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布达拉宫感想与收获(游布达拉宫的感悟)

布达拉宫是西藏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著名的宫殿建筑之一。它的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皇宫”。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藏族文化,领略到壮丽的自然风光,更能体验到宗教信仰的力量。作为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布达拉宫是旅行者不容错过的地方。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图为布达拉宫雪景。

中新社发 马谦 摄

布达拉宫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图为一轮明月从拉萨布达拉宫上空升起。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西藏的冰雪资源富集程度国内少有能比肩者。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等造就了众多雪山奇景,西藏冰川面积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8%。可以说,冰雪元素是西藏旅游的天然底色。图为雪后的拉萨银装素裹格外圣洁。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每年藏历9月,西藏雨季结束后,布达拉宫便开启一年一度的墙体粉刷工程,这也是布达拉宫例行的“年度美容”。据悉,布达拉宫每年一次的粉刷活动,除了美观,最重要的是可以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工作人员正在粉刷布达拉宫外墙。

中新社发 刘瑜 摄

布达拉宫是拉萨乃至西藏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僧舍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图为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组织开展布达拉宫供水能力测试暨消防安全实战演练。演练强化了布达拉宫火灾扑救技术战术研究,切实提升文物古建筑灭火救援实战能力,增强队伍联动和协同作战能力。

中新社记者 李林 摄

布达拉宫馆藏文物丰富,包含各类古籍文献,总量约达10万余件。2013年底,根据中央政府对所有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登记、建档的要求,西藏启动此项工作,摸清全区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图为布达拉宫殿堂普查小组的工作现场。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2020年,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首次开启直播,带领世界各地网友“云春游”,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布达拉宫的魅力。图为布达拉宫管理处讲解员为网友直播讲解不对外开放的红宫金顶群。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继布达拉宫首场网络直播后,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又迎来以文物为主题的首场5G网络直播。 直播一开场,便有数万网友围观。随着重量级文物的逐一入镜,观看量与互动量逐渐攀升。直播中的文物,如瓷玉器、龙袍、龙靴、唐卡、佛教造像等,鲜有示人。图为布达拉宫管理处工作人员为网友直播介绍馆藏的佛教造像文物。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2022年6月15日,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正式接收一批个人捐赠收藏文物,176件(套)文物将在布达拉宫得到妥善保存和研究利用。据悉,此次捐赠的176件(套)文物,含佛像、唐卡、法器、经书、法衣等,其中国内国家一级文物4件、国家二级文物21件、国家三级文物35件,一般文物110件、其他为待定文物和非文物。图为文物工作人员正在参观捐赠者洛桑旦增(左四)捐赠的文物。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图为布达拉宫在朝阳的映照下美景如画。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图为一名僧人从布达拉宫前走过。

中新社记者 赵朗 摄

2017年年底,西藏拉萨直升机空中观光迎来首批体验者,这标志着西藏首条直升机观光航线确定,并对外提供服务。图为透过直升机前窗透视布达拉宫。

中新社记者 李林 摄

2023年1月1日,身着藏装的游客在布达拉宫广场合影留念。西藏自治区于1月1日起至3月15日实施第五轮“冬游西藏”市场促进奖励(补助)优惠政策。在此期间,游客将享受3个月的各项优惠,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众多景区开启免费模式。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感受到布达拉宫的庄严与神圣,仿佛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在旅途中,我们也应该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保持健康,才能更好地体验旅程的美好。记得在旅途中多喝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充分的滋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