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的由来和风俗

腊月二十八有什么习俗 腊月二十八的传统来源

腊月被人们看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十二月,那么在这一个月里,是有许多活动可以进行的,比如吃腊八粥,腊八粥放了各式各样的米进行熬煮,腊八粥的寓意也十分美好,象征团团圆圆,腊月二十八的由来也较为有趣。习俗起源在腊月二十八前几天我们都需要开始准备除夕夜吃的年夜饭,所以到了腊月二十八那天每家每户就开始准备面食,发面做馒头,这是这天的一个风俗习惯。腊月二十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

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习俗发面在以前的春节,腊月二十八是发面做馒头的日子,但是因为在古代没有我们现在嗯发酵粉,所以没有那么快就发面好,所以过去的人需要等待几天才能发面好。

腊月月二十八把面发,准备主食了,发面,在过去没有速效发酵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搁, 发面不爱坏, 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发出来了,二十八这天开始蒸枣花就是蒸带枣的,这些带馅的。

按着老理儿说,从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习惯在大年二十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

习俗贴花花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其实很少人知道这天的习俗是什么,大部分都是我们家里的长辈在准备这天的习俗,在这天除看看要发面,还需要贴花花,寓意和和美美。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