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道德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山村破道观一位神秘老道士,给我讲《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说的不亦乐乎我也听不懂不知道对不对,只好分享出来。

多年前我去一个小山村走亲戚,亲戚说,我知道你对佛啊道啊有兴趣,我们这有个小道观,叫做“天真观”,虽然小,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你有空可以去看看。

我一听当然来劲了。于是马上前往。去到一看,果然久旧。木柱子都开裂了,也没有红漆装饰、香火稀松,并无人客流连。青瓦灰墙,饱含沧桑。中间供奉着三清祖师,却没见道士。

我随便瞎逛了一圈,到了旁边一个太岁殿,供奉着各种太岁将军。只见那个殿后面,坐着一位老道士,长须冉冉,正在眯着眼打瞌睡,手上拿着一本书,上面写着《易经、道德经合刊》。

我一看,觉得有点意思,这时候他也醒了,睁开眼看了我一眼,说道:拜太岁吗?八块钱。

我说:八块钱倒是有,但不能白给。你给我讲讲你手上这本书上,这易经和道德经,到底有什么区别。讲得好,我就给钱。

他笑笑:你看现在我们赚香火钱多么难,好不容易来一个人吧,要给钱还得讲课聊天。也罢也罢,这种世道,也只能如此了。

贫道就给你略说一说吧。

《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说起来洋洋洒洒,好像一匹布这样,就太长了。


我简单说就是啊,这两个都是浓缩药丸,但药效都很大。都是可以治疗大病的。但是治疗的方法不一样。

我问:这个说法倒是清奇,这两个是治疗什么病呢?

他说:治疗无明之愚痴啊。治疗生死大病啊。

《易经》浓缩了宇宙和生命最高智慧,《道德经》同样也是这样,大家都是宇宙生命最高智慧,可是还是有点不一样。

《易经》出现的年代比较早,按照现在的记载,是几千年前,可是如果按照我的理解和了解,这东西至少是一万年以前就有的。也有可能啊,不是咱们这一劫的世界写出来的。

这个里面的智慧太精妙太精准太高超,应该说是地球上最科学的一本著作了。

我问:这不就是个算卦的书吗?


他笑着说:你不懂可不要乱说啊,这本书,是个终极科学浓缩教程。搞懂了,大千世界无一不晓。

它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这个基本体系出发,把所有万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都纳入这个浓缩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好像是一个齿轮,可以带动一个巨大的系统运作,又好像是一个种子仓库,各式各样的种子都能发芽。

它也像是一个超级巨大的计算机,比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都厉害,可以说整个易经,就是一台和宇宙大道同级别的同步同频模拟计算机,它可以模拟算出任何你想要的答案。

并且演示所有的一切。

当然,真正懂得这台计算机的人,极其的少。大家都是一辈子一辈子来研究,也只是得一个皮毛。

而《道德经》这个浓缩药丸,则是一本大道说明书、和修道总指南。

这样对比,《易经》更像是致用的工具书,《道德经》则更像原理说明书。

道德经是在用极其精简妙要的语言阐释:道。这个东西。

他写了五千字,都是在谈同一件事。

他等于写了一本书在精要回答道、悟道,行道是什么境界?

我问:我一直以为道德经是在教人以道之德去教化天下的书。

他说:里面是有这样的内容,但是这其实是说在行道。很多时候写的是治国之道,实际上和个人的修为很有关系。

老子说:治大国如同烹小鲜。在他的体系里,你不能把大小分得太清楚,他说大,其实也在说小。他在说治国,其实你可以当成个人修行看。这个需要去悟,没有老师可以教你,即使一句一句给你解释出来,你也要自己去悟。

我们道观里原来有个祖师爷,一辈子就是拿着一本《道德经》修行得道的。

他抓住那些要领来做,比如致虚极守静笃。这是极其实在的修行方法指南。

比如“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非常明确的道境诠释。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道德经,也都够他修行了。几乎所有的道理都在里头。

老子是个很贴心的大师,他写东西虽然字数少,但是却不厌其烦嘱咐大家,你看他提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这是教你有心修道的人,要勤而行之,也是给你自己去检验自己的程度,你是个什么程度,如果你觉得若存若亡,你就是个中士,你还有进步空间。

这些东西都是一片苦心啊。

你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种说的多么精妙啊。有感悟的人,能用四个字去成就无为自然的心性。

我问:那,《易经》和《道德经》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为啥作者这么有才华呢?

他说:这不是靠才华的,才华和这个没有半点关系,这是得道之人的智慧流露,从清静自性中流露出来的。

《易经》大家都认为不应该是我们这个文明所能有的东西,很可能是上一个文明留下的智慧宝典。用这样的浓缩方式延续下来。

《道德经》则是老子自性智慧的流露,不是他大脑里的东西,而是他清静本性中的东西。

这两本辉煌伟大的著作,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根,是命根子。每一个中华子孙,都应该知道和尊重。

《易经》的易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子。可以溯源的核心。《易经》发展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乎都是从它那里衍生出来的。

