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过节时间和节日习俗。
所谓“腊月”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中华民族民间民俗活动很多。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
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的节日很多,民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过节时间和节日习俗:腊月初八为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除夕(正月初一的前一天)春节(正月初一)(狭义指正月初一,广义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上灯日(正月十三,庆祝宗族新出生男婴)元宵节(正月十五,也称上元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古代情人节)春耕节(二月初二,也称龙抬头.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社日节(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详细算法见下面)上巳节(三月初三,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一般为公历4月5号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龙舟节)半年节(六月初一)七夕节(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以前不是情人节)中元节(七月十五,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祭祖节(十月初一,也称寒衣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下元节(十月十五)冬至日(冬月的某一天,不稳定;公历较稳定,为12月22号前后。
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腊八节(腊月初八,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除夕(正月初一的前一天)除夕夜,俗称“过年”。
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
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
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
”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邻人见面,互说吉利话。
晚辈向长辈磕头问候,长辈为孩子发压岁钱。
初二到初五,出嫁女子要娘家“拜年”。
携带礼馍、礼条(带肋骨的猪肉)、四种鲜青菜(寓四季长亲)。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
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十六两天有各项民间娱乐活动。
家中用白面蒸出形似长虫、刺猬、口袋和枣山等大型蒸馍,象征来年好收成。
二月二 又称龙抬头。
民间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禁忌,因此人们多等这一天剃头,以取吉利。
家家摊煎饼,爆玉米花,炒大豆。
清明节 为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
在坟头烧纸,挂白纸条,以招幡扬魂。
端午节 俗称五月端午。
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脚脖系五彩线。
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中元节 俗称鬼节,在七月十五,炸油馍,上坟祭祖。
中秋节 即八月十五。
节前带月饼、水果走新串友。
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
俗语说“十月一儿,油唧唧儿。
” 冬至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
家家户户吃饺子,俗曰: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腊八节 俗称腊八儿。
民间有“吃罢腊八饭,开始把年办”的俗语。
腊八粥象征五谷丰登,还有人在树上涂腊八粥,并祈祷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