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深层含义(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影响人生的选择)

《肖申克的救赎》深刻探讨了人性、自由、希望等主题,揭示了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希望的追求。影片通过安迪的坚持和智慧,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信念,鼓舞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作为一部耳熟能详的经典老片,《肖申克的救赎》在豆瓣评分9.7分,在IMDB当中被超过40万以上的会员选为250佳片中第一名

曾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并被七个奥斯卡奖项提名。

相比于同年入选奥斯卡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所具备的已然不仅仅是那经典的名号,还有那隐喻在电影后的人生和至今仍在延续的社会现象。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中,蕴含着大量引人深思的剧情。

这些剧情在初看之时只会让你感到可悲可叹,但当你忍不住重温它的时候,便会理解什么叫做,“初看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

接下来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浓缩在这电影内的人生和社会隐喻。

01由老布鲁克斯的自杀引出的体制化现象

相信各位看过本片的小伙伴们,一定记得片中那引人深思的一幕——老布鲁克斯的自杀。

在影片之中,老布鲁克斯是监狱内的一名图书管理员,他的一生中有大半时间是在肖申克监狱内度过的。

锒铛入狱之时,布鲁克斯或许也有着如主人公安迪一样渴望自由的心,不甘于现状。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布鲁克斯渐渐适应了监狱之中的生活,也渐渐适应了监狱这种体制,开始像周围的人一样在这个巨大的牢笼之中,变得如鱼得水起来。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依赖起了这种监狱内的体制,逐渐变成了这个体制的一部分,甚至直到被告知可以假释的那一天,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种体制了。

在“漫长”的假释之中,所谓的“自由”让年迈体衰、跟不上时代的老布鲁克斯满心惊恐,最后在精神上不断受到摧残的情况下,选择不再停留,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老布鲁克斯的遭遇让我们心痛,但在影片之中,布鲁克斯仅是最容易被察觉到的部分。

和他一样,有着这种被体制化的遭遇的角色还有很多。

如多次假释失败的瑞德、坚持自己无罪的主人公安迪等。

瑞德的假释请求连续多年被驳回,在监狱里过了大半辈子,直到最后一次,显示出了自己已经被体制化的迹象之后,才假释成功。

坚持自己无罪的安迪,在初期是监狱中的“独行侠”,除了瑞德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直到在新犯人面前,承认了自己与监狱里的其他人一样,才彻底融入到群体之中。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换个角度看,刚踏入社会时的我们,就像安迪一样,坚持自我,不愿屈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假装向生活低下了头,开始去适应这个社会,去适应这个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像安迪一样,心存希望,为之奋斗;

有的人像布鲁克斯一样丧失自我,化为体制的一部分,更多的人则是像瑞德一样,心中仅存最后一丝希望,永远不想死心,但怎么都找不到出路。

从这个方面来讲,影片中的每个人最后都在某种程度上向制度屈服了。

让人不禁感慨一句,“同化,是人类史上最可怕的进攻。”

02不被折服的心

与可怜的老布鲁克斯相比,瑞德和安迪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有着一颗不被折服的心。

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之中,两人都向生活做出了妥协,但却从来没有在内心之中屈服过。

哪怕是坚持希望不是一件好事的瑞德,内心之中也从未放弃过自己能离开这个牢笼。

入狱之时,安迪坚持自己无罪,但迫于证据确凿,无奈入狱。

在狱中的这二十年,安迪经历过很多事情,被暴力对待、被众人排挤,甚至连唯一的精神寄托——自己的学生,都因为想为自己翻案,而被典狱长设计枪杀。

作为一个男人,安迪失去了爱情、失去了信任;

而作为一个人,安迪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尊严,但他从未失去过心中的希望。

新建图书馆之际,安迪大胆打开留声机,对着整个监狱广播了一首象征着自由的歌曲。

安迪因此被关进了禁闭室,瑞德等人在欣喜听到”最美妙的歌曲“之余,也不禁为安迪的心理状态担忧。

在本就枯燥乏味的监狱之中,身边有人是确定自己还活着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关进禁闭室里,不见天日,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折磨。

但当安迪出来的时候,却面带笑容,只因那首歌让他感受到了外界,让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希望。

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这是他的信念,也是构成他的一部分!

我们永远无法舍弃自己的一部分,因为舍弃了那一部分,我们也将不是我们自己。

在我看来,安迪并不是不想舍弃希望,而是不能!这是支撑着他的核心,没了这个信念,安迪找不到其他生存下去的途径。

这是他不变的初心,更是他的救赎之道。

03友谊与底线

瑞德是安迪在监狱里认识的第一个人,也是他的第一个朋友。

没有瑞德为安迪提供锤子,安迪也许永远也无法逃离肖申克。

但这份纯洁的友谊,却一直保持着一个界限,两个人永远站在线外去考虑问题,不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这一点,在安迪逃离肖申克的前夜最为明显。

安迪逃离肖申克之前,向瑞德交代自己要逃去的目的地,还告诉瑞德如果有一天能够假释,一定要去那里找自己。

虽已暗示,但安迪却始终没有提及自己将要逃狱这件事。

这是因为安迪不够信任瑞德吗?

我认为不是。

在我看来,安迪不告诉瑞德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安迪不想连累瑞德,自己逃走之后,与自己最亲密的瑞德被调查是板上钉钉的事,想让他不受牵连,就要做到嘴严,什么也不告诉他。

二是隔墙有耳,虽然两人说话时周围并没有旁人,但没有人能保证,别人不会从瑞德的话中猜到一些信息。

三是保护他们的友谊,安迪不告诉瑞德,瑞德可以理解。

但如果安迪告诉了瑞德,却无法带走瑞德,瑞德就会面临一个道德上的选择——揭发安迪与否。

没有人怀疑两人之间的友谊,但如果给了瑞德一丝希望,又夺走了它,没有人能确保瑞德的理智能战胜嫉妒心。

因此不告诉瑞德,才是最明智,也是最合理的方法。

在生活之中,我们也要铭记,不要想着去考验友谊,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对方通过了考验,这个考验消耗的意志力,也是由友情转换来的;

如果对方没通过,自己也会对对方感到失望。

所以我们要为友谊设置一个底线,就像谈钱伤感情一样,永远不去触犯他。

只在不逾矩的范围内进行交心,才是懂得互相尊重的友谊。

结语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肖申克的救赎》之中的三个方面:友谊,信念,和体制化。

评判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是拍摄技术,特效后期,好的剧本,还是富有哲理?

都不是。

诚然,一个好的电影不能缺少以上几点,但除此之外,好电影最应该具备的就是代入感!

能让观众身临其境,与片中角色共情的能力!

从这点上来看,《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质量上乘,不负盛名的好电影!

希望正在看这篇影评的小伙伴们,也能像安迪一样,秉持自我,不忘初心。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用自己的信仰和勇气,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我们也应该在人生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幸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