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宗法脉之禅宗泰斗虚云禅师简介 虚云老和尚是禅宗几祖?

虚云禅师(1840--1959),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一十九岁,戒腊一百年。

  虚云禅师作为近代禅门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一身五脉  虚云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演教,建树卓著。

  除述及的传承曹洞、临济法脉外,还应湖南宝生等之请,续沩山法第,进承兴阳禅师之法,为沩仰宗第八世祖。应福建八宝山青持之请,衍法眼源流,继良广之后为法眼第八世祖。中兴云门时,遥承已庵深净禅师之法,为云门宗第十二世祖。这样,师以一身而参五宗法脉慧日重光,禅风再振。

五宗法脉之禅宗泰斗虚云禅师简介

虚云禅师,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演教,建树卓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禅修文化中简单了解关于虚云禅师的生平吧。

虚云禅师(1840--1959),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四十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

后在滇中阐教近二十年;九十五岁返曹溪,重建南华,中兴云门。历任福建涌泉、广东南华、云门大觉诸大寺院住持。1953年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时年,当选为全国委员。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一十九岁,戒腊一百年。

虚云禅师作为近代禅门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主要著作:

一身五脉

虚云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演教,建树卓著。

除述及的传承曹洞、临济法脉外,还应湖南宝生等之请,续沩山法第,进承兴阳禅师之法,为沩仰宗第八世祖。应福建八宝山青持之请,衍法眼源流,继良广之后为法眼第八世祖。中兴云门时,遥承已庵深净禅师之法,为云门宗第十二世祖。这样,师以一身而参五宗法脉慧日重光,禅风再振。

现代旅居美国的宣明(释海灯-海灯法师),即是虚云授予的沩仰宗第九代传人,他秉承门师虚云教诲,弘扬佛法于天下,创建美国万佛圣城,业绩辉煌。

虚云在整理、保护经典文献方面,也多有建成树。曾完成《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译》等十余种著述。一生之中,讲经说法次数无法计数。仅由岑学吕宽贤与净慧先后编辑的《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法汇续编》就多达百余万字。

正如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所赞颂的,[遍立道场而无所住,广演法要而无所述。人我寿者无所得,故慧灯再燃亦无所续]。师圆寂之后,四众弟子万分悲痛,先后在江西云居山、香港芙蓉山、云南昆明市等处为其建立舍利塔。

一九九一年,又在云居山建立“虚云和尚纪念堂”,以供人们缅怀这位现代禅宗泰斗。

虚云禅师舍利:

虚云禅师舍利以宝石舍利和水晶舍利最出名。宝石舍利成方形多为绿色、蓝色。水晶舍利成圆形多为无色透明和浅黄色。

禅宗泰斗虚云:120岁的传奇人生

禅宗泰斗虚云:120岁的传奇人生

文 / 刘立夫


20世纪的中国佛教界,有4位大师的名字如同巨星闪耀,蜚声中外。他们是虚云、太虚、弘一、印光。其中,尤以住世120岁的虚云禅师最具传奇色彩。虚云老和尚一生历经四朝五帝,坐拥十五道场,中兴六大祖庭,兼承禅门五宗,被誉为“禅宗泰斗”。

一、扬州开悟

虚云(1840-1959),祖籍湖南湘乡,俗姓萧,出身官宦之家,其父为泉州知府萧玉堂。然而,虚云刚一出生,母亲因受惊吓而亡。生母的去世,在虚云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人生的幻灭感。从幼年开始,虚云便喜读佛典,15岁时随叔父到南岳进香,遍游诸刹,顿生出家的念头。次年,离家往南岳,半途被截回。后被父强徒居闽地,并配娶田、谭二氏,禁锢于一室而无染。咸丰八年(1858),他19岁,与从弟潜至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次年受具足戒。此后,习苦行,住岩穴三载。继奉师命,外出参学,遍历大江南北,习禅研教,亲近善知识。曾自普陀起香三步一跪拜,朝五台;只身入藏地,远至缅甸、锡兰等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归国,在扬州高旻寺禅七中悟透禅关,而得偈云:“杯子扑落地,响音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不息。”又颂偈曰:“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时年56岁。

