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纪录片2)
布达拉宫,位于国内西藏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神圣地方。建于公元七世纪,曾是达赖喇嘛的冬宫和政治、宗教中心。布达拉宫内有众多珍贵文物和佛教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影片介绍了布达拉宫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了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
这是央视最近播出的纪录片《一跃跨千年——西藏和平解放70年》里的珍贵历史镜头。在这部纪录片里,“封建农奴制”“政教合一”等曾经只在教科书中见过的词汇,以直观的画面展现在岛妹眼前。
《西藏日报》原摄影记者陈宗烈老人,在西藏那曲拍到了这样的镜头:冬天气温低至零下四五十度,农奴流浪儿在街上同野狗住在一起,每当有人给野狗投去糌粑,流浪儿便前去与野狗一起抢食。在旧西藏,“跟着野狗有食吃”是无家可归的农奴流浪儿形成的“生活智慧”;
旧西藏,农奴流浪儿与野狗争食(图源:央视)
一位女性农奴,因为肚子饿,偷吃了一小碗灶房的糌粑,可还没吃完就被发现。为惩罚她,农奴主一刀砍断了她的整条右臂,之后却还想着“物尽其用”,命令她继续用左胳膊劳动……
对待农奴的残忍,在旧西藏遍地可见。如果今天去参观布达拉宫,还能在其脚下看到一间“雪监狱”。那是农奴主对农奴动用私刑的地方,若被投入其中名为“蝎子洞”的地牢,农奴会被蝎子活活蜇死;重达数百斤的脚镣,一次可以捆住“五人十腿”,农奴们想动抬不了腿,想睡翻不了身,饿极了,只得去啃食梁柱木屑,直到死去。
“雪监狱”中的脚镣(图源:央视)
纪录片里的数据显示,当时,由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组成的三大领主,总人口不到西藏的5%,却控制了西藏几乎全部的耕地、森林、牧场。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只能像领主的物品一样,被随意差遣、买卖,甚至杀害。
这就是西藏旧社会的“农奴制”。看到这些,你才能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二
现在的西藏早已不是旧模样。和平解放后的70年间,西藏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1950年,中央作出和平解放西藏的决定,从进军昌都开始,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稳步推进。第二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十七条协议》签订(图源:央视)
受外国势力影响,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少数上层反动分子不愿改革,为永保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这些人蓄意破坏协议,最终发动叛乱。之后,中央政府平息叛乱,并于1959年3月在西藏开启民主改革。
纪录片里,从8岁起就受农奴主差役的索朗顿珠老人笑得开心,他谈到,当年民主改革的一把火,烧掉了地契和债务;藏民土登看着国家赎买回收了土地和牲畜,分给村里父老乡亲;黑白镜头里,满脸笑容的普通藏民正给地里钉上地标……
索朗顿珠的地契烧了(图源:央视)
从此,封建农奴制在西藏彻底成为历史。农民拥有了自己的生产资料和财富,真正翻身做了主人。纪录片的片名《一跃跨千年》,说的正是西藏从封建农奴制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
三
纪录片里有几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把五星红旗插在喜马拉雅山上!”当年没路,入藏“难于上青天”,解放军就用简陋的铁锹、十字镐甚至徒手,一边修路、一边进军。10万筑路大军中,有3000多人捐躯高原。
解放军用简单的工具修路(图源:央视)
军纪严明的解放军“不吃地方”,运粮进藏,并组织队伍在当地开垦农田。当年的藏族女战士娜喜老人,对着镜头一张口就唱出“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军歌,回忆起与18军战友们垦荒的往昔,她说:“就在那里一看,全部都是荒滩砂石。‘看看这上面能长庄稼吗?’大家都在嚷嚷。结果马上就动手搭帐篷。”
娜喜一开口就唱出军歌(图源:央视)
昌都江达县岗托村,解放第一村。西藏和平解放时,普巴老人只有8岁。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吃到白米饭就是在解放军军营里:“解放军对老百姓好得很,不像以前的藏军对老百姓又打又骂。”
普巴老人说,他8岁时经常去解放军军营玩耍(图源:央视)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尽一切可能为藏族同胞们提供帮助……这就是战无不胜的人民子弟兵。
镜头一转,一组拍摄于1952年的黑白影像中,解放军和藏族青年们正坐在一起学习。这是一座坐落于拉萨河畔的学校,解放军学员在这里学习藏文藏语,爱国藏族青年则学习汉语文和政治,为西藏培养出了首批汉语文干部。
爱国藏族青年学习汉语文和政治(图源:央视)
要知道,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而 西藏已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并实行15年公费教育。
同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出现在各个领域:
1950年前,西藏没有1公里公路,而今西藏建制村已是村村通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甚至高铁也开进了雪域高原;
解放前,西藏只有寥寥几所官办藏医机构和私人诊所,现在已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居民人均寿命由1951年的35.5岁,增加到2020年的71.1岁;
西藏曾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2019年底,62.8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数十年间,援藏干部9682人……
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内真实发生的奇迹。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西藏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纪录片里有一个细节特有意思。在西藏那曲,传统技艺“乌尔朵”比赛正在进行,这是模拟牧人甩石头驱赶野兽的运动,用一个油桶作为投掷目标。有的孩子参加比赛,还没油桶高,技艺却十分高超。画面一转,油桶上面赫然画着一只大大的灰太狼,把岛妹都给看乐了。
“乌尔朵”比赛中的灰太狼(图源:央视)
纪录片还拍下了这些镜头:在羊八井,卓玛央宗的茶馆门庭若市;在拉萨,民族史诗《文成公主》已经上演千场;林芝的村子里,藏族青年返乡创业,利用新科技种起了各类蔬菜;围绕《格萨尔王》,国家资助了数百名说唱传承人……如今的西藏,时时有生机蓬勃的新气象,处处是充满活力的新面貌。
布达拉宫是国内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历史渊源都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我们应该珍惜它,保护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感受它,让它成为我们心中的文化符号。★《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