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真实的空城计

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演绎的空城计为作者罗贯中虚构。
而在三国的真实历史中,在天下群雄纷争的混战中,空城计其实经常在上演。
文聘,本是荆州主人刘表手下的高级将领,而且是水军高级将领,对刘表十分忠心。
刘表死后,曹操南征,继任者刘琮投降曹操,文聘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跟着投降。
虽然是最后一个投降,但曹操知道文聘的本事,尤其又是稀缺的水军将领,那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任命他为江夏太守。
因为江夏临近东吴,成为曹魏对抗东吴的最前线,对抗东吴的重任从此就落在文聘的身上,而东吴水军又是当时三国中最强大的水上军队。
公元226年,吴王孙权亲自带领数万士兵来到江夏。当时正值大雨,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间,来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
文聘得知孙权来到,初时不知怎么办,后来想到现在的情况只有隐潜墨守才可以令孙权因怀疑而却步。于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卧于府中不起。
孙权见此果然生疑,并向他的部将说:“曹魏认为文聘是忠臣,所以将此郡委托给他,如今我军大至而他却潜默不动,这种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图的话,那就必然是有外救来援。”于是不敢进攻而退去。
文聘镇守江夏十几年,东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他死后,曹魏政权给了他和他的后代极大地荣誉和待遇。


东吴名将陆逊。20岁就被周瑜发现,并引荐给孙权,从此跟随孙权、周瑜南征北战。
陆逊的成名在于设计一举俘虏蜀国大将关羽,为孙权拿下荆州立下汗马功劳,从此,东吴进入陆逊时期。
公元234年,为了配合蜀国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吴国皇帝孙权亲率大军十万进驻巢湖口,准备进攻合肥新城。
孙权多次派兵攻打新城,守将力战拒守,终不能克。当时吴军患病者甚多,魏国曹睿统率的大军即将到达,孙权遂撤围退兵。
孙权虽然已经脱离危险,但断后的陆逊却还处在最危险中,而且大部队为保护孙权已南下,曹魏大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上来,陆逊千古英名似乎就要毁于一旦。
但陆逊就是陆逊,面对如此险境,竟然毫不慌张,镇定自若,羽扇纶巾,悠闲自得,全然没有把危险放在眼中,他故意遣亲信韩扁给孙权送信,在返回途中,经过曹魏大营,被魏军巡逻的士兵抓获。
这个时候,和陆逊在一起断后的诸葛瑾吓得坐不住了,赶紧写信给陆逊:“敌人捉住韩扁,完全掌握到我们的底细。而且现在江水干涸,应当赶紧撤军。”

三国 空城计 的真相,你还不知道吧


陆逊得信后,把信丢在一边,并不回信,反而派人去种庄稼,并如往常一样与诸将弈棋、射戏。诸葛瑾寝食难安,可又不见陆逊回信,不知道陆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亲自跑来会见陆逊。
陆逊告诉诸葛瑾,别害怕,现在陛下已经平安撤退了,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
原来,陆逊最怕的人不是别人,就是皇帝孙权,而陆逊怕孙权的原因,就怕孙权亲自上前线指挥,他只要听说孙权要上前线亲自指挥,就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因为他知道,有孙权指挥,这场战争就赢不了。现在,孙权终于回去了,他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了。
于是,陆逊向诸葛瑾下命令,按原计划大张旗鼓地向襄阳进军,但为了照顾诸葛瑾害怕的心理,就叫他率领水军,因为水军对于东吴来说最安全,自己就率领陆军向襄阳进发,诸葛瑾只得战战兢兢地率领水军前进。
魏军看到陆逊在孙权撤退之后,竟然不是逃跑,还要发动进攻,不知道陆逊到底要干什么,于是,马上撤下包围圈,进城进行抵抗,陆逊军队被包围的危险就此解除。
陆逊与诸葛瑾依然率领大军前行,并且虚张声势,使魏军不敢进攻。
到了白围(今湖北白河口)之后,陆逊竟然放出风声,扬言狩猎,暗中分兵攻打江夏、新市等地,一场大战似乎不可避免,
这个时候,魏军不知道陆逊带了多少人马,吴军所过之处,魏军吓得纷纷逃入城中,以至于守城魏军在大家还未进城之际就将城门堵住,无法关门,魏军只得自相残杀,然后才得以关上城门。吴军趁势杀上前,斩俘千余未进城的魏军,然后突然向后挥兵,安全撤回。
等魏军将领醒悟过来之后,陆逊率领的断后部队早已到了东吴的势力范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