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知道这句被人误解的话真正的含义吗?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二十四孝”之说,里面有的内容让现在的人无法理解,有的让人代代称颂,然而孝道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被提倡的,不过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社会发展到今天,虽然时代在进步,这个被提倡了几千年的文化,依旧是不过时的,然而有句话却让人有很深的误解,你听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吗?什么是孝大家一般认为的孝道文化,就是奉养自己的父母,顺从自己的父母,如果不听父母的话,就会迎来一个不孝的标签在自己的身上,可是古代的孝道文化是个很宽泛的道德要求,不仅仅包括孝顺父母。《汉书》里说“故以天子之尊,尊养三老,视孝也”,孝道首先就是对尊亲敬老文化的一个统称,《左传》里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这里的孝就是尽心奉养,尊敬和顺从父母的一个意思,当然了,孝道也包含了祭祀,守孝,穿孝服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孔子一生都在为维护礼治奔走,在孔子的言论里,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尊敬是孝道的本质,也是人和其他动物在孝道方面的区别,而孔子还认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和礼还有仁是一起体现的,不能分开。

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孝道文化更是得到了推崇。

无后为大孝道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现代社会许多人认为自己和古人的认知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实是简化了那些孝道,最大的认知差异可能就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上面。

现代很多人一说这句话,很多人就觉得是让小两口生小孩,而在古代人的认知里,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孟子》里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君子以为犹告也”这里面说到舜在娶自己媳妇的时候,事先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这是不孝的前提,显然这是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和有没有后代关系不大;而《孟子》里还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可见孟子认为对于亲眷和长辈的孝,尊敬是最大的道德要求,那么这样来说,无后为大,就是说舜做了事后诸葛亮的事情,是不尊敬父母。

而《孟子》里说“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这是孟子的五孝,里面并不包含生养后代,可见无后为大和现在人理解的不生小孩,关系不大。

当然了,孝道文化是不断有人解读的,每一个人解读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只是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和继承人孟子,两个人都认为孝道的最高标准就是尊敬,那么“无后为大”的孝就应该是尊敬,而不是对于生小孩的认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