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十九集)  1998/5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十九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19

  请掀开经本,《科註》卷中第叁十面,请看经文的第一行:

  【普广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一段可以不必讲,大家一看就了解。接着看下面一段。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讚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叁十劫罪。】

  这一段经文,一般人看起来都非常难相信,很不容易接受,为什么?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这么便宜的事情。一个人听到地藏菩萨名号,或合掌、讚叹、作礼、恋慕,这平常的现象,就能超越叁十劫罪报,好像未免说得太过分,哪有这么大的利益!其实这一段文字裡面,关键的字眼在「善」字,这不是说得很清楚?『善男子。善女人』,不是一个普通男子、女人,你听名、合掌就有这么大的功德,我们往往读经粗心大意,就疏忽掉了。这个善的标準,是大乘经善的标準,我们就依《观无量寿佛经》上来说,以这个标準来讲,「净业叁福」统统做到才叫「善」。你只能够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是人天善。这个经是大乘经,你还达不到这个标準。如果再加上「受持叁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也是二乘善,声闻、缘觉的善,跟这个还差一等。这个善一定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换句话说,十一句都做到,这个人听到地藏菩萨名号,合掌、讚叹,超越叁十劫罪,还有什么话说?自己有这个根底,再加上佛菩萨威神的加持,我们就信得过了。所以此地的善不是凡夫小善,这是关键的字眼。许多人读经、听经,听了之后有疑惑不相信,都没有注重这个字,这是一段裡头最重要的一个字眼。

  这个标準岂不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大心凡夫?我们是凡夫,为什么说是大心凡夫?凡夫是你烦恼没断,不是菩萨。如果是菩萨,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也无明分破,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观经》叁福他真正做到了,那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我们烦恼没有断,也修菩萨之法,我们也修。虽修,烦恼没断,这叫大心凡夫。

  大心,是你修的法门跟法身大士等齐,可是法身大士烦恼断了,我们烦恼没断,「大心凡夫」这个术语的定义,是这么个说法。我们要达到菩萨的标準不容易,别说菩萨,二乘乃至于小乘初果须陀洹,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想进入他们的境界都不是容易事情,都不是能够做得到的。所以我们以凡夫的身分,修小乘法门、修菩萨法门,乃至于修一乘大法,这不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初发心就可以修等觉菩萨的法门。这正是经上所讲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次第,圆融是超越次第,显示出无障碍的法界。

  也正是提醒我们可以修学无障碍的法界,不是不能修,不是说一定要到那个位次才修,佛法跟世间学校读书不一样的。世间学校读书,一年级的学生决定不可以修博士班的课程。可是在佛法上行,初学发心的人就可以修如来果地上的法门。如来果地上是什么法?平等法。所以即使等觉菩萨,如来果地上他也不捨弃初发心人所修的法门。初发心人修的什么法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也不捨弃。这叫一即一切,跟世法裡头的教学不一样。

  由此可知,佛法裡头没有浅深的次第。你说浅,浅就是深,说深,深就是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很浅,是初入佛门的人学的,等觉菩萨也修、如来也修,决定没有放弃,所以浅就是深。如来法门清净平等,这很深,我们初学的人也能修,深就是浅,浅深不二。佛法称之为不二法门,道理在此地。我们看这部经,几乎所说的都落在事相当中。可是如果要从这些事裡面,体会它甚深的义趣道理,那就是《放光般若》裡面所讲,很深很深的道理。这是关键的字眼,跟诸位说出来了。听到地藏菩萨名号,名是实之名,实者是名之实,有名就有实。听到这个名号,你就能想到这一部经。名号是经题,经裡面所说的理论、修学方法、功德利益,闻名全都能够从心裡面生起来。

  『合掌』是恭敬,『讚叹』是弘扬,『作礼。恋慕』是修行,效法地藏菩萨,跟地藏菩萨学习,这样才得地藏菩萨不思议威神的加持,他才能灭罪,『超越叁十劫罪』就是灭罪。我们明白这个意思就不会怀疑,就知道佛所讲的是事实,决定不是妄语,决定没有夸张,所说的完全是事实。在这个地方,如何要把我们自己提升到善的标準,这一点很重要。佛在《观经》上说得好,叁福十一句它在结论上讲,这是「叁世诸佛,净业正因」,这说得多明白、多清楚。叁世是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叁世诸佛从哪一个基础上修行证果的?就是叁福。所以叁福是经典裡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準。小乘善前面两条七句做到,是小乘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大乘经上讲善的标準,一定要十一句统统做到。我们虽然做得不圆满、不究竟,但是一定要做。其他的意思,诸位可以从青莲法师註解裡面去参考,他的註也註得很不错。我们继续看下面的经文: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还是着重「善」字。

