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解惑,详解斑马种类及其亚种
斑马分为三种,细纹斑马、山斑马和平原斑马,它们的亚种分类容易混淆,这里我就几种斑马的种类和亚种做个特征区分,让大家能较为容易地分辨出亚种。
相对于羚羊和鹿的亚种,斑马的亚种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稍加留意和关注,就能看出端倪。
一、细纹斑马 Grevy's Zebra(Equus grevyi)
细纹斑马,又称格莱威斑马,分布在非洲东部和东北部的大型斑马种类,目前仅存在与肯尼亚和少量在埃塞俄比亚境内。
细纹斑马是最大的野生马科动物,肩高140-160厘米,体重350-450公斤,比其他两种斑马大许多。
它们有着超出比例大的头部,全身斑纹较细,紧密排列,直到臀部还是很细的条纹,下腹部为白色,斑纹没有连接到下腹部,背部有黑褐色背脊纹连接到尾部,并有竖起的鬣毛,臀部上方、背脊纹两侧的条纹不见了,变成两块白色狭长区域,四肢也长有密集的横纹。
目前仅存数量不到2500匹,绝大部分生活在肯尼亚北部,桑布鲁保护区可以见到,处于濒危状态。
雄性一般独居,雌性成群生活,雄性占领最好的领地,和进入领地的雌性斑马交配,生活在较为干燥的荒漠草原和灌木丛。
二、山斑马 Mountain Zebra(Equus zebra)
山斑马体型和平原斑马大小相似,肩高115-150厘米,体重240-380公斤,最大的特点是有个突出的喉结,从肩部到腰部的条纹很像细纹斑马的竖纹,臀部开始变成类似平原斑马的横纹,背脊纹较细,下腹部也是白色,黑色条纹没有在下腹部连接,四肢到蹄子的横纹密集完整。
山斑马根据斑纹不同
分为两个亚种:
开普山斑马-指名亚种
Equus zebra zebra
分布于南非最南端的开普省,目前数量为1500匹左右。
哈氏山斑马
Equus zebra hartmannae
绝大部分都分布于纳米比亚西部干旱的荒漠草原,目前数量还有25000-30000匹。
两者的区别是:
1、开普山斑马后颈部与前额的鬃毛较短;
2、开普山斑马的黑色条纹比白色粗,特别是臀部黑色条纹很宽,比白色部分粗很多。
哈氏山斑马的颈背部的鬃毛较长,前额鬃毛也像平原斑马那样较长,条纹明显比开普山斑马细了许多,并且臀部的白斑明显比黑斑大一些,一般看臀部白斑大的基本上就是哈氏山斑马。
由于哈氏山斑马大多生活在沙漠边缘的荒漠草原地区,所以很多身上的白斑部分带有土黄色。高耸的鬃毛和臀部白色条纹明显较大,而且全身的黑色条纹较细,因此可以辨认出是哈氏山斑马。
三、平原斑马 Plains zebra(Equus quagga)
平原斑马是斑马家族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多的亚种,从北到南苏丹,南到南非开普省几乎都有平原斑马的存在,总数达到50万以上,其中70%以上都是格兰特斑马。
平原斑马分类有好几个亚种分法,这里按照最复杂的八个亚种分法一一列举:
- 伯勒亚种(E. q. borensis),布于肯尼亚西北部、埃塞俄比亚和南苏丹。
- 格兰特亚种/勃氏亚种(E. q. boehmi),分布于肯尼亚南部、坦桑尼亚北部、 乌干达、卢旺达等国。
- 克氏亚种(E. q. crawshaii ),分布于赞比亚鲁安瓜河以东。
- 查普曼亚种(E. q. chapmani ),分布于博茨瓦纳北部(乔贝河以东)和东部、津巴布韦西部 和南非东北部。
- 布切尔的亚种(E. q. burchellii ),分布于南非中部夸祖鲁省。
- 斑驴(E. q. quagga),灭绝,曾经分布于南非开普省。
- 达玛亚种(E. b. antiquorum),有的分法将该亚种归入布切尔亚种——分布于纳米比亚东部、博 茨瓦纳西部、安哥拉东南部。
- 塞卢斯亚种(E. q. selousi),有的分法将该亚种归入克氏亚种:分布于赞比亚东部、坦桑尼亚东南部、莫桑比 克北部。
平原斑马肩高127-140厘米,体重175-320公斤。一般来说,最南端的亚种比东部的高大强壮,斑纹是东非的亚种最宽,中部亚种最细,越往南黑色斑纹约细,白色部分越多,特备是四肢的条纹约少,到最南端四肢和臀部几乎都没有条纹了。
先介绍最北端的亚种
伯勒亚种(E. q. borensis)
分布于肯尼亚西北部、埃塞俄比亚和南苏丹,该亚种最大的特征是鬣毛是各亚种中最短的,看上去像没有鬣毛,前额的鬣毛更短,像是秃顶。
身上的斑纹和格兰特很相似,斑纹较宽而且少,黑白条纹都很宽大,臀部大块黑色条纹之间很少有浅色细纹,部分个体有细纹,四肢的条纹非常密集一直长到蹄子前。
南苏丹博玛国家公园里,有伯勒亚种最大的种群, 它们和白耳赤羚一起迁徙。
格兰特亚种/勃氏亚种(E. q. boehmi)
分布于肯尼亚南部、坦桑尼亚北部、 乌干达、卢旺达等国。这种斑马就是东非食草动物大迁徙的主角之一,也是纪录片中最常见的一种斑马。
它们是条纹最完美的斑马,和伯勒亚种类似,但是额头上的鬣毛比较旺盛,躯干的黑白条纹数量较少,但都很粗, 粗度基本一样,在下腹部连接,少数个体在白色条纹上有浅色的细纹,四肢的条纹也很密集。
