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竹摆放的最佳位置和禁忌(富贵竹又叫招魂竹)

引魂幡,也有叫引魂旗、留魂旗、留魂幡的,一般以竹木为杆,以布帛纸张为面,上制特定图案和文字,用以导引逝者魂灵。现实城乡丧事活动,绝大部分地区都使用“引魂幡”。

引魂幡应该属于旗帜类的礼器。旗是指面料,帜是指图案,合起来叫旗帜,多层多面立体的旗帜就是幡。丧事旗幡大都是仪仗性质的,在规格和等级上有要求。但引魂幡特殊,是随棺柩或者说是导引棺柩的特定礼器,内涵意义是标识逝者魂灵。

注意:引魂幡不是招魂幡,引魂幡是礼器,招魂幡是纸器。严格意义上讲,引魂幡不是幡,而是旗,叫引魂旗更为贴切。

家有丧事,引魂幡制成后,放在哪儿?没有礼仪事项时留置在哪儿?我们结合丧礼典籍文本讨论一下,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引魂幡”是民间形成的丧事习俗,应该是从古法的“铭旌”传承演义而来,所以,一般意义上讲,“引魂幡”的放置应该遵循“铭旌”的具体要求

丧礼规范文本《仪礼》《礼记》中有“铭旌”,朱熹的《家礼》中有“铭旌”和“魂帛”,但对没有“引魂幡”。大体上讲,引魂幡是近代以来,由民间兴起的丧事习俗,不是官方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丧礼规定。 引魂幡的制作和使用在各地区各地域都有不同要求,虽然总体上差不多,但具体细节上差异很明显,不是统一规范的。

“铭旌”一开始很简单,后世传承演义搞复杂了。在《仪礼》中,“铭旌”就是一根三尺长竹竿,挑一块布帛,上书逝者名讳。靠在堂前西街,出殡时覆在棺柩上,下葬时随棺。

在《朱子家礼》中:“以绛帛为铭旌,广终幅,三品以上九尺,五品以下八尺,六品以下七尺。书曰:“某官某公之柩”,无官即随其生时所称。以竹为杠,如其长,倚於灵座之右。”

后世特别到明清时期,“铭旌”变成一种仪仗性质的幡亭,形制越来越讲究,规格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地区,“铭旌”也作为一种旗幡使用。

很明显,在形制上,“引魂幡”和“铭旌”是一样一样的。在功用上,“铭旌”还有“灵位”的意思。所以,从丧事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古法“铭旌”在民间演义出两样东西,一是“引魂幡”;二是“灵位”。而“铭旌”自己却嬗变成旗帜类幡旗。

2、关于“引魂幡”的放置地方,《仪礼》要求放在“堂前西阶”,《朱子家礼》要求放在“灵座之右”,我们建议放在棺柩左前方

以标准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为参照,前排为厅,后排为寝,两边为厢。寝的中间是堂,两边是室。所谓“堂前西阶”,就是靠西厢房舍的台阶上。

为啥放在西阶上呢?古人讲礼,比较呆板。按周代礼仪,东阶是主人位,西阶是客人位。逝者沐浴、饭含在西阶;招魂由西阶开始;命人赴告通丧,在西阶;制作好的铭旌放西阶;等等。将逝者按宾客一样对待,即“宾遇之”,与逝者相关的事项一律在西阶上操作。所以,逝者入殓之后,叫殡,就是宾客的意思。后世将丧事操办叫殡仪,停丧期间叫殡期,都是从这里来的。

“灵座之右”是什么地方呢?“灵座”是放置“魂帛”的装置,相当于现在的“灵位”底座,“魂帛”就是现在的“灵位”。《朱子家礼》的“灵座”和“魂帛”是放在棺柩之前的供案上的。所以,“灵座之右”就是棺柩的右前方。

这就叫人作难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原创人,要求放“西阶”,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后辈大家,要求放“灵座之右”。神仙打架,凡人如何?我们怎么办?

好办!我们就怎么方便怎么干。我们就放在棺柩的左前方或者灵位的左前方,这样使用便捷。都是为了礼仪,既然都是一样的意思,也就不必拘于特定的形式。

你说呢?

你们家乡是怎样的习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