  【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叁十叁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这个地方所讲的利益,实在讲比前面还要殊胜。前面是讲灭罪,没有给你讲得福,灭罪当然就得福,世尊没有具体给我们说明,这个地方很具体的说明。此地修福只举了一个例子,实在讲修福有太多太多方式,不只这一种方式,我们从一个例子,所谓举一反叁,闻一知十,这非常重要!这是讲塑造菩萨形像,这一桩事情有一些人不明究理,以为佛教造这么许多不同的形像,称我们叫拜偶像。而且拜很多的偶像,就变成泛神教,泛神教在宗教裡面是属于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在佛教什么都拜。其实他不晓得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太深太深了,没人给他讲,我们就不能够责怪他。没有人给他说,他怎么会知道?

  我曾经早年在***,遇到一位军官,这个军官好像是在军队裡面搞政工的。他到我们寺庙裡面来游玩,就提出佛像的这些问题。他说:「这有什么意思?造这么多佛像,花这么多钱。」因为我知道他是搞政工的,就反问他,我说:「你们作政工,为什么到处贴标语?你贴这个什么意思?」他说:「贴这个是提醒大家注意。」我说:「如果你贴这个标语,譬如说在***常常见的叁民主义万岁,这个标语提醒大家。如果要造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像放在那裡,岂不是比这个更殊胜?」他说:「对!有道理。」我说:「我们佛像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贴一个『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标语,你一看提醒你念佛。那要造一尊阿弥陀佛的像,岂不就更殊胜!同样一个道理。你要说是为什么造这么多像?你们那个标语为什么贴那么多?贴几十张、几百张,一张不就够了。」他从这个裡头,才会过这个意思。

  在佛法裡面,佛菩萨名号、形像都是表法的,换句话说,提醒我们修学。凡夫确确实实迷惑颠倒,什么人时时刻刻把你唤醒?如果真有一个人时时刻刻在叮咛,唤醒你,你又觉得他讨厌,啰嗦!所以用这种方式,真正达到了善巧方便。将名号画成形像,形像造成了高度的艺术品,你可以欣赏,永远看不厌,你看到生欢喜心,又懂得它的意思。凡是佛的名号、佛的形像都是代表性德的,我们自性本具的,自性本来是这样的。凡是菩萨名号、菩萨形像,代表修德。我们的性德迷失了,如何恢復?一定要修行,要靠修德。修德要跟性德相应这就是正修,所谓的性修不二,你才能够恢復自性,道理在此地。性德跟修德都是深广无量无尽,所以用一个名、一个形像没有办法表显,因此诸佛如来名号就多了,多到不可思议,显示本性的智慧德能无量无边,无有穷尽

  性德如是,修德当然也如是,所以佛菩萨的名号,佛菩萨的形像也是无量无边。

  诸位要读《华严经》,你能够看得到。《华严经》裡面参加法会的这些大众,已经不从个人而从团体来算。团体还要把它归纳,总共归纳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显示无尽无尽的性修德相,我们要深深体会这个意思。佛在经上常讲,世出世法,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依正庄严,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有人读到这个经、听到这个经生起怀疑了,我现在心想变,为什么变不出来?佛说的话,跟我自己实验不灵。

  其实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做心,他误会了。心是什么?识是什么?把妄想当作心,把执着当作识,那怎么会变?妄想、分别、执着是心识的作用,不是心识的理体。譬如你找人找错了,你把他家裡面的佣人,当作他自己本人,那怎么行!怎么能办得了事!佣人是听主人指使的,你要找到主人才能解决问题。禅宗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你要能够见到心性,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佛菩萨了。

