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大智慧(三十八)
第三个是“名”
这个“名”也是修行人很难过的关。“名”跟“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出家人财可以舍,色也舍了,但是修行到后面,位置越来越高了,或是做方丈了,或是做佛协的领导了,这个“名”却很难放下。
对这个名声,人都喜欢听好听的,喜欢听别人赞扬,人家说你好话、拍马屁,你心里就高兴。所以,这个“名”是我们出家人很不容易觉察到的一个障碍。也许你现在还是小和尚,没有几个人来赞扬你,说你很有修行、这个寺庙搞得好,很少人这样表扬你。但是,随着你出家的时间长久了,人家可能会供养你、赞扬你,那个时候要特别的小心。
“名”是出家人不容易过的一关,特别是出家时间越长,越不容易放下。当你成了老和尚或大和尚,或许不能被人家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你们这些小和尚都不尊敬我!”人家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可能就暴跳如雷。在修行人中,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心态。
“名”是在我们内心世界里隐藏执着得很深很深的一个怪物。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好好地去检讨自己,要自己问自己,究竟能不能脱离“名”的羁绊?我们能不能够把别人规劝我们的话听进去?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听得进别人规劝的话,这就说明他对名利思想有问题了。为什么人家说不好听的,说你这里做得不大好,就心里受不了,嘀咕来嘀咕去:“他怎么说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状态?那就是喜欢“名”、不喜欢人家说不好听的,是不是?所以,我们内心世界对“名”是不容易放下的,我们要好好地把它清除、净化。这就是所谓的“名”。
第四个是“食”,饮食
饮食是滋养我们这期生命、这个躯体很重要的条件。我们需要利用饮食这个因素,来资养这个色身去修行。饮食的好与坏因人而异,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如果拿我们现在跟60年代、80年代比较,就知道我们现前吃的东西要比那个时候好得多。
记得我们跟佛源老和尚在90年代的时候,那斋堂的饭菜很差的,哪有现在这么好?现在每餐有五六个菜吃,那时候能有两三个菜就不错了。是不是我们现在都很满足呢?不满足。很多人还是觉得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还想要更好吃的。口味这个东西会变的,再好的东西你吃多了、吃惯了,就觉得没味道了,还要变个花样。
所以,对饮食的贪着,也是我们平常容易粘上的一个坏习气。我们能吃饱饭,有力气,营养各方面基本能跟得上去,饮食就算到位了。不要挑肥拣瘦,若总是觉得这个不好吃,那个又不好吃,那么你是不是真正地在修行?我们不能在饮食上贪着,这会障碍我们的修行。这就是我们对“食”应有的态度。
第五个是“睡”,指睡眠
睡眠是我们生理的需要,一般来说,人每天睡眠需要7~8个小时就可以了。睡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整、恢复我们体力、精力。白天干得太辛苦了,体力、精力消耗得太多,需要休息一下,恢复一下精神,然后再工作。如果把睡眠当作一种享受,睡了8个钟头还不够,还想睡,平常又提不起精神,这就是一种障碍。一个人修行得越好,他的精神越饱满,睡眠就会越少。反过来呢,一个人越想睡,他的精神肯定是不振作,也说明他在精力、体力各方面很差,不知不觉中表明他的欲望很重。这都是我们在修行上应该注意的。
我们在“观自在”的修行中,尽量对财、色、名、食、睡这几方面都要减轻,都要把它们放下。
在修行中,重视对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不断地减轻、放下,就能帮助我们消除不自觉的“着相”习气。如果着相了,那根本谈不上明心见性。明什么心呢?都在“相”上面贪著。要想“观自在”,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好好地把欲望降到最低的程度。
当然,现在我们的修行还没达到那种程度,我们的觉照、观照的能力还达不到那种程度,要说全断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将它减轻到最低的程度,方便我们修行、用功、办道,也是我们将来明心见性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观自在”的同时,对自己在这五方面的执着要好好地检讨,多一点放下,对我们修行就多一份力量。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三十八)
文章转自:禅宗文化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