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时代没有文字,那么,易经中八卦的方位是怎么确定的?(伏羲时代有文字吗)
文|晓生
易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孔子曾研易多年,并为易经作传,晓生认为在易经所有的注本中易传是做的最好的。
在易传的系辞中,孔子在描述八卦的方位时有一句话:“天地定位,雷风相搏,山泽通气,水火相射”,晓生觉得这句话太重要了,它直接表明了伏羲八卦的方位,为后世研究易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伏羲时代没有文字,那它的方位是怎么确定的呢?
我们现在看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远古的伏羲时代则不然,因为那时候没有文字,更不要提方位名词了。那靠什么确定方位呢?晓生认为虽然那时候没有文字,但是古人的方向感还是有的,我想伏羲就是根据方向感来确定的八卦方位,那问题又来了,伏羲是怎么根据方向感来确定八卦方位的呢?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用到我们的想像力和推理能力了。
我们想像一下伏羲时代的生活状况,那时候的人类饮毛茹血,穿的是兽皮、树叶,住的是山洞、草屋,山洞也好,草屋也罢,在选择住地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注意两个条件:阳光和水源。
有人说了,你这是养花呢?还阳光、水份?那不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吗,其实,在晓生看来,伏羲时代的那拨人活得还真就和植物差不多,可能还不如植物呢,至少植物寿命长啊,它们还不用担心食物呢,不说这个了,总之古人经过长期摸索发现,“近水向阳的高地“最适合居住,这个好理解,水是生命之源,一天不喝水就拉不下粑粑,两天不喝水开始老眼昏花,三天不喝水就直接火化了,什么?喝饮料?你可拉倒吧,比我还没正事呢,哪儿有饮料?
接着说“向阳”,向阳有两个好处,一是有阳光照射,房屋内不会潮湿,少生很多虫子,也能少得风湿病啥的,那时候的人能在睡觉的时候晒个太阳就感觉很幸福了,那幸福指数比现在做日光浴都高。二是伏羲生活在黄河流域,冬天特别寒冷,我国又是典型的季风气候,越是冬天北风越大,向阳的话冬天不会吹进冷空气,否则,那些冷空气全给浪费了,因为那时候人观念落后,还不知道西北风能喝。“高地”就不用说了,把房子建在洼地里,一场大雨房子变“岛”了,推开窗子:哇,海景房,那场景,也是挺醉人的。
近水、向阳、高地,这三个原则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坚守,只是水变成了路,道理一样,就是为了方便。
那么,说了这么多关于房子的事,这和八卦的方位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很大关系了,你想啊,伏羲住的那么差,他还是老大啊,你说当时的生存环境得有多差,为什么会那么差?因为生产力低下,说白了就是科技落后,既然科技那么落后,那伏羲确定八卦方位的时候就不会用什么高科技手段,指南针、定位仪啥的一律没有,那靠什么呢?靠感觉,不,靠直觉,说直觉显得高大上些,那他的直觉是怎么来的呢?
我想,伏羲立卦应该是在一天中最温暖的中午时刻,对着他最崇拜的太阳,来给他这些八卦排排队的,怎么排呢?
抬头一看,天最高,也最厉害,为什么厉害,因为天上有雷电啊,谁也干不过啊,并且,天不下雨人类就全都没得吃了,真的是靠天吃饭,所以把天排在了最上面。
又看了看脚下的地,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以后还得靠它生存啊,也很重要,所以排在了天的下面。然后看了看左手边,也就是东方,太阳就是从那边升起来的,太阳实在太重要了啊,如果没太阳,这地上也长不成庄稼啊,那排第三吧。
到了右手边了,也就是西方,那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太阳一落山,天可就黑了,野兽开始出来觅食了,人类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野兽的食物,这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候,所以那个方位很不好,很危险,但是呢,所有的河流又都是从那边流过来的,没有水那还玩什么啊,全玩完了啊,那个方位也很重要啊,所以就把代表水和危险的坎卦立在了右手边。
就这样上、下、左、右的方位出来了,它们分别是乾、坤、离、坎四卦。那什么时候出现的东南西北等方位词呢,反正甲骨文上就有,它的出现可能比甲骨文更早,也可能伏羲让仓颉造字不只是传说。
是不是感觉很扯,扯就对了,其实,有时候想想,孔子的易传何尝不是扯呢?只是他是假装认真的在扯,我们是不假装,真扯,但如果细想的话,我们的这种扯反而能让你更了解真相。
以孔子的才华和所处年代,他应该完全有能力按原意解读周易,可是他没有,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道不轻传,天机不可尽泄,所以他做易传行文比较隐晦,我们没能领会要义,二是为了儒家思想的需要,他把周易中关于占卜的大部分内容去掉了,至于真相如何,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好了,就不接着扯了,再扯的话又该有人骂街了,不过说认真的,伏羲立卦的时候,没有文字,即便是仓颉造字也是他立完八卦后的事了,所以我还是觉得,他当时就是靠直觉确定的八卦方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