  所以研教听经要有耐心,有疑问可以存疑,古德所谓「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这叫「疑情」,不是怀疑。如果对于经典所说,你不能理解,起了怀疑,那错误了。怀疑是什么?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说菩萨是菩萨道,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那么怎么办?有疑,要信,我还是虔诚相信。佛说这个理太深了,不是我的境界,不是我现前浅显智慧能够理解的。我相信这个,相信佛说的话不错,认真继续不断努力修学,等到哪一天智慧开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小的疑情智慧开几分,问题解决了;大的疑情,必须智慧再要开到一个阶段,你才能明瞭。这就是所谓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如果你怀疑、不相信、不肯接受,你永远没有悟处。所以经典裡面所说的甚深义趣,不思议的境界,有疑情是正确的,一定要照佛在经上讲的这些理论、方法认真修学。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教人开智慧,所谓破迷开悟。智慧怎么开的?智慧从禅定当中开的。我们净土宗,虽然不用禅定这个名词,净土宗所用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就是禅定,念佛人所修的,目的在此地。

  了解这个道理,这个地方只是无量修学方法裡面,举一个例子:造像,造像的功德不可思议。造像种类很多,这个地方列举或者是『彩画』、素描都可以,或者是泥塑、石雕、『胶漆』,现在这一类的佛菩萨形像也很多。现在科学技术发达,造成模型,造佛菩萨形像既精美,价格也低廉。下面这是铸造佛像,用金属『金。银。铜。铁』铸造佛像,铸造的佛像能够传之于久远。佛菩萨形像,对于一个修学人来说是提示,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造一尊地藏菩萨像,功德很大,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孝亲尊师。地藏菩萨表孝道,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心地含藏了无量的宝藏,这是地藏菩萨名号的含义。

  佛在大乘经裡面常讲,我们心性裡头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才艺,一切圆满具足,与大经裡面所说,如来果地上依正庄严,无二无别,这都是自性本具的。《华严经》上讲毘卢遮那的华藏世界,净土经裡面所讲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怎么出现的?自性本具,所以才说唯心净土。我们迷失了自性,今天我们住的这个世界灾难这么多,五浊恶世,五浊恶世从哪裡来的?也是唯心五浊,没有离开心性。觉悟了这心性就变成净土,迷失了这心性就变成秽土,变的相虽然不一样,能变的体性是一个,所以说净秽不二。谁住在净秽不二?是觉悟的人。而迷的人,净秽差别太大了。这怎么说法?觉悟的人不着相,他住在净土不着净土相,住在秽土不着秽土相,他的感受是一样的。迷的人着相,在净土执着净的相,他生欢喜心;在秽土裡面他着秽土的相,他生烦恼,是这么一桩事情。如果你真正能够不着相,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捨掉,净秽是不二,你的感受不二,受用不二。不是说净土跟秽土变成一样的,不是的。净土还是净土的相,秽土还是秽土的相,他的感受不二,平等受。

  佛讲凡夫的受有五种:「苦、乐、忧、喜、捨」,五种受,这是凡夫。圣人没有这五种受,圣人的受叫「正受」。经上常常看到「叁昧」,叁昧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正受,叁昧是梵语音译的。正受就是苦、乐、忧、喜、捨五种受都放下了,你这个享受才叫正受。正受所依的是真实智慧,凡夫所受的,他所依的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境界裡面有苦、乐,有忧、喜。为什么同样的心性会变现不同的色相?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心性虽然是一,真心本性,纯一清净,它现的相叫一真法界。可是纯一清净裡面,当它起作用的时候似乎又有杂染。法相唯识学家对于这个现象有很深入的研究,他分析得很精细,法相唯识的经论非常丰富。说明心性起作用,现相状种种的演变,虚空法界无量无数的众生,都是情识变现出来的,这裡头的理就太深了。它为什么会变?为什么变成那么多?为什么变出来又不整齐?这是一门大学问。

  如果说这个问题你有疑惑,你很难接受,我们从一个浅显的比喻来说,看看你能不能接受?你在晚上睡觉有没有做过梦?大家都有作梦的经验,梦裡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人物?出现那么多众生?能作梦是你的意识心,你的意识心为什么变得这么复杂?梦裡头有好人、也有坏人,有你喜欢的、也有你讨厌的,你为什么不做个梦统统是你欢喜的?一个讨厌的都没有,为什么不行?这个道理跟这个很接近、很类似,你慢慢去研究。你去想、去研究,梦中为什么出现好人、坏人,又喜欢、又讨厌?你去研究。实在研究不出来,你多念一点法相宗的典籍。

