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大智慧(九十四)

三、无明烦恼,是第三种烦恼

  无明烦恼主要是指权教菩萨还未断尽的烦恼。权教菩萨——没有真正证悟到心性的菩萨,虽然发了“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愿,行菩萨行。但在六度过程中还执着有六度可行,在行中执着“我是菩萨,我是在修行六度”。有“有所得的心”,还没有放下。所以在度众生时候未得大自在,所以他还会有障碍,召感变易生死。

  总结来说:推动我们凡夫造业、推动受苦的根源就是我执、无明,把它再详细的可分为三个: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

  对菩萨来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明了,不仅能“照见五蕴皆空”,且能了知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一切万法当体皆空,就能度脱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一切的苦厄自然度脱无遗。这里讲的“度一切苦厄”包括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苦,这是彻底的。我们把它合起来讲。

  “度一切苦厄”怎么解释?就是说:我们凡夫众生执着五蕴身心,就是一切受苦的总根源;现在用般若的妙观察智慧,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自然没有一切苦厄产生,所以就叫做“度一切苦厄”。

  这句话就是找到众生造业受苦的总根源。用什么方法度脱呢?就是用般若的大智慧,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自自然然就无一切苦厄产生。从苦的根源和结果,把这句话给大家做了一个解释。

《心经》的第二部分“色空分”

  前面是《心经》的“总持分”,是对全经概括综合来讲,接下来是《心经》的第二部分“色空分”,是详细具体来讲。

  色空分在经文里是这几句:“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空分的目的是破除我们的执着——“遣执”。

  什么叫舍利子?

  舍利子,这里是指人名,不是指佛祖舍利或其他高僧的舍利。这个舍利子,他的名字其实叫舍利弗,这个“弗”是梵语,译成中文是“子”的意思,所以叫“舍利子”。舍利弗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第一。

  “舍利”是印度的一种美眼的鸟,它的特点是眼睛非常漂亮,很大、很明亮。这种美眼鸟的名字叫秋鹭。为什么叫舍利子呢?是说舍利弗母亲的眼睛长得非常美,跟秋鹭鸟的眼睛非常相似,所以给她美称,称为舍利。他母亲叫舍利,以他母亲的名字来命名,叫舍利子。

  我们要知道他的名字来源。秋鹭鸟的特点是眼睛非常美,它的美并不单纯是好看、漂亮,是这鸟的眼光非常敏锐。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是代表智慧,一个人的眼光非常敏锐的话,代表这个人很有智慧。舍利弗在佛陀的大弟子里以智慧第一著称。

“色不异空”

  然后我们来解释“色不异空”这句话。

  我们首先要知道“色”是什么。“色”是指宇宙万有物质现象。我们可以说“色”即是一切万有的现象,不单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耳朵听到的。

  什么是“异”?“异”就是“别异”,就是不同的,或是“离”的意思。色跟空没有什么不同,色跟空没有什么别异。

  “空”有两个义:第一,从事上说,是“虚妄不实”、“没有实体”的意思。就像水中月、镜中花,都没有实体,都不可得。像猴子水中捞月,捞不到,还可能要淹死了。是一个假相,是虚妄不实的东西、没有实体的东西。第二,从理体上说,是“真空实相”的意思。

  对空的解释,在前面已经解释很多了。在这里我们简单地复习一下“真空实相”。所谓“真空实相”就是“空而不空”、“有而不有”的一种真空妙有的实相。真空实相有种种妙用,“空”和“有”是合在一起的。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九十四)

文章转自:禅宗文化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