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特征(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症状)

2岁内:婴儿期;

>2~12岁:儿童期;

>12~60岁:青年及成人期;

>60岁:老年期。不同年龄阶段AD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典型的表现主要为干燥脱屑、红斑、丘疹、渗出等。

几十年来,AD患病率逐年上升。皮损和瘙痒感影响患儿的身体、情绪、睡眠,降低生活质量,间接增加了生活成本。早期的AD增加了儿童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A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基因、表皮功能障碍、免疫紊乱、生活方式、气候、空气污染、皮肤和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精神心理等因素在AD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对象

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某医院皮肤科的0~7岁AD患儿,符合国内儿童AD姚氏诊断标准,共309例。

国内儿童AD姚氏诊断标准

婴儿AD诊断标准

出生2周后开始;

瘙痒和/或易怒/睡眠障碍与皮损相对应;

满足以上2项及以下2项中的任意1项即可诊断AD。

a)分布在面颊部和/或头皮和/或四肢伸侧的湿疹样皮损;

b)身体其他任意部位的湿疹样皮损,并伴有干皮症。

儿童AD诊断标准

瘙痒;

典型的形态和部位或非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同时并发干皮症;

慢性或慢性复发性病程。同时具备以上3条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

符合国内儿童AD姚氏诊断标准;

监护人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监护人存在认知障碍/不同意参与研究;

近1个月内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系统治疗者;

近1个月内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者;

合并遗传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者。

研究方法

收集AD患儿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等信息。 分娩方式包括自然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喂养方式包括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通过对临床确诊病例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临床资料,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瘙痒程度、发病年龄高峰、发病季节、疾病影响因素、母亲孕前及患儿粪便情况等。

瘙痒程度评估引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分度,包括:

0分:无瘙痒感;

1~3分:轻度瘙痒;

4~6分:中度瘙痒;

7~10分:重度瘙痒。

胖瘦程度评估引用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分为正常、体重偏轻、过重、肥胖、过度肥胖,1~7岁发病患儿110例。 各年龄阶段发病患儿中1~2岁32例,2~3岁24例,3~4岁22例,4~5岁13例,5~6岁10例,6~7岁9例,且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所减少。

首次发病季节

首次发病季节以秋季最多28例,其次为冬季21例,春季14例,夏季14例。

加重或好发季节

77例0~7岁AD患儿中发病具有季节性的68例,无明确季节特点的9例。 春季18例,夏季10例,秋季22例,冬季30例。

诱发因素

对0~7岁AD患儿疾病的诱发因素进行多重响应分析,结合卡方检验,结果显示AD的疾病诱发因素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患儿最多63例,其次为情绪19例)和胃肠不适19例。

讨论

特应性皮炎因反复发作伴瘙痒症状,是儿童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之一。常于婴儿期出现,可能至儿童期缓解或持续到成人。通常伴或不伴特应性疾病的个人史或家族史。

几十年来,AD患病率逐年上升。因地区和诊断标准的不同,使患病率存在差异。2019年上海市7~12岁儿童AD患病率为34.3%,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3~6岁儿童AD患病率35.98%。2020年武汉市2~6岁儿童AD患病率5.99%,海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AD总患病率为4.79%。A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基因、表皮功能障碍、免疫紊乱、生活方式、气候、空气污染、皮肤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等因素在AD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国内AD最新指南根据不同年龄将AD分为4个临床阶段:

2岁内:婴儿期;

>2~12岁:儿童期;

>12~60岁:青年及成人期;

>60岁:老年期。

随着对AD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发现,更新、优化后的诊断标准逐渐应用于临床。Hanifin&Rajka标准虽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但因为复杂的内容使其在临床中应用不便。Williams标准是在Hanifin&Rajka标准基础上进行简化,但对皮损部位和发病年龄有所限制。国内张氏标准的敏感度高于以上两种诊断标准,但仅适用于青少年及成人。 本研究选择了可用于0~7岁儿童的国内AD姚氏诊断标准,并由资深的皮肤科教授进行诊断。

本研究纳入309例0~7岁AD患儿,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23例,男女比为1.51:1,男性多于女性。调查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男女比为1.2:1,同样男性多于女性,结果与我国研究一致。

本调查中36例患儿提供身高、体重信息。经BMI计算,提示体重偏轻27例,正常8例,过重1例,且男女间无统计学差异,剖宫产分娩159例,超出50%的患儿经剖宫产分娩。目前仍不确定分娩方式和AD之间的关系,支持剖宫产与AD有关者认为自然阴道分娩促进了器官的成熟及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可能会降低AD的发生,而剖宫产的儿童因缺乏产道的压力,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推迟了免疫系统的成熟。

剖宫产较自然阴道分娩儿童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低,加上抗生素的使用,使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炎症反应。也有研究表明剖宫产不会增加AD的风险。290例提供喂养方式信息的患儿中,纯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218例,人工喂养72例。目前母乳喂养对AD的影响仍有争议。Maldonado等研究认为纯母乳喂养对儿童AD具有保护作用,乳汁可以刺激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减少接触过敏原。Scariati等则认为生后4月内进行母乳喂养仅对高风险儿童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也有研究认为母乳喂养与AD之间无关,长时间的母乳喂养反而增加了18个月以后AD的发生风险。

调查中,城市患儿68例,农村患儿9例,城市与农村比7.56:1,城市患儿明显多于农村患儿,与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气候、空气污染等因素相关。

调查中仅有3人无瘙痒感,其余74人均伴有瘙痒感。痒觉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如精神放松或分散注意力可减轻疾病症状。AD不仅会对情绪和睡眠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早期AD可增加了儿童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

就诊患儿各年龄段中,<1岁94例,1~2岁59例,2~3岁29例,3~4岁42例,4~5岁38例,5~6岁19例,6~7岁28例。

发病年龄在1岁内199例,1~2岁32例,2~3岁24例,3~4岁22例,4~5岁13例,5~6岁10例,6~7岁9例,超过50%的患儿于1岁内发病,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且随年龄增长发病减少。

进一步的问卷调查发现,1岁内发病儿童中,以出生1~2月及2~3月为发病高峰,与多中心研究得出的以出生后2~3月为发病高峰结果相似,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较少导致的。 应对1岁内有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早期健康管理及干预。

本研究对患儿的发病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患儿面颈部、躯干、上肢、会阴部位皮损无差异,而女性患儿下肢部位更易发生皮损,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发病部位及皮损情况有所差异,0~1岁发病患儿面颈、躯干部位发生皮损风险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

首次发病季节、好发或加重季节均以秋冬季为主,与以往研究得出的夏季好发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地理、环境因素相关。秋冬季温度低、室外活动下的紫外线照射减少可能增加了炎症反应。研究认为夏季病情加重是由于表皮金黄色葡萄球菌增多,皮肤功能下降使病情加重。

本研究中诱发因素以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患儿最多63例,且不同性别患儿对温度变化反应不同,女性更加敏感,具有统计学差异。Nohs等同样发现温度变化与AD症状相关,即温度低会加重AD。胃肠不适19例,可能由于肠道菌群失衡导致。

情绪19例,可能与神经肽P物质、五羟色胺和神经生长因子释放增加有关,肥大细胞水平升高促进炎症反应、扩张血管、加重瘙痒。

何荣国等对学龄期AD儿童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发现结果均超过全国常模水平,通过心理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Kodama等对日本地震受不同情绪影响的AD患儿进行研究,发现造成损害产生情绪变化的患儿较未造成损害无情绪变化的患儿AD症状加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