  这就是唯识所变,识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含藏业习种子就有善、有不善。当你的意志力量不能控制自己的时候,这一些种子它就起现行。起现行它就变出幻相,梦中的现相是幻相,我们现前这个境界,佛在经上不是讲「梦幻泡影」,也不是真的。我们人在世间短短的几十年,好像看到这个现象,实在讲这个现象剎那、剎那在转变,不是不变的。我们是被剎那相续相所迷了,以为它是真的,不晓得这个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被虚妄相续迷了,以为是真的。所以在这裡面起心动念,造作一切善、不善业。善、不善业就能够改变这个现相。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改变是不知不觉的在改变。不是你想:「我想变个牛」,你为什么不变个牛出来?那是你打妄想。

  你一念善,确确实实影响山河大地,依报随着正报转,说得贴切一点,你一念善,你的容貌就善,你一念恶,你容貌就恶,相随心转。不但相随心转,身体体质也随心转。再扩大到外面山河大地依报也随心转「依报随着正报转」,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塑造佛菩萨形像,这就是给我们善心善念做一个增上缘,我们见到佛像、菩萨像,善心善念生起来了,这个功德利益在此地。

  『瞻』就是「观像念佛」,念佛法门裡头四种念佛。看佛像,心裡面就会生起这一尊佛、这尊菩萨,他一生的行谊。所以看地藏菩萨就想到,菩萨累劫所发的大愿,我们要效法。想到菩萨在过去生中作婆罗门女、作光目女,看到自己的家亲眷属造作罪业堕落叁途,她怎样发心去救拔他们。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家亲眷属不懂佛法,也造许许多多罪业,也堕叁途,我们有没有发心去救拔他们?瞻礼裡面生心发愿,如果见不到佛像把这个事情忘掉,所以塑造佛像放在那裡,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如果你真正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父母、家亲眷属。我们有过去生,过去无量劫,无量劫中生身父母、家亲眷属不知道有多少,现在散布在六道、散布在十法界。在四圣法界的、在天道的,这个好,没有问题。如果一些还散布在六道裡面、在叁途裡面,苦不堪言。我们有没有生起救护这个念头?佛在经上说这话是真的、是事实。我们凡夫只认得这一生的父母,前生的父母就不认识了。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看到一切众生受苦受难,就要把他当作自己的父母、亲属在那裡受苦受难,救拔的心愿自然就生起来了。迷人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好像与自己不相干,这是他不知道诸法实相。菩萨知道,凡夫不晓得,地藏菩萨清楚。所以看到一切受灾难的人就如同身受,慈悲心才能真正生得起来,决定不能坐视不救,没这个道理。

  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跟诸位报告过,关怀、爱护、救护的心愿决定是有。可是在事实上有我们达不到的地方,就是有障缘、有障碍。今天我们看到全世界,有受水灾的,有些地方旱灾,有些地方地震、海啸,种种天然灾害,还有人为的战争、屠杀,天灾人祸。被杀的人很可怜,杀人的人也可怜。杀人造极重的罪业,他造这个罪业,将来要堕叁途。不但将来堕叁途,还要还命债,不是说杀了就没事了。你这一生杀他,来生他再作人再杀你,生生世世杀来杀去没完没了,你说多可怜,多么悲惨。这一个事实真相佛菩萨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也只有佛菩萨明白。

  我们学佛听了佛的教诲,读了佛的开导,我们也逐渐醒悟过来,逐渐也明瞭事实真相,于是也能像诸佛菩萨一样,捨己为人为服务社会,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尽心尽力。这种大慈悲的悲愿,大慈悲的行持,是得力于佛的教诲。可是我们是凡夫,烦恼习气很重,常常把佛的教诲忘掉。自己内心裡面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外面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的诱惑,这个力量很大,时时刻刻我们把这些善心善愿忘掉了。随顺恶缘又起恶念,起贪、瞋、痴的念头,跟着外面诱惑走了,又造罪业。谁来提醒我们?唯有靠佛菩萨形像。

  所以为什么祖师大德劝勉学人,学佛家裡头一定要供养佛像,供佛像的目的何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用意在此地。不是把他当神明来膜拜,祈求他保佑你升官发财,那就真正搞迷信了。供地藏菩萨,时时刻刻提醒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时时刻刻提醒你,要救度一切苦难众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一尊形像供养在那边是无量功德。这是对一个学佛人来说的。

  不学佛人来说利益也很大。佛法当中常说,听佛菩萨的名号,一歷耳根,永为道种。无论你是有心无心、有意无意听到佛菩萨名号,金刚种子就种在阿赖耶识裡面。耳闻有这个利益,眼见也有同样的利益。你眼睛看到佛菩萨的形像,看到书写的佛菩萨名号,一歷眼根也是永为道种。这个利益这一生当中没有得到,来生、后世再遇到缘,他这个种子就起现行,就管用了。对于不信佛法的人,也有殊胜的利益。

