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详细介绍资料400字(布达拉宫的资料简介作文)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区中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西藏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达赖喇嘛的宫殿。它的建筑风格兼具藏族、唐朝、尼泊尔等多种文化元素,是国内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布达拉宫内有众多珍贵文物和佛教文化遗产,如释迦摩尼佛像、金刚杵、钟、鼎等。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西藏独特的文化和风光,感受到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作为西藏文化遗产杰出代表的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藏族文化与祖国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珍贵历史见证。
▲晨光熹微,雄踞在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凝固的历史,伟大的建筑
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藏族历史上的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兴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松赞干布是第33代赞普,他荡平内乱,于公元7世纪初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并将首府从雅隆地区迁至拉萨。迁都拉萨后,松赞干布带领民众疏河道、造宫堡、建寺院,如火如荼地在拉萨河谷搞建设,并遵照祖先的遗愿,在拉萨城中心位置的红山之上修建宫殿红山宫,这就是最初的布达拉宫。
据文献记载,红山宫的规模很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宫室千座。唐书记载:“一切宫檐,以宝石为饰。走廊台阁,铃铎泠然”“宫顶有刀剑及红旗十柄,各以红绫缚之”,真可谓“壮丽堂皇,无与伦比”。
由于遭遇雷击引起火灾,加之吐蕃王朝社会战乱,特别是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红山宫逐渐废圮。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五世达赖喇嘛圆寂之后,其总管、政治家、学者第司·桑吉嘉措扩建布达拉宫,修建了今日所见红宫部分。此后,布达拉宫又经历了多次修建,才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模样。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 图片来源:布达拉宫官网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最高处海拔为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整座宫殿东西长360余米,南北宽140米,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外显13层,宫内实际有9层之高;白宫横贯两翼,高7层。整个建筑群红白相间,群楼重叠。
1956年,陈毅元帅率领中央代表团到拉萨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时,参观了布达拉宫。参观中,陈毅表示,布达拉宫是祖国伟大的建筑!
布达拉宫是具有鲜明藏文化特色的伟大创造。“依山而建”是藏式建筑的传统方式,能够借取山势而形成建筑的神圣感和崇高感,布达拉宫把这种特点展现到了极致。在当时没有任何现代化建筑设备的前提下,工匠们十分巧妙地利用山体结构修建相应的殿堂,将高耸的红宫置于山顶,其他各类殿堂宫室则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更将不断修建的建筑群连成一个整体。砌筑墙体内部垂直,外部收分,体现出藏式建筑敦实、凝重的风格;墙体檐部砌筑“白玛”草墙,涂染绛红颜料,上饰祥麟法轮、八瑞相、七政宝等饰物,加上造型各异的金顶、胜利幢、毛耋、宝瓶等装饰物,充分表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外部墙面粉饰红、白、黄、黑等颜色,对比强烈醒目,突出了藏民族的建筑装饰艺术效果。
我国古代历来缺乏宏伟的石质建筑,布达拉宫可以说丰富了国内古代建筑的样式,也是世界建筑史上极具特色的宫堡式建筑群。白宫、红宫、德阳夏平台和角楼、僧舍构成建筑的主体,其结构本身与一般藏式寺院相同,以石木结构逐层构筑,墙体边缘以赭红色柽柳柔化了石质的冷漠,金色的汉式歇山式屋檐在高原的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东西两侧的圆形碉楼象征太阳和月亮,圆形曲线在坚固方正的碉楼结构中呈变化之美。
据史料记载,在红宫修建过程中,康熙皇帝还特意从内地派了百余名汉、满、蒙古等各族工匠进藏,参与布达拉宫这一浩大的扩建工程。可以说,布达拉宫继承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又学习和借鉴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艺术的宝库,民族文化的瑰宝
布达拉宫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建筑中,珍藏着众多珍贵的壁画、唐卡,以及各类佛像、经书典籍,蕴藏了藏、汉、满、蒙古等民族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布达拉宫是艺术的宝库、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瑰宝”。
布达拉宫内珍藏着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以及瓷器、金银铜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各类在册文物约7万余件,典籍6万余函(卷、部)。
▲乾隆御笔佛塔唐卡。 图片来源:布达拉宫官网
在布达拉宫各个殿堂的墙壁上,均绘有壁画及卷轴唐卡和木制刻版,其工笔细腻、线条流畅。可以说布达拉宫是一座巨大的藏族绘画艺术博物馆。在现存最早的曲杰查布佛殿,1300多年前的壁画至今色泽艳丽。除了佛像、佛教故事外,文成公主入藏、五世达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等重大历史事件,都能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上找到。
▲布达拉宫藏镀金铜镂空提梁香炉。图片来源:布达拉宫官网
2009年8月,布达拉宫脚下的珍宝馆正式对外开放,200件(套)稀世珍宝展露真容,包括9世纪的贝叶经、12世纪的白釉暗海螺纹碗、14世纪的八瓣莲花喜金刚坛城像、17世纪的桃形玛瑙杯和乾隆御笔佛塔唐卡、18世纪的鼻烟壶等诸多珍贵文物。