虚云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内忧频仍、外患接踵,中国佛教亦处于衰落不堪的境地。然而,正是家庭的不幸,佛教的沉沦,国家的沧桑,这一切却变成了虚云一生的为之精进奋斗的逆增上缘,造就了佛门百年难遇的一代奇僧。综其一生,虚云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可谓巨功至伟,以“弘宗”和“传法”而言,无人能出其右。


二、五宗续法

虚云对近现代中国佛教的第一大贡献为弘扬五宗法脉,振兴六大祖庭。清光绪十八年(1892),53岁的虚云接受戒师妙莲的临济衣钵,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三世。同时,他又在耀成和尚座下承嗣曹洞宗法脉,为曹洞宗第四十七世。民国二十一年(1933),94高龄的虚云又应福建长汀八宝山青持明湛和尚之请,遥接了法眼宗祖师良庆和尚法脉,为法眼宗第八世。次年,受湖南沩山宝生和尚与长沙郭涵斋居士之请,应允远承兴阳词铎禅师所传沩仰宗法脉,成为沩仰宗第八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过百岁的虚云受李济深、李汉魂、邹洪诸公之请主持云门大觉禅寺的重修工作,其间,他又遥承己庵深静禅师法脉,是为云门宗第十二世。

众所周知,禅宗流传到明清之际,只有临济和曹洞二宗法脉犹存,其余的云门、沩仰、法眼三宗均无法嗣记载。为光大宗门,虚云清理五宗源流,并为诸宗继演宗法派号。虚云所开出的禅宗诸派法号,今天仍为禅宗丛林所奉行。据现有的不完整资料,虚云所传曹洞宗法嗣有宽贤、复彻等人,再传法孙有惟因、今果等数十人。所传法眼宗法嗣有本智、本观等,再传法孙有灵意、寂照等人。所传临济宗法嗣有海灯本明、观本明一等人,再传法孙有一诚常妙、瑞觉常亮等数十人。所传云门宗法嗣有妙道朗耀、妙定宽度、妙宗净慧、妙慈法云等人。所传沩仰宗法嗣有宣法自寿、宣化度轮、宣成达定、宣扬性福、宣玄圣一、宣云满觉、宣传月川、宣明心明等人,再传法孙有衍心一诚、衍妙戒全、衍悟悟圣等数十人。诸宗法脉代相传承,已有三、四世之多。虚云在禅宗面临香火危机之时,以一身而参与五宗法脉,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扶持法眼,延续沩仰,可谓“兴灭继绝,慧日同光”,其功劳可比于印度佛教史上的龙树。


三、建寺传禅

法脉的延续,需要有安僧度众的道场。有鉴于此,虚云在佛教寺院面临种种厄难的局势下,以超凡的毅力,积数十年之精力,披心沥胆,受尽折磨,先后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共80余处,修复禅宗六大祖庭,并历坐十五处道场。其所复兴的著名道场包括云南鸡足山护国祝圣寺,云南昆明云栖寺,福建鼓山涌泉寺,广东曲江南华寺,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等等。这些寺院在今日的中国佛教界仍然享有崇高的声誉。

虚云对近现代中国佛教的第二大贡献是潜心禅修,弘传佛法。虚云禅師的定力非凡,人所共知。他在56岁开悟以后,始终潜心禅修,解行并重,成为近代僧众苦行精励的榜样。在百余年的修行与弘教生涯中,虚云对佛法尤其是禅宗的理论证悟深入,创见颇多,先后完成《楞伽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心经解》等近十种著述。虚云一生为四众弟子讲经说法的次数难以统计,仅据香港岑学吕居士于上世纪50年代所整理、编辑的《虚云法汇》,60年代与80年代净慧法师整理编辑的《虚云法汇续编》、《虚云开示录》等,就有数百万字之多。综观这些论述,可以看到他在佛学方面的独特见地:以戒为本、三法圆融、禅净不二、解行相应。