  你要说今天全世界哪个人不学佛?我看到个个人都学佛了,我看到欢喜。我看到什么?***教、天主教学佛了,***教、犹太教学佛了,都学佛了。为什么?他口裡头都知道佛。尤其是现在天主教带头,现在听说***教的牧师都看《大藏经》,你说这个善根种下去多么深厚。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外教的这些信徒、牧师、阿訇,我都合掌称菩萨,他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我们这个形象他一见到,佛的念头他就生起来了。所以诸位要晓得,出家人功德很大,破戒的功德都不得了,你都没有办法比。你这个形象出去,人家心裡头佛、菩萨的念头,怎么会生得起来?生不起来。可是我们头一剃穿上这个衣服,走到哪裡去就能教一切众生心裡面,生佛的念头、生菩萨的念头,所以外面走一趟多少人种了善根?出家人为什么称为叁宝之一,宝就在此地,谁能比得了?持戒、破戒另当别论。单单就是讲,让一切众生生起佛菩萨的意念,这一个功德就不可思议。

  你要果然明白这个道理,这个地方注意『善男子。善女人』,他塑造菩萨形像心愿之广无量无边,这一尊形像度一切众生。他修这样殊胜的功德,『是人百返生于叁十叁天。永不堕于恶道。』一百次往返叁十叁天不堕恶道,这个利益不算太大,跟他的修功相比他应当得到,我们还有什么怀疑的?所以理明白之后,看事就不怀疑了。前面超越叁十劫罪,这个地方一百次生叁十叁天,叁十叁天是忉利天,享天福,不堕叁恶道,这是塑造菩萨形像之福。

  下面他还有余福,『假如天福尽故』,天上的福享尽了,一百次福享尽了,他还有余福。这个余福,『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到人间来还享人天的福报,人间福报最大的在古代是帝王。今天一般人不肯深究其中之理,迷于民主,大家讚叹民主,现在潮流如是,我们反对民主那还得了!其实真正有学问的人,他将古代帝制跟现在民主制度做一个细细的比较,帝制那个时候好处多,民主利益比不***制。诸位如果细细的去读歷史,细细的去观察,君主固然有弊病,民主裡面就没有毛病吗?各有利弊。

  你要用很冷静的头脑去思惟、去观察,这个世间要找一种制度,只有利没有弊,找不到,不可能。再好的一个制度,儒家说得好,「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总在人为。佛家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确实真的是究竟圆满,但是弘扬佛道也要靠人。如果这个人没有德行,他弘道这个道就变质了。道本身没有过失,到他手上就变成有过失了。这些道理决定不可以人云亦云,我们听人家说要仔细去思惟。

  在古代,我非常欣赏古时候的制度,这一点也受方东美先生的影响。方先生是最佩服《周礼》,他前后总给我讲过十几遍,他说《周礼》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宪法,《周礼》是周公订的。周朝后代的子孙,如果完全根据这个法去做的话,不会亡国,制度太完美了。方老师说这些话,目的是希望我去读这部书,可是这个书我翻了一翻,翻了几页之后我没读。叁礼裡面,我只读《礼记》,《周礼》跟《仪礼》我都没去读。因为以后学佛,对于政治没兴趣。《礼记》裡面所说的东西,许许多多与我们戒律有关係,这是值得参考的。

  到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想的这一套方式倒是很好,非常可惜没有人能够继续把它发扬光大,这很可惜的。孙先生读书多,确实是广学多闻,对中国国学他有很深的造诣,对于西方这一些知识他相当丰富,所以他想出这个方法是,採取君主跟民主的优点,避免这两种的缺陷,他是这么个理想。发明叁民主义、五权宪法,一党专政。他心目当中不是多党政治,是一党专政。这一党怎么来的?代替古时候帝王一个家族。古时候帝王统治国家,他是一个家族统治。我们现在用一个党,把全国有智慧的人、有才干的人集中在一起,我们来统治国家,一党专政。这就是有君主的优点,採取它的优点。他用五权宪法,用这个达到宪政的目标,这是採取民主的优点。他构想想得很好,可惜他老人家死了以后,谁懂叁民主义?我常常给他嘆息,好东西!他根本的塬因,实在讲他一生劳碌奔波,满清推翻之后没有几年他就过世了,他的寿命太短了。如果他能够多活二十年,那个影响力就会很大。

