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未解之谜,唐太宗还魂取经洗清罪孽(西游记未解之谜txt下载)

西游记是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相信六小龄童老师演的电视剧版《西游记》是不少人心中的经典,吴承恩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留下不少伏笔和西游记里的十大惊人真相,至今还有许多西游记未解之谜尚未解决。看了西游记未解之谜不禁让人开始怀疑,我看的真的是西游记吗?

1、《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比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怎么就斗不过妖怪?妖怪捉了唐僧怎么就不吃?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经有什么作用?等等。于是,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说话象放屁。”

可是,作者吴承恩老先生会有那么弱智吗?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可见,《西游记》中有违逻辑的地方一定是吴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机”。那么,《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是在传“道”?或是在宏“佛”?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同样,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反抗,奋力,挣扎,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

因此,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西游记》既没有宣传道家,也没有宏扬佛法。而讲的是“造化”的故事,讲的是“造化怎样弄人”的故事。

2、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取来经干什么用?这个经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些曾是儿时看《西游记》时留下的种种疑问。

到如来佛那儿,当然取的是佛经,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动机,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

俗话说:“人无利,不早起。”人,一个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经过考虑,抉择的。凡考虑,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我们看有钱的愚僧是怎么说的: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穿上身就是长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

就是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尽管贵,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玄奘)受用。”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玄奘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推也推不掉的,躲也躲不脱了,只得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注意,他说的是“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

可见,玄奘法师压根都没有取经的愿望与念头。谈不上什么修行,也谈不上什么觉悟,更谈不上什么普度众生,仅仅只是因为我贪了你的小便宜,不得已要还你一个人情,那就只有替你卖一回命了!

3、唐太宗地府还魂

上回说了,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唐太宗要取这个经。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我们知道,普通人死了,都是由钩魂使者,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崔判官叫唐太宗办的这个水陆法会,有两大好处:

1、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就是恶,以前所行的种种恶,弑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也就改了,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还可以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这样,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4、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唐太宗办水陆法会,从本意上讲,并不是要宏扬佛法,这么大的场面,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信佛行善不作恶不危害大唐,这个目的,是百分之百的可以达到嘀!

这一点,唐太宗的心里是有数的,因为他完全有能力支配这场水陆法会在民间的影响力!

可第一点,唐太宗的心里就没有数了,你们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行?你们念的经究竟有多大的法力?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唐太宗绝对是半信半疑的。

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时候,菩萨跳出来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你办这的个水陆法会,根本就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仅仅只能做做样子,给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你说,菩萨这句话是不是说到唐太宗的心坎里去了?

此言一出,唐太宗心里的疑虑尽释,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便现出真身(进一步取信唐太宗),点化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好了!水陆法会也不做了,取真经要紧,待取来真经,再重做这场法会。

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如果仅仅只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劝化全天下人都来行善这一个目的,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圆满的达到了,也就不会稀罕什么西天的真经了,可事实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这个真经,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他要彻底地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做的孽,犯的罪,扫清心中的鬼。

5、取经难,传经更难

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谁肯去走一遭来?

观音菩萨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取经的最初缘由,是如来佛祖要传经,而不是唐僧师徒要取经,甚至没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经。这段提纲挈领的文字,数百年来竟无人读破,国人啊,太善良了,误把传经作取经。

如来佛祖要传他的经,要把他的经永传东土,难度其实是挺大的。

怎见得?是万水千山,路途遥远吗?不是,是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旨要,怠慢正宗。这是从正面描述的“传经难”。

6、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菩萨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遇到沙僧八戒悟空,可以看出菩萨惯用的三招:1.数落对方的罪孽,2.入我门下可脱罪,3.劝人行善。

菩萨到了长安大唐国。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

土地佬儿,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设在人间最基层的干部。他怕菩萨作什么?菩萨会来检查他的工作么?不会,菩萨既不是上司,更不是干部,一出家人而已。怎么这位基层干部怕她就怕成了这个样子呢?怕的蹊跷,怕的离谱,而且,把办公室都让出来了。

可见,在土地佬儿这位基层干部眼里,观音菩萨是个极厉害、极恐怖的角色!《西游记》中的恶人可多啦,观音菩萨未见行一恶,却叫人如此惧怕,由此可知,恶人并不可怕,比恶人还恶人的善人才叫可怕。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这么神秘!她想干什么?到底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怕走漏了?书中没有直接交代。这是《西游记》第八回的事,但后面紧接着的五回,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之后,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