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乳源南湖风水宝地(为何成为风水宝地,揭秘南湖风水的神秘力量)
岳阳的南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湖。湖边赊月亭,诗仙李白曾在此留下“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诗句。他把南湖的秋水,比作直通银河的天梯。把浩瀚的洞庭当作囊中之物赊卖给月中嫦娥,再乘一叶小舟来到白云生起的地方,到酒肆购买香浓的美酒,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诗,也只有号称“谪仙”的李白写得出。因为,诗人仙气逼人!对南湖的景色,李白更是钟爱有加。“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唐代的南湖也是一步一景,像那移动的画屏,镶嵌在岳阳大地。犹如今天的南湖,千百年来不曾改变。行走到赊月亭前,微风拂拂,树影婆娑,月光从树隙中喷泻下来,地上斑驳点点。此时最适宜的是坐在亭旁的石凳上,静静地品味如银的月色。天空中,一轮明月高悬,吴刚在月宫中奋力地砍伐着那棵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的伤口马上愈合,完好如初。李白也许在唐代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和我们一样,伫立在南湖边,自称酒中仙的诗人,奇思妙想着吴刚捧出桂花酒来迎接他。此时,赊月亭下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希望月宫中的嫦娥舒广袖啊!也好让我们欣赏一出精彩绝伦的《霓裳羽衣曲》。
岳阳圣安寺得益于柳宗元的一篇《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又巍然屹立在南湖之滨的大龟山。夜晚,远眺圣安寺,高耸入云的万佛塔飞檐斗角,与天空中的明月交相辉映,金色的塔顶在银色的月光映照下,禅意深深。行进至此,我们都要停下来,在圣安寺山门前,双手合十,既是虔诚礼佛,还有的是对先贤的敬意。山门的楹联:“云锁龟山佛地重光人夭喜,峰藏古寺道场再建衣钵传”。一字一句中,道尽了岁月的沧桑,和圣安寺佛教文化在当下盛世再度光大的喜悦。虽说现在的圣安寺年轻,但清晰的传承脉络让它享誉湖湘大地。这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给岳阳留下的厚重的文化遗产。
如长虹卧波横跨南湖的三眼桥却是另一份记忆。它留给岳阳的既是文化的遗产,又是物质的财富。每当我们行走在三眼桥上,听着湖水从桥下汩汩流淌,那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它历尽磨难又傲然挺立的历史。三眼桥从滕子京在北宋庆历年间为改善岳阳人的出行而修建为肇始,到明代户部尚书方钝情系黎庶,毁家纾难的“苦修”,延绵至今已一千多年。三眼桥的存在不但见证和感召了岳阳人义簿云天、积德行善;还承载了芸芸众生,南来北往。正是由于这些文化的传承,才有了流传至今的“五里三尚书”这段佳话。明代中叶的方钝、颜颐寿、谢登之三位岳阳人官拜尚书之位,他们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曾饮誉京师。告老还乡,架桥修路,造福桑梓。南湖这块风水宝地,得山水之形胜,有幸在不到五里之地安葬着他们三位尚书。这三位尚书长眠在南湖之畔,使南湖的人文气息更加浓郁。
行走南湖,在农家房前屋后穿行。错落在山坳里的农家有的灯火闪烁,有的已早早进入梦香,但那看家护院的柴狗,在如白昼的夜晚精神抖擞。这是环南湖徒步中最惊棘、最刺激,也是必须快速通过的路段。因为,柴狗的狂吠声,让怕狗的我毛骨悚然,后脊梁直冒冷汗。当然,这些农家最忠实的朋友,关在院子里,并未随意敞放。却也让人想起“柴门闻犬吠”,只是那“风雪夜归人”要改写成“月朗夜行人”了。
行走南湖,还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在龙山脚下的湖边——听涛。微风习习,行进时的热汗已悄然退去。风吹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涟漪推到岸边变成了浪,拍打着礁石,犹如苏轼笔下的“卷起千堆雪”,景美如画。那阵阵的拍打声,如天籁之音。龙山此时是黑影幢幢,湖中的九座龟岛渐行渐远,那涛声如卧龙的吆喝,驱赶着九龟前行。置身于亦真亦幻的意境中,有时不由自主地跟随着涛声的节拍吆喝起来。九龟没驱赶走,却惊起一滩鸥鹭。
脚踏龙山,远眺对岸的岳阳城——灯火阑珊,车水马龙。此时此刻城外的我们如佛教箴言里所说:“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我们一行人凭藉着皎洁的月光,继续行进在月夜的南湖。(张迎冰)
[责编:周媛]
广东乳源南湖,风水宝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的美丽景色和独特气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也可以领略到人文的魅力。相信未来,南湖会越来越美好,吸引更多人前来探访。★《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