  而且最重要的归根结柢还在教育,中国古圣先王建立一个政权,能够绵延几百年,他成功的因素在什么地方?在教育。汉朝政权是汉高祖建立的,可是到第四代汉武帝,就建立了国家教育的政策。他这个教育政策建立之后,中国虽然两千年当中,改朝换代,政权的转移,可是教育的宗旨始终不变,这很妙!汉武帝订下来之后,一直到满清都没改变,这也是很不可思议。诸位想一想,这个教育宗旨要不是很好的话,后代的帝王为什么不改变它?这个教育就是伦理道德的教育,推崇孔孟,以孔孟的思想做为中国教育的主流,再配合诸子百家,以儒家为主。所以教育是教什么?教伦常。换句话说,教你懂得人与人的关係,这个成功了。知道夫妻的关係、父子的关係、兄弟的关係、领导与被领导,就是君臣的关係,朋友的关係,你才能做一个完美的人,才懂得做人。然后再教你,人与一切万物的关係,用现在的话说,你才知道尊重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使我们生活环境过得更美好。最后教给你人与天地鬼神的关係。这是中国两千年来教育的宗旨、方针,所以人与人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有道义。

  现在这个教育要是不讲了,捨弃掉了,把西方的功利主义拿来,这个不得了!天下只有大乱,不可能有承平,为什么?每一个人都争利,那还得了吗?争名夺利,不惜任何手段,这个世间还有太平日子过吗?今天西方已经感受到很大的衝击,遭遇到很大的困难。他们现在在思惟,在研究中国的东西。美国几乎每一个大学都有汉学中心,他们认真在研究中国古老传统的东西,研究印度古老的东西,希望在这裡面找到一些,可以挽救现在社会的这些理论、塬则。现在如果你对这些东西粗粗懂得一点,你到外国这些大学裡面去讲解非常受欢迎。我知道得很浅显,一点点皮毛,可是我在外国这些学校裡面,说说都非常受欢迎。他们听得很希奇,闻所未闻,中国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可惜没有人去介绍。

  这一段经文,青莲法师在註解裡面,给我们提出几条很重要的参考资料。这裡头最重要的,塑造佛像要用恭敬心,要用净财、净物表虔诚恭敬,才能起感应道交。彩画,你看看古时候的人,现在人已经很少了,画这一尊佛像,画佛像之前,一定净身、净手,洗得乾乾净净,穿上乾净衣服,有能力的一定换上新衣服,没有能力的衣服一定洗得乾乾净净,表恭敬。所用的纸、笔绝不做其他用途。画佛像的笔就是画佛像的,决定不会拿去写其他东西,专用,都是表一个恭敬。所需要的财物钱财是净财,是自己本分裡面应该得的,决定不是用不净之财。不净是我不应该得的,不是我的钱,我用其他的方法把它骗过来,或者威胁,逼着他不能不送来,这种钱财叫不净财。要用清净心、清净之物来造像。

  诸位现在有这个本子,这个地方在叁十二面註解,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我念给你听。「又不许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堕落生死。」希望大家要注重这一句。现在有很多地方供佛的半身像、菩萨的半身像,还有地方供佛菩萨一个头,供在那个地方造罪业,这个果报一定在地狱。供佛的半身像,已经罪业就不轻了,堕落生死没有功德。所以画菩萨的形像,也要画完整的,也要画全身像,不可以画半身像,无论是坐着的像、站着的像都要全身,这要特别注意!我们造人的像,可以造半身没有问题,佛菩萨像决定不可以。人的像可以造半身,你说哪一个人像造一个脑袋,其他都没有了。这在我们风俗习惯裡头最不吉祥,脑袋被人砍下来了,哪可以这么作法?这不可以的。他在此地有这么一句,特别提醒诸位同修。

  註解裡面他引用《造像功德经》裡面的一段话,在叁十叁面第二行最后一句,「《造像功德经》云,若人临终,发言造像,乃至如麦麰。」这是大麦,就是说造像,那个像很小,像大麦那么大,这是很小了。「能除叁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有十一功德」,造这么小的像都有这么大的功德,何况造大的佛像、菩萨像?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大概现在有一些人看到这个话,都比赛造大佛像,比赛造大菩萨像,他们造这个像能不能有这么大的功德?看看前面,如果是不净财,那就没有这个功德。所以造像一定要衡量自己的力量,勉强聚集许许多多的不净财,这个像造得就不如法。

