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旅游介绍(布达拉宫的景色介绍)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最高的殿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布达拉宫内部建筑精美,藏文化艺术品丰富,是一座集宗教、政治、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布达拉宫形成了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红宫高达115.703米,具有宫殿、灵塔殿、大殿、佛殿、经堂、重要职能机构办公处、曾官学校、宿舍、庭院、回廊等诸多功能的巨型宫堡。宫内珍藏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以及瓷器、金银铜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各类文物约7万余件,典籍6万余函卷(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瑰宝,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白宫建筑其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现存布达拉宫最古的建筑是法王洞。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

红宫建筑宫殿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

金顶群这里共有7座金顶,均为铜鎏金制成。自东至西依次为九世、八世达赖喇嘛灵塔殿金顶,布达拉宫主供佛殿金顶和七世、十世、五世、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金顶。每一座金顶的最顶端部位还安装有三眼火焰似的锋利铁叉,是古代藏区高层建筑避雷装置,是古代科技的具体体现。整个金顶群气势宏大,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布达拉宫不仅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整座布达拉宫堪称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

【门票价格】

38元起(来源:大河票务网APP)

【开放时间】

1月3日-3月15日 09:30-14:00(停止售票14:00,最晚入园14:00);

3月16日-4月30日 09:00-17:30(最晚入园15:00);

5月1日-10月31日 08:30-18:00(最晚入园15:40)

【优待政策】

儿童:国内身高1.2米(不含)以下的儿童,免费

军人:国内现役军人凭军人证,半价

老人:国内60周岁及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半价

残疾人:国内残疾人凭残疾证,半价

补充说明:凡购买半价票的游客,必须在参观当日带上你的优事证件及身份证,否则,一律按网购失信外理,所购门票作废,也无法再次购买参 观门票。本网站对《布达拉宫优惠票适用对象须知》享有解释权。

【服务设施】

停车场:【布达拉宫西门停车场】参考价格:¥6/小时;地址:布达拉宫景区西门;库位:500

景区讲解:景区有人工导游讲解和电子讲解。具体费用信息以景区现场为准。

讲解器租赁:参考价格:收费;地址:布达拉宫东门

卫生间:设有一个卫生间,卫生间在白宫德阳厦北边

【必看贴士】

1. 布达拉宫旺季(5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门票预订制,需要在此期间参观的游客(网上购票和预定除外)需要现场领取预约券。预约时限仅为提前一日预定次日门票,预约时间为每日09:00,预约券领完为止,免费领取。

预约地点为布达拉宫管理处唯一门票预约窗口预约。有效凭证为身份证、现役军人证或护照。提前预约的游客,由于个人原因,当天不能参观或不能按时参观的,需及时前往布达拉宫预约窗口申请延期或取消预约。

2. 通过布达拉宫官网购票也很方便,无需提前换票,但需凭本人身份证通过各闸机口。

3. 布达拉宫参观需要遵循所有藏传佛教的禁忌:进大殿后不能戴帽和墨镜,尤其不能穿裙子,穿裙子的游客会被要求换上裤装方可入内。大殿内不能拍照,也不能用脚踩踏门槛。


布达拉宫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宫殿,也是西藏重要的旅游景点。来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神秘而壮观的藏文化,也可以领略到它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西藏,一定不要错过这个令人难忘的地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