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出家的是谁 五爷庙里供奉的都是谁

问题描述 杨家将出家的是谁

推荐答案

五郎杨延德。杨延德,名杨春,字延德,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北宋殿前大将,为杨家军副帅,年约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却不喜欢战争,天生慈悲心肠,一心向佛,浸淫于学武中,大有宗师风范。金沙滩一战中只剩下自己单独应战,最后寡不敌众,削发假装僧人逃过追兵,但其后往五台山为僧。

其他回答

五爷庙里供奉的都是谁

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

五爷庙创建于清代,又名“龙王殿、万佛阁”,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还有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其座落于台怀镇,与大白塔相毗邻,是通往显通寺的又一条路径。

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

相关传说

据说在很久之前五台山这里经常是酷热难耐,百姓生活也是十分艰苦。有一天文殊菩萨来到了这里发现人们生活艰苦,于是从东海龙王哪里借来一块清凉石,从这之后五台山这里就气候凉爽宜人了,并且还成为了避暑胜地。

不过当时文殊菩萨借来清凉石后并非一帆风顺,原来这清凉石是东海龙王五个儿子的暑歇凉之物,东海龙王的五个儿子发现暑歇凉的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十分生气,一起来到五台上将五台山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

但是他们又怎么能和文殊菩萨相比了,没一会儿就被文殊菩萨降服了,文殊菩萨让他们五个分别住在五座台顶。其中第五个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云雨,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五龙王便在这里给龙王建造了庙宇。

五爷庙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其创建于清代,又名“龙王殿、万佛阁”,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还有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其座落于台怀镇,与大白塔相毗邻,是通往显通寺的又一条路径。寺庙地势开阔,当年是大清历代皇帝朝台寝宴的行宫,俗称“皇城”。“皇城”至万佛阁之间,终年涌动着接踵而至的羲圣观光者。

五台山菩萨顶供奉什么菩萨

据《文殊室利般涅盘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灭度后,他来到云山,为五百仙人解释十二部经。最后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树下结跏跌坐,入于涅槃。

又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讲,释迦牟尼佛曾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在赡部洲(佛教称我们现在所住的世界)东北方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释迦佛去世以后,文殊菩萨将以童子形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中国佛教认为山西省五台山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振那”国的五顶山,因此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说法道场而成了佛教的圣地。

供奉的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寓居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立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屡次重修。明永乐当前,蒙藏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寺庙全体富丽堂皇,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征。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域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一切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抽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懊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浸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根本抽象。

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无情众生的因缘,亦有种种不同抽象的示现。普通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文殊菩萨的抽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懊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抽象多变,按照其抽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罕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普通右手握「智慧剑」,意味以智慧剑斩懊恼结。(或手持如意,意味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想。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蠢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真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善的意味。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所向无敌、无坚不摧、望风披靡;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由。

您还可以使用chatgpt帮助你查询星座百科、测姻缘、测事业运、测婚姻、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测八字、姓名速配、测终生运、复合机会,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AI(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chatgpt/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