当下,学界对布达拉宫的建筑及壁画已经进行过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对于布达拉宫宫藏经书典籍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布达拉宫所藏典籍包括梵文贝叶经、藏文古籍、政府文件、满文大藏经等,涉及历史、宗教、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是西藏文化的重要代表。 梵文贝叶经写本被珍藏于红宫,体量巨大,形态完整,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藏文古籍包括不同版本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以及西藏历辈高僧大德所著佛教论著,该部分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是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必备的资料。
布达拉宫所藏政府文件的年代可追溯至元代,主要为中央政府所颁发的各种诰敕,这些文献见证着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亲密交往。新近出版的《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一书,集有大量蒙古、满、藏文档案,部分与布达拉宫所藏文书档案有关,其中清代皇帝诏书17件、敕书250件、上谕21件,这些档案作为“遗留性史料”,充分说明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理。
布达拉宫所藏满文大藏经亦称为《清文全藏经》,于1772年开始翻译,1794年完成,存世者仅布达拉宫与故宫所藏两部,弥足珍贵。对这些文献的保护和解读,将是我们重新认识西藏文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西藏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
布达拉宫反映了藏民族的发展历程、藏汉等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延绵不绝的强大生命力。
▲拼版图片: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图片来源:布达拉宫官网
的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是当年松赞干布闭关修行的禅房,藏语叫“松赞珠康”。这是一间不大的殿堂,与山洞相连,里面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当年,松赞干布于红山上修建宫殿后,便派禄东赞赴长安请婚,“献黄金五千两为聘礼”。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实现了唐蕃友好联姻的共同愿望,亦为西藏地方与中原唐王朝搭起了“汉藏金桥”,建立了“社稷如一”“和同一家”的亲密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典籍文献,极大地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据说仅天文历算方面的书籍就有300多种。沿用至今的藏历,就是在吸收和借鉴汉族历法的基础上,结合藏族聚居区的特点,总结藏族人民生产劳动的经验而创制的。《列子》《尚书》《战国策》《孔子项橐相问书》等这些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也传入西藏。这些典籍就是现在翻译和阅读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可见当时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相当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文成公主入藏,汉藏联姻,民族团结,和睦相处,1000多年来成为藏族文学艺术创作一个永恒的主题。文成公主对促进和推动汉藏两个民族的友谊、加强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红宫中最大殿堂司西平措大殿,珍藏着一对被视为布达拉宫稀世之宝的锦绣围幔。这是当年康熙皇帝亲自下令、按照藏族传统绘画唐卡绘制的一对围幔。1696年,康熙帝派遣官员将它送到拉萨,作为红宫落成的赠礼,这体现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友谊。
继五世达赖喇嘛之后,红宫里先后为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修建了灵塔,其中最宏伟的当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而这也让我们想起一段难忘的历史。
1904年,英帝国主义派出远征军第二次向我国领土西藏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入侵,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年仅28岁的十三世达赖喇嘛高举反帝爱国的旗帜,率领僧俗人民与侵略者进行英勇抗争,而其中最为壮烈的是江孜保卫战。江孜地区的僧俗群众在西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以江孜古堡为阵地,用最原始的武器,与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的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表现了中华民族气吞山河、英勇悲壮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布达拉宫亦见证了西藏的新生。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0月26日,在拉萨市广大僧俗群众的热情欢迎下,进藏部队举行了庄严的入城仪式,入城部队由东向西穿过市区,走到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举行阅兵式。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也是国内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一件大事。自此,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
布达拉宫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因岁月流逝,很多地方也遭到破坏。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布达拉宫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投入巨资进行修缮,创新文物保护方法。随着布达拉宫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珍藏文物开始走出深闺,走向公众,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布达拉宫也因此成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地标,弥足珍贵。
(作者降边嘉措系国内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魏建东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来源:国内民族报https://mp.weixin.qq /s/0TVoBnsDi_gdytDoBQPkTg
布达拉宫是一座融合了藏族、印度、尼泊尔等多元文化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文化的重要象征。无论是从历史、建筑、文化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