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风水地理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当年朱元璋就是凭借着他的建议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而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开创了明朝。

身为明朝的开国功勋,刘伯温并没有像李善长,蓝玉等人那样,最终葬身刑场,而是被丞相胡惟庸诬陷,进京向朱元璋谢罪的时候因病去世。对比其他惨遭横祸的名臣相比,他的结果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相传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经做了一个怪梦,一条真龙降诞于世。 朱元璋大骇惊醒,他生怕自己的江山不保,于是派出刘伯温率人斩断天下龙脉。

刘伯温原名刘基,自幼便有“神童”的称号,12岁便考中了秀才。传闻他有着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连教他知识的老师都自愧不如。 刘伯温除了善于研究军事兵法外,还酷爱天文地理、风水星象等学说,这也为他日后辅佐朱元璋称霸天下打下了根基。

公元1333年,刘伯温到元大都参加会试,一举夺得进士。 当时正处于兵荒马乱的元朝,并没有给他安排官职,而是让他闲居在家里。直到三年后,才给他安排了一个八品的职位,主要工作是辅佐县令处理一些政务。

刘伯温丝毫没有抱怨,而是兢兢业业地投入工作。他本着爱民如子的思想,在目睹了一些豪绅地主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行径后,他决定要为这些百姓讨回公道。经过多方面的走访调查,他搜集到了有效的证据,为当地除掉了很多祸害。 百姓们因此爱戴拥护他,而刘伯温刚正不阿的性格也传遍了整个高安县。

在经历了元代官场的腐败后,刘伯温决定辞官隐居,专心研究学识。 他奇才的名号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当时对方正在为进一步扩张地盘而招兵买马,寻访人才。 在朱元璋的邀请下,刘伯温加入了他的阵营。

当时陈友谅风头正盛,在起义军的队伍中势力最强。 朱元璋视他为心腹大患,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挫败对手。他一览众将,大家都面面相觑,只有刘伯温一言不发,若有所思。朱元璋深知刘伯温的才能,于是特意把他叫到房间里商议。

刘伯温认为陈友谅目空一切,这是他的最大弊端,而朱元璋的军队正好可以利用此弱点,来削弱麻痹他,再见机行事。只有先打败陈友谅,才能够扫平一统天下的障碍。 朱元璋深表认同,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朱元璋最终打败了陈友谅,成为了起义军中的最强代表。

打败了陈友谅,剩下的张士诚和摇摇欲坠的元朝,也就不足为虑了。 在众多能臣猛将的协助下,朱元璋最终将元军赶到蒙古,成为了统一中原的霸主。 而刘伯温,也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功勋。

民间当时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刘伯温虽然功不可没,但“天下第一军师”的称号,还是非诸葛亮莫属。传闻刘伯温对此非常不服,还特意派人去挖了诸葛亮的坟墓,要看看他这个前朝军师如何与鼎盛时期的自己抗衡。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甚至刘伯温都不由得跪下磕头认错。

传说在挖到三尺深的时候,一块墓牌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上面写着“学生伯温,后世来此,你可知否?” 这句话吓得刘伯温魂飞天外,急忙跪下认错,然后匆匆退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对诸葛亮的名号无礼。

但这件事情的可信度却不高,仅仅在民间流传。 因为此事过于匪夷所思,首先,以刘伯温的性格,应该不会做出这么不尊重先人的事情。而且他也没有必要和诸葛亮争这个所谓的“天下第一军师”的名号。

其次,诸葛亮不可能预见到一千多年后有人来挖自己的墓穴,更别提对方的名字了。 所以这件事只是百姓在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不能作为史料进行考证。

朱元璋曾经梦见真龙天子出世,担心朱家的皇位不保,于是召唤刘伯温前来占卜。 刘伯温算出这是龙脉的缘故,只有斩断了龙脉,大明王朝的基业才可保万世。

古时候,人们对这种封建迷信学说甚为重视,作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对此更是深信不疑。他派刘伯温率人前往全国各地斩断龙脉,为明朝断绝后患。 当时的刘伯温根据风水学说,一共寻觅了六座龙脉所在地,分别是昆仑山、峨眉山、秦岭、太行山、西倾山以及长白山。 天下龙脉一百条,都蕴藏在这六座山里面。

前五个所在地的龙脉,刘伯温都已经顺利斩断。 至此,他已经斩断了九十九条龙脉,只差最后一条了。 而这条龙脉正处于长白山中,刘伯温来到长白山脚下,还没有动手,就仓皇狂奔而逃。