  所以造像是大家都能造,所得的功德大家不一样。是什么不一样?你造像的发心,你的起心,为什么动念头要造这个像,你的动机何在。如果这一尊像,确实是给一切众生种善根的,启发大众孝思的,这个功德就很大。如果这个动机是为了庄严我这个道场,显示我比别人道场更殊胜,这裡面有高下心,佛家讲高下心,有一点像竞赛一样,这个心就不好,这个心是好胜心。好胜心纵然有很大的功德,将来落到哪一道?修罗道。修罗道,《楞严经》上告诉我们,福报最大的天阿修罗,其次的人间阿修罗,再其次的畜生阿修罗,饿鬼阿修罗,这四道都有阿修罗,只有地狱裡没有阿修罗。所以阿修罗在哪一道,就随着这一道去称唿。因此佛经裡面常讲五趣,五趣不说阿修罗,阿修罗在哪一道,算他是哪一道。说六道的是单指天阿修罗。可见得佛经上常讲,「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们最初发心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真正造像是光大佛法、利益众生,这个功德就大了。

  他下面讲十一种功德都列在此地,每一种功德都有它的业因,都有它的因缘,一定要跟因缘相应,缘相应,有因必有缘,后面才有果报。第一个是「世世眼目清洁」,为什么眼目清洁?常常看佛菩萨形像,就得这个果报。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居家,居士们住家,家裡面你布置你家的客厅,不要挂那些花花彩彩的,没有意思;也不要找一些名人字画,都是扰乱心情。挂什么?佛菩萨形像。客厅裡面四面都可以挂,无论坐在哪个地方,你都能够看到佛像,一心念佛。如果是专修净土,说实在话,佛像选一尊,四面都挂同样的佛像。像我们现在居士林的念佛堂,全部都是挂阿弥陀佛的像,好像挂了有一百多张,一、两百张我看到了。无论你头转到哪个地方,都是面对阿弥陀佛,在这个裡面修行,眼目一定世世聪明,得眼目清洁的果报,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第二「生处无恶」,这一生当中是我们前世造的因,我们所受的果报,这一生当中我们修的因殊胜,来生、后生决定生到很好的环境,见不到这些恶的形像,也听不到恶的音声,这是福报。第叁「常生贵家」,贵是尊贵的人家,尊贵的人家不一定是富贵,不一定是富有,有德行是尊贵。你生到这一家,这个家裡面父母、祖先都积德,好善积德,你生在这种人家。这是什么?感应道交,自己心行善一定善与善感应。虽然佛在经上说,父母与子女有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是一个塬则。过去生中结的缘太多太多了,换句话说,可以作父母、作儿女这个缘很多,到底选择哪一个来作父母?与善恶习性有关係。如果常常看佛像、常常称佛名,他选择这个缘一定是善缘。第四「身如紫磨金色」,这是形容身相之好,六根完备而没有缺陷,身相好。

  第五「丰饶珍玩」,这是说富贵,你的生活富足。如果生活不富足,不可能有这些珍玩。珍玩裡面,所说的範围也非常非常的广泛。好德好善的人家,绝不收藏世间一般人看的,这些珍奇希有的东西,这些珍玩。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家收藏典籍,他在这裡面去享受。像现在这就方便多了,现在印刷术方便,在从前哪一个家庭能够收藏一部《大藏经》?不可能的。古时候的经典,就算民国初年还是木刻印刷的,印刷不是油墨,是松烟,大概你们都没见过,松子的烟。现在金陵刻经处已经用油墨,不是用松烟。古时候那个本子手一摸,手上就有黑的粉一样,松烟一张一张去擦去刷,刷一本书要像这一本《地藏经》,恐怕一个人要用一天的时间,一张一张的刷。然后再装订,再把它切整齐,很不容易,所以书本的价值就很高,不是富贵人家买不起,数量又很少。现在方便,是照相製版,可以大量的印刷流通。

