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白塔是怎么来的 山西五台山五爷庙里的什么佛啊
推荐答案
在五台山景区中,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寺庙,在寺庙间有一座塔特别显眼,蔚为壮观,不能不说,这就是大白塔。
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坐落在塔院寺内,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是五台山的象征。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大白塔在2004年耗资138万元经过重新修建,整个塔身高大挺拔,气势恢弘,雍容高贵,为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标志。
一出菩萨顶的大门,站在顺势而下的108级台阶上,颜色鲜明造型简单的大白塔矗立在灰色的庙群与民房中间格外显眼,远处环抱的群山、浓绿的树林使这种层次十足的美充满动感。沿着台阶款款走下,一路是清凉的山风、大小不一的庙宇以及做着各色生意的当地人。转过几道弯之后,塔院寺的大门出现在眼前,与身旁正常尺寸的大门比起来,56.3米高的白塔高大得有些突兀。
院内的西南角,常年有身着红色僧袍的僧尼朝着大白塔的方向虔诚地做着祷告。站起、双手合十、四肢贴地,如是重复,在这一连串连贯而不知疲倦的动作中,祷告者们安静地完成着自己的功课,表情宁静旁若无人。穿过熙攘的人群,循着微风中悦耳的风铃声向院内走去,高大的白塔哗一下子就跃入视线,白得纯粹而自得其乐,仿佛身边的热闹与它无涉。来自各方的僧人与游客一圈圈绕着塔行走,边走边念念有词,有人求俗世的幸福,有人求内心的宁静。
塔院寺与其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存在。明朝时经过改建之后与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上尖下圆的覆钵式造型使大白塔看起来牢固结实。这种古老的造型是印度佛教庙宇中最常见的塔的形状,用来安放圆寂僧人的舍利。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楼阁式塔逐渐取代覆钵式塔流行开来。眼前这座敦实的白塔修建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塔身由砖构成,四周悬挂的252只风铃常年在风中鸣响。在当地的传说中,高大恢弘的塔身下另有一座石头建成的塔,形状与如今的白塔无两,只是在尺寸上小了一圈,始建于元代。
如今已没有人说得清两座塔套在一起的原因,大白塔的本名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隐约证实着地宫内存放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传闻。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去考证一段残缺不全的历史难度太大,能近距离观察闻名全球的
其他回答
山西五台山五爷庙里的什么佛啊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
五爷庙也叫万佛阁。它面积不大,占地只有两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四座,它们是五爷庙、万佛阁也叫万佛殿、文殊殿和古戏台。就因为有了五爷庙,这里成了五台山香火最为旺盛的寺庙之一。后来,当地的老百姓也习惯把万佛阁叫做五爷庙了。
五爷庙的后面是文殊殿,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几乎每座庙宇里都有专门供奉文殊菩萨的文殊殿,但在这里文殊殿却没有五爷庙的香火旺盛。这也看得出当地人更喜欢本土化俗神的崇拜,可是文殊菩萨在当地人目心中的正统地位,也不会有丝毫的减弱。
在五爷庙中坐东向西两檐三顶的建筑是万佛阁,也叫万佛殿。它分上下两层,在五台山众多的建筑中别具风格。
在万佛阁的下层,当中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在佛教密宗里,把他称为大日如来,作为最高的崇奉对象,他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
二层殿内,正中供的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菩萨,他被称为大愿地藏。老百姓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流行很广。因为地藏菩萨普度众生,而他的大愿也正所谓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扩展资料:
五爷庙的来历: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但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
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
不过文殊菩萨很快就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造了庙宇。
百度百科-五爷庙
五台山供奉什么菩萨
1、五台山有文殊菩萨;
传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道场的五台山,居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人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可见其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文殊菩萨初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居于石盘洞中。
而石盘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五台山为道家所踞。
五台山取佛教替代道教,最终成为中国的佛教名山,来源于佛祖的明示及佛道两家的争斗。
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对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
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此,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这里所说的“五顶山”,就是指现今的五台山。
2、五龙王
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
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
不过文殊菩萨很快就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造了庙宇。
扩展资料
五台山的传说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
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
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
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
百度百科-文殊菩萨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百度百科-五爷庙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传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道场的五台山,居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人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可见其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文殊菩萨初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居于石盘洞中。而石盘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五台山为道家所踞。五台山取佛教替代道教,最终成为中国的佛教名山。
文殊菩萨道场缘由
大家都知道,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四大佛山本无何为首之说,只因上师嘎玛仁波切与五台山渊源极深,每年都要带着众多弟子朝拜五台山,今天就先从五台山说起。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佛祖释迦牟尼住世时足迹并未到过中国,但五台山却是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由佛祖亲口说出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