禅宗自百丈以来就有《清规》可依,但清末以来,佛教戒律废弛,纲纪不振。早在30年代,虚云针对当时大多寺院戒行不整,传戒不如法,甚至买卖戒师,将淫祠社宇、血食宰割之区乱为坛地,虚云斥之为“窃名纲利”,“翻为地狱深坑”;50年代,虚云又多次告诫学人门徒,“佛法之败,败于传戒不如法”,强调如律如法的僧团是正法住世的根本。虚云有感于规约在中兴佛教中的重要性,屡次整肃僧纪,都是从严守戒律入手。他依佛教戒律及古代禅林规范,结合现实,制订了禅林住持、共住、客堂、云水堂、禅堂、戒堂、衣钵寮、大寮、库房、浴室、学戒堂、农场、教习学生、水陆法会等各种“规约”,将丛林集体生活制度严格化、规范化。他制订的这些规约又贯穿着一种民主精神,在住持、经济等方面实行民主管理,以革除佛门封建家长制的弊端。

虚云虽是禅宗泰斗,深入禅境,久有体悟,但对其它宗派法门不分彼此,同样尊重;尤其是对净士宗,更是主张禅净不二,万法归一。虚云认为,近世修净土的人,多数固执永明延寿禅师的“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故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同冰炭。他认为,中国汉传佛教到后来诸宗出现,乃是诸位祖师的“对机说法”,尽管各宗修持方式或有不同,但都是“入道妙门”,本来可以互通,圆融无碍。从修行实践看,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何尝不是念佛。所以,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皆教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并无高下之分。虚云当年在广东昭关南华寺重建禅堂之后,又别立念佛堂,以方便学人习修净土,贯彻的正是禅净一致的圆融主张。

当然,作为禅门五宗的传承人,虚云毫不动摇地坚守禅门之道,他认为中国的佛教,自古以来虽有教、律、净、密诸宗,但比较而言,“宗门一法,胜过一切”。禅宗的根本法门是明心见性,自信成佛,但现代人根器浅陋,必须有所依傍,而最方便的参禅方法是“看话头”。虚云又说,禅宗的修行法门都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本来没有“参话头”一说。达摩祖师讲安心,六祖慧能则惟论见性。后来的祖师看到大家都在向外驰求,不见“本地风光”,才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令学人看话头。他特别强调,参禅一定要以明心见性、了脱生死为目的,以自家的体验,最为珍贵,千万不能以追求神通为最终目标。修行者具体采用何种法门,或念佛、或持咒、或参禅,都无关宏旨,关键是不可以朝秦暮楚,喜贪便宜,时时刻刻想着转换门庭。虚云对于参禅的要旨、参禅的目的、参禅的先决条件、参禅的具体方法、对治禅病的方法,等等,都曾提出过独到的见解,这对于世风不古、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无疑开出了一副清净的良方。

虚云的一生,对佛法的弘扬可谓不遗余力,体现了禅宗“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的精神。虚云以精深的禅定智慧为根本,以慈悲喜舍为方便,而对于外界的称、讥、苦、乐、利、衰、毁、誉,他始终淡然处之,始终保持着“水月光中又一场”的豁达,以出世的智慧做入世的事业,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作为禅宗泰斗,虚云重在弘扬禅宗,但他应机施教,并不局于一宗一派,而能以精深的智慧和广博的胸襟融汇贯通,将万法会归于一心,体现了“禅者,佛之心”的真义。在近现代中国的沧桑巨变中,虚云秉持“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投入佛教的社会活动,展现了佛法出世而入世、救世与救心的圆融无碍,因而倍受教内外人士的广泛尊崇。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