  在民国初年,那个时候我知道我们家乡,好像安徽省这一个省,听说只有两套《大藏经》,还有一套是残缺的。两套完整、一套残缺,好不容易。一般人要想读经,要到寺庙藏经楼去借出来,不能借出去,只能在藏经楼。藏经楼像图书馆一样,要借出去你需要自己手抄,抄完之后再送还,藏经不出门的。现在印刷术发达,字缩小了,所以一部《大藏经》,讲《龙藏》,我们现在印出来的一百六十册,价格低廉,自己家裡头可以收藏,这是珍宝!《四库全书》虽然太大了,但是《四库荟要》就方便多了,在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收藏、享受,现在我们民间也可以了。***翻印的《四库荟要》,一套卖***钱五十万,价格就相当低廉,分量是精装本五百册,相当于叁、四套的《大藏经》,这是珍宝!这是值得收藏的,自己可以受用,可以教导下一代。所以丰饶珍玩不是在一些古董玉器,那个东西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真正好处是这一些典籍,古圣先贤的教诲。

  第六「生贤善家」。前面讲常生贵家,着重在「常」字,他这个果报不只一世,功德利益要绵延很多世,像前面讲一百次生忉利天。第六「生贤善家」,跟前面不相同的是,福报当然他是一世比一世要差一点。如果他生生世世肯修,福报就永远绵延不断,一定要靠修德,生贤善之家。第七「生得为王」,这是享受人间的富贵。第八「作金轮王」。第九「生梵天」,这个层次就愈来愈高,完全看你修福的大小,修福的大小不在乎造像的大小,要懂这个道理。是在你修福的心的大小,你心量大,造的像小,功德也大;你心量小,造的像大,你得福也小。所以不在像的大小,是在你心的大小,是在你心地的染净,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佛法当中真正是平等法,如果说是我造的像大福就大,像小福就小,那只有有钱有势的人才能修大福,贫穷的人就不能修福报了,这个不平等。佛法当中平等,贫穷人有的时候修的福,比富贵人修的要超过许许多多倍,在清净心,要懂这个道理。第十「不堕恶道」。第十一「后生还能敬重叁宝」,这一条很重要!前面十句都是讲果报,后面这一条是因。这是佛法裡面说果,不会把因漏掉,说因一定要说到果报,这个说法才圆满。后生还能敬重叁宝,可见得他这个福德绵延长远,不是一生当中就享尽。

  现在我们观察这个世间现前有福报的人,可是你仔细去观察,他的福报几乎很快就享尽,一世寿命还没有完,他的福报尽了。我们在国外看到许多,公司倒闭、破产,他年岁还不太大,这就是享福的时候不知道修福。真的世间人,福报能够到两代、到叁代,很少了。现在是一代自己本身,能够享一生的福,这种人已经不多了。往往享福时间都很短,享福的时候不知道修福,享福的时候不知道利益社会众生,所以他的福报享的时间很短暂。这一条就很重要,享福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修福,要知道这福从哪裡来的。佛在经上讲,可以说是完全都说的是凡夫境界。

  财富,哪一个人不求财富?不但心裡求财富,贪着财富,这就错了,不知道财富是从财布施得来的。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有财富全心全力布施,无条件的布施,根本不必考虑布施的效果,不必考虑这个事情。我布施做的是好事去救人,当然我们不是直接去救度,一定是有一些人帮助,我们交给别人去办这个事情。如果别人把这个财拿去做其他的用途,或者自己拿去享受,那是他的因果,与我不相干。我发的心是纯正的,我得的福是圆满的。如果你还考虑,像赈灾的钱恐怕被人家吃掉,不敢做了,换句话你修福的缘断掉了。修福一定得福,疑虑太多往往把你自己修福的缘断掉了,变成没福之人。常常怀着忧虑,常常怀着这些得失,将来感得的是愚痴的果报,没有智慧。

  所以我们以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去修福。当然这修福委託的人也要观察,如果不选择、不观察,那自己没有罪,但是有过失。委託这个人靠得住很妥当,你的福报就圆满;委託这个人不妥当,你还是有福报,你的福报不圆满而已,不是没有福。这裡头的因果很复杂,不是那么容易能讲得清楚,诸位要多学,经典要多读、多思惟,逐渐、逐渐你就会开悟,你就会明瞭,知道自己怎样去修福。使自己生生世世真正能得到幸福美满。物质生活不缺乏,不缺乏就是福报,不必太多;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来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真正是究竟圆满的生活环境,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明白了、懂得了,这一生当中这一桩事情,那是一定要全心全力去争取的。争取西方极乐世界,其他都可以放下、都可以捨弃,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学,因缘果报才真正达到圆满。

  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