年幼的斑马鬃毛为咖啡色,成年后逐渐加深为黑色或黑褐色,少数个体的白色条纹略带浅黄色。
它们的数量占到了平原斑马总数的70%,多达近35万匹,坦桑尼亚全国的格兰特亚种就有26万匹以上,最大的种群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近20万匹。
克氏亚种(E. q. crawshaii)
分布于赞比亚鲁安瓜河以东,分布于南鲁安瓜国家公园内,栖息于茂密林地和灌木丛地带,也没有大规模迁徙的习性,属于林地动物。
该亚种有着平原斑马中较为细密的条纹,条纹数量是格兰特亚种的两倍,最粗的黑斑是在臀部,黑斑稍大于白斑,也有的个体相反,四肢也有密集排列的黑色条纹。
其实和塞卢斯亚种非常相似,所以有的分类将两者合并,而且这两处的角马亚种原本也是两种,目前也合并成一种,两亚种的生境很相似,而且条纹一样密集,基本很难看出区别。
塞卢斯亚种(E. q. selousi)
分布于赞比亚东部、坦桑尼亚东南部、莫桑比克北部,该亚种的条纹也非常细密,从颈部到躯干再到四肢,都是细密排列的条纹,臀部的黑色条纹最粗,并略粗于白色条纹,栖息地也是密集的林地和灌木丛林为主。
可以看到和克氏亚种很相似的斑纹,两者合并还是比较可行,IUCN也将两者数量合起来统计,总共也不过2万匹左右。
再往南就是进入博茨瓦纳北部和津巴布韦,这里主要分布的亚种是:
查普曼亚种(E. q. chapmani)
分布于博茨瓦纳北部(乔贝河以东)和东部、津巴布韦西部 和南非东北部,总数约在7-8万匹。该亚种是格兰特和达玛之间的过度,从查氏亚种开始,往南的大部分斑马的躯干部分开始两条黑斑之间的白斑明显较大,并且还有一条褐色细纹,颈部和躯干也逐渐从灰白色变成浅黄褐色,四肢的条纹变得细而稀疏了,内侧几乎没有条纹。
查普曼亚种有的个体没有褐色细纹,非常像格兰特,而有的个体四肢的条纹开始变得细且少了,所以有时候会和达玛亚种(E. b. antiquorum)混淆,所以大家在辨认这两个亚种的时候主要看臀部和四肢的斑纹有没有褪化严重,除了黑斑之间的褐色细纹外,如果臀部和四肢的条纹还算较多,绝大部分是查氏亚种,如果臀部就开始斑纹变少或者褪化,四肢斑纹很浅且数量极少,那很有可能是达玛亚种,但如果臀部就开始斑纹变得很细或褪化,那就是布切尔的亚种。
还有辨认照片的时候要看下地点,博茨瓦纳乔贝国家公园、津巴布韦东部万基国家公园、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斑马基本上都是查普曼亚种,多观察几次这些地点的照片,基本上可以辨别清楚。
博茨瓦纳乔贝国家公园
津巴布韦万基国家公园
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
乔贝国家公园的迁徙群
越往南褐色横纹就越深,四肢的横纹细但还是较多,也有个体黑色条纹较细,四肢斑纹较少。
查普曼亚种往西南部,就是博茨瓦纳西南部卡拉哈里和纳米比亚境内,这里是:
达玛亚种(E. b. antiquorum)
分布于纳米比亚东部、博茨瓦纳西部、安哥拉东南部(有的分类将该亚种归入布切尔亚种)。
该亚种主要栖息在较为干燥的荒漠草原,从卡拉哈里沙漠到埃托萨干燥的盐碱地,但是依然非常强壮肥硕,所以下腹部和四肢的斑纹都褪化得很浅,四肢的条纹非常稀疏,条纹已浅至褐色,小腿部分几乎已无条纹,而且躯干的白色底纹几乎都成为黄褐色,而不是格兰特那种灰白底色,臀部的黑色条纹之间的褐色细纹已经变得非常明显。达玛亚种总数在8万匹以上,其中4万生活在纳米比亚境内。
虽然颈部和躯干的黑斑较粗,但是四肢的条纹已经褪化到很淡。
有的个体躯干比较偏白,没有黄褐色,有的四肢条纹还比较明显。
查普曼亚往南则是
布切尔的亚种(E. q. burchellii)
分布于南非中部夸祖鲁省。很多都把达玛亚种说成是布切尔的亚种,并且将两者合并,其实真正的布切尔的亚种只分布在南非境内,布氏亚种最大的特点是黑色条纹都很细,并且脸颊到喉部、胸前和臀部到四肢条纹基本全部褪化,仅有几条淡淡的横纹,特别是臀部下半部几乎无条纹。但不是所有个体都是四肢白色,黑色斑纹之间也有浅褐色细纹,而且有的个体条纹和达玛亚种一样,几乎无法区分,所以这也是布氏和达玛合并的原因之一,布氏亚种也成为雅斑马。
布切尔的斑马的脸颊的条纹细且不完整,胸前、下腹部和臀部,还有四肢几乎为白色。
有的条纹虽然很细,但是四肢还有少许横纹,有点像达玛亚种。
布切尔的亚种再往南就是开普省
拟斑马/斑驴(E. q. quagga)
不但四肢几乎为白色,整个躯干部分几乎都变成了黄褐色或浅褐色,肩背部还有少许淡淡的斑纹,虽然已经灭绝,但是专家仍在用布氏亚种试图培育出拟斑马。
斑马种类到此介绍完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个全面的参考,能够从条纹辨别出亚种,并且还能猜出大概的地理方位和国家公园,以上如有不足和疑问,欢迎指教:)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