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寨前面要“空”,不“空”的话则不宜建房,民间流传着“坟对山尖,屋对坳”的谚语;二是村前植大树,拜为神树,是村寨的保护神。
按风水要求,一块吉地应以山为依托,背山面水,在龙脉之前有一块平旷的地坪,称之为“明堂”,明堂之后常有一座较高的山称为“祖山”,从这里分出支脉,向左右两侧延伸呈环抱的形状,从而把明堂包围在中央,由此形成一个以明堂为中心的内向的自然空间。
土家族寨名来历土家族习惯聚族而居,几户或数十户聚居成一寨,寨子层叠错落,井然有序。
土家族村寨习惯以姓氏作为寨名,如覃家沟、牟家院子、冉家坝、郜家山等。
还有的村寨以传说来命名,比如鱼木寨的“鱼木”据说就来源于古代的一场战争。
还有的村寨以地形命名,比如白溢寨。
白溢寨东边有绝壁横陈,名叫白岩,白岩绝壁笔直如刀削,高约数百丈,崖下夹湾有冰洞,冬暖如春,夏天积水也有数尺那么深,白溢寨由此而得名。
白岩绝壁崖左半壁有寨洞,是当年土司避祸屯兵御敌之所,仅一线可通,现在龙床、炮台、水井等遗迹还依然保留着。
图 1 山清水秀的土家族村寨土家族建筑类型及空间建筑类型土家族建筑历来闻名遐迩,尤其是以吊脚楼独领风骚。
土家吊脚楼大多置于悬崖峭壁之上,因基地窄小,往往向外悬挑来扩大空间,下面用木柱支撑,同时为了行走方便,在悬挑处设栏杆檐廊(土家叫丝檐)。
大部分吊脚横屋与平房正屋相互连接形成“吊脚楼”建筑。
湘西土家吊脚楼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建筑形制也逐步得到改进,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艺术风格。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区的吊脚楼也很多。
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悬空,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土家族吊脚楼外形结构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单吊式:又称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支撑。
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
土家人建吊脚楼一般先建正屋,然后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需要再建厢房。
双吊式吊脚楼的建造较为普遍。
图 2 土家族双吊式吊脚楼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
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层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都适用。
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
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
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往往高于正屋。
一字吊:它不是在正屋的厢房起吊,而是在正屋的一头起吊,正屋与吊脚部分呈“一”字形,故名一字吊。
这种吊脚楼较为少见,在咸丰、宣恩的个别村寨可以见到。
吊脚楼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民居建筑除了具有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以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观。
土家族的吊脚楼并不单单处于自然的怀抱中,同时宇宙也将吊脚楼紧紧包围。
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
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建筑空间湘西地区除土家族以外还生活着苗、汉、侗等民族,其建筑形制与风格各有千秋。
土家族民居建筑的形制风格和空间排列有特殊的章法,在各民族干栏式民居建筑中最为独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