刘伯温之所以逃走,是因为他知道,天下龙脉不可全部断绝,否则就是有违天命。 全部斩断只能不断加深自己的罪孽,这样以来,他一世的功名全部都要毁于一旦,所以他万万不能做。

而且据传当时他们来到长白山脚下的时候,本来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风云变色,狂风呼啸。刘伯温掐指一算,知道此行必有凶险,如果强行斩断龙脉,那么他们所有人一个也回不去。

基于以上两点,刘伯温最终放弃。 而这条没有被斩断的龙脉,就是后金国的起源之地——爱新觉罗家族的所在之处, 所以最后取代明朝的正是清王朝。

刘伯温回去之后,朱元璋也并未说什么,毕竟他也知道对方已经尽力了。只是天性多疑的他不相信任何人,最终还是在胡惟庸的谗言下,免去了刘伯温的官职。

刘伯温为明朝立下的汗马功劳足以彪炳史册,虽然斩龙脉一事被后人诟病,但这些事情并没有在正史中记载,所以真相也就无从得知。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创立了明朝,但后者的多疑却造就了君臣二人的悲剧。 怀疑别人乃是用人大忌,朱元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导致自己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最终只有冰冷的王权与自己相伴终老。

朱元章在即位后首先派刘伯温破坏帝王龙脉,龙脉也很快拉成三段。朱元章看到危机破了,最大的危害就是刘伯温了,以骂天子之名赐药酒赐死,死后封为骂天官。袁天罡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算命先生,没有之一。找他算命的,非富即贵,据说他能根据风声风向算命,而且精准度惊人,所以前来找他算命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有真正本事的人,还能提前知晓天机,公开预言后甚至不怕遭到天谴,最终得以善终。

这也是科学解释不了的,袁天罡和李淳风生于唐朝时期,李淳风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袁天罡则擅长根据风声风向判断吉凶,还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后来唐太宗请他们二人推测唐朝的运数,结果李淳风一发不可收拾,竟然足足推算出了唐朝两千年以后的国运,更不用说武则天未来会登基称帝的事情,正在这个时候,幸亏袁天罡及时推了李淳风的背,以“天机不可再泄”制止了他,才有了后来的《推背图》。《推背图》是中华道家预言领域的第一奇书,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唐朝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汇集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最终这两个莫测高深的人都得到了善终。

迷信迷行,有时候不得不信,刘伯温生于明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擅长军事和演算。正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帮助下开创了明朝,统一了天下。不幸的是,刘伯温后来遭到朱元璋的忌惮,被下了毒药,病死于家乡。如果不算上这样的人为原因,刘伯温也可以说最后是善终,之前没有遭受其他的灾难。

有人认为,这是朱元璋和刘伯温早就串通好了,目的就是想给诛灭胡惟庸找一个借口。这样一代谋士,将所有的忠心和热血都献给了朝廷,可歌可泣。袁天罡和刘伯温两人极其具有智慧,两人都算得以善终,安享晚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大明设计师刘伯温在风水学上有着怎样的贡献

刘基(公元1311年-1375年),字伯温。谥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明史》有《刘基传》,从中看不出刘在风水术方面的造诣,但是,民间却流传许多刘有关风水的故事。明人撰写的《英烈传》记载,朱元璋定都金陵,是刘基相的地;建造的宫殿,也是刘基相的地。刘基卜筑前湖为正殿基址,立桩水中,朱元璋嫌其逼窄,将桩移立后边。刘基依此断言:“如此亦好,但后来不免有迁都之举。”明成祖后来果然迁了都,被刘基说中了,另外,《乐郊私语》记载刘基在海盐县与风水先生讨论中国的龙脉,认为海盐诸山是南龙尽处,是块风水宝地,但只有周公、孔子这样的圣人才可葬于此。

民间有刘基的《堪舆漫兴》流传,无序无跋,疑为后人托刘基之名而作。

刘基晚年不得意,与宰相胡惟庸不合,忧愤成疾,归里隐居,传说被胡惟庸遣医毒死。刘基在风水先生的眼中是一位神机妙算的宗师,是风水术历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这样一位“神”人,不知怎么搞的,晚年竟然不走运,甚至被毒死,由此看来,即使是风水大师,也不一定能就得了自己。

刘基的思想有许多矛盾处。一方面,他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人也者,天之子也”假于气以生”。他喜欢观察天象,预测人事,推算前后八百年的事情。另一方面,他又有无神论倾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气是物质。在《郁离子》一书中,刘批判了鬼神观念,揭露了迷信的欺骗性,指出“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因此,对待刘基,我们应该具体分析,批判与肯定相结合,不可率尔否定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