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活佛转世(布达拉宫里的活佛肉身怎么保存的)

布达拉宫里的活佛肉身是指历代达赖喇嘛转世后的肉身,被认为是佛法传承的象征。每当有一位活佛圆寂后,寻找新的转世灵童的过程就会展开,这也是藏传佛教独特的一部分。

布达拉宫

按照原来的宗法制度,活佛应该是父子世袭的。到了十三世纪,噶举派的噶玛巴支系,开始设转世制度,用以解决该教系寺院首领的继承问题。这种转世制度,是取佛教“灵魂转世”、“生死轮回”的说法。格鲁派兴起后,严禁喇嘛娶妻,也采用转世制度来解决宗教领袖的继承问题。从此,转世制度在藏传佛教中流行越来越广。

活佛是怎样“转世”的呢?开始的做法是:活佛灭度后,寺院上层即通过占卜、降神等仪式,寻找在活佛圆寂的同时出生的若干婴童,从中选定一个“灵童”作为他的转世,迎入寺中继承前任活佛的宗教地位。这转世的活佛,大多出自贵族家庭,因为这人选大多是被上层集团操纵下推出的,缺乏神圣性。为了防止舞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规定用“金瓶掣签”的方法,即置两金瓶,一在北京雍和宫,一在拉萨大昭寺,凡在理藩院注册的大活佛的转世,均须将寻得的若干“灵童”的名字写于象牙签上,置金瓶中,由理藩院尚书在雍和宫或由在大昭寺的驻藏大臣监督抽签掣定。其他中小寺院稍有声望的喇嘛,则可自行寻找“灵童”作为转世。这样,在藏传佛教各派系中,历代相续,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活佛。 最著名的,是格鲁派的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一个称号是“达赖喇嘛”,另一个称号是“班禅额尔德尼”。

十世班禅大师

“达赖”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大海”。“达赖喇嘛”,可以意译为“德智广深如海,无所不纳的上师。”这个称号的命名,始于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当时土默特蒙古俺答汗,尊格鲁派领袖人物锁南嘉错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锁南嘉错是达赖喇嘛三世,前两世均为后人追认的。到了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正式册封达赖喇嘛五世阿旺罗桑嘉错,称号是“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这个封号长达二十四字,虽然拗口,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从这以后,规定历世达赖喇嘛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才算合法。

“班”是梵文“班智达”的音译之略,意为“学者”;“禅”是藏语的译音,意为“大”。“班禅”可以意译为“大学者”。这个称号的命名,始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当时统治卫、藏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尊宗喀巴的四传弟子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博克多”是蒙,是对睿智英武的人物的尊称。这位班禅主持扎什伦布寺,并管辖后藏部分地区。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四世,前三世均为后人追认的。到了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正式册封班禅五世罗桑益西,称号是“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意思是“珍宝””),并赐予他金册、金印,确认了班禅在格鲁派中的地位。从这以后,规定历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否则不承认其地位。

宗喀巴大师雕像

“活佛”圆寂后,安葬是极其隆重的,而有些习俗却令人不可思议。《西藏新志》记载:“如达赖及尊贵之僧圆寂,敛尸棺内,塞之以盐。盐水漏于棺底,则以黄土和之,作小佛像,名‘盐水佛’,最为贵重,得之甚艰。若得之者,异常宝重,永传于家。”

活佛转世不只是国内西藏的宗教传统,近年在西方佛教界也出现了此事。美国一位名叫嘉芙莲·勃劳兹的妇女,在1985年她三十五岁时,被印度来访的一位佛寺主持——“活佛”瑞保智认出是古代西藏的一位圣人重返尘世。据说她虽然从未读过佛经,却通晓佛教教义,而且她那与生俱来的佛教知识,属于藏传佛教系统。她的智慧,也与十七世纪西藏的一位圣人的智慧相同。1988年9月24日,在这位印度活佛的主持下,她成了世界上第一位成年的佛教转世喇嘛。这时,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小喇嘛们


布达拉宫里的活佛肉身,是西藏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学习和传承其中的智慧和精神。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文化传承更加深入人心,让西藏更加美丽和繁荣。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