易的法则、变易的规律,不易的主旨,构成了中国文化数千年运作的基本体系。

数理象的科学结构,也奠定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的基本逻辑。

各朝各代实际上对易经的运用都非常地核心。掌握这个东西,即使是三分之一的智慧,也能治国平天下了。

再加上《道德经》的辅助,其实一个合格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或士大夫,都应该是对万事万物的运作运行道理逻辑都一清二楚的。这就叫做心中有天地,这才叫格局。宰相肚子里能撑船,这还只是勉强的肚量。

有格局的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生命的来路、行路、去路,都明明白白地。这才是我们开创了怏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的核心。


我听完,马上掏出八块钱,给了他。他笑着说:这八块钱赚地可不容易啊,说的贫道嘴皮子都干了。

#####

个人认为,如果说《易经》是总章,《道德经》就是细则;《易经》是公式,《道德经》就是公式的演变之一;《易经》是神,《道德经》是形……《道德经》是《易经》哲学思想的解释和阐述。

由《易经》发展、启蒙、衍生的学文、学科众多,从天文地理,到医学伦理,可以说,整个中国历史,自古至今,都在延承着《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的哲思并不是道家独享,当然也并非是江湖术士的闭门绝技。

很多人认为《易经》是骗人的东西,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全是错,确实有投机者用《易经》招摇撞骗。但这不能说《易经》是骗人的,任何一种学问和技术,其本身并没有对错善恶,给它这种定性的是人,这就如同一辆汽车,可以给生活带来便捷,同时也会带来伤害,甚至死亡,我们不能说这是汽车的错。

《易经》本身有易理和术数之分。现在大部分人只知术数,却不通易理。术数是什么?简单说术数就是占卜,看运势,占吉凶……

道学尚浅,浅尝辄止,不能体会更高境界,借读过的几个字,占过得几个卦说一下感想。术数本身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神秘,甚至可以说很简单。占卜也是用于日常来的,谁好了坏了,谁赚了赔了,谁又分了和了,有些人不用占卜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为什么?因为万事总有一些症状和规律,善于思考生活的人,或者是年龄大的人,都会修炼出这种本领。《易经》的占卜就是如此,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实,术数占卜,最终用到的就是易理,刨去千变万化的表象,在本质上往往是一样的。占卜是认识人生的一种方式,却不是唯一方式。易理,是《易经》总结出来的世间的规律法则,是术数的依据,但易理并不仅仅属于术数,不仅仅用于占卜。

术数,易理,这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为参照,互相证明解释的。现在人急功近利者多,很少能静心研究易理,却总投机于术数占卜,总觉得后者可以更快的给出答案和启发。其实不然,因为没有正确逻辑支撑的占卜,很可能给出的结果是错的。

简单说术数占卜骗人,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占卜,也更不了解《易经》,这世界很多东西都不是以“对错”作为标准的。

再看《道德经》,在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中,很详细客观的介绍了这本五千万经书。许先生说,这本书是一本“合集”,其中混杂了诸家之言,所以,这并非是道家,更不是老子的著书。但是,这并不妨碍《道德经》的经典,正如之前所言,世间大道总是相似,经书汇集各家经典,足见其概括性。

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易经》和《道德经》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太容易把这个问题想复杂了。《易经》作为百经之首,其后自然有诸多追随者和发展着,就像我赞同某个观点,定然也会从各方面来引证证明它的正确性,《道德经》就是这种“引证”。这即使两本经书的区别,也是二者的联系。

至此。

#####

謝谢相邀!

《易经》与《道德经》的本质区别有三点;

一是《易经》是一部古先贤的集成学术经典,并非某一作者之著,是先贤们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一部巨经,并将继续推进下去。

虽然《易经》的开始实质来讲,仅是一册占仆的书籍,但它的奥义并非仅仅占卜。对易理的理解与个人的水准和髙度有息息相关;不冋人的见识、经历、学问、道德标准以及世界观的认识等诸多方面而确定。

而《道德经》是老子独家之言,经中有易学的痕迹存在,但《道德经》已有了自己的灵魂,可以说是以治世和精神层面一部经典。

二是《易经》与《道德经》两者在面市的时间有区別的;但不可否认老子是了解《易经》的;只他们两一者中心是有区别的;《易经》是以“易变”为契机而通玄,而《道德经》则以“无为而静”

通真。

三是《易经》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他是一部日常生活百科书,有广泛的实用性,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对大众的具体生活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道德经》是一部哲学理论治世经典,同时也是部仙道的修炼经典。对人类社会教化和精神寄托,心灵净化有非常的意义。

《道德经》与《易经》可以讲同根但不同源,同流而不同道,它们的普世观是有很大区别。

(个人见解,谢谢)!

#####

题主,您好。个人认为《易经》与《道德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两点:一是宇宙生成观,二是两部经书基本精神的侧重点。

一、《易经》

几千年以来,关于《易经》,人们所指不一,众说纷纭。一般以为,《易经》包含《连山》《归藏》和《周易》,但是《连山》《归藏》已失传,所以我所理解的《易经》是《周易》本经和易传(《十翼》),易传分别是《彖传》上、下;《象传》上、下; 《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周易》本经本是中华先民为探索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而集成的一部占卜之书,易传《十翼》的出现,让它从占卜之学上升到哲学,与《圣经》、《古兰经》、《吠陀经》被雅思贝尔斯誉为影响世界文明的四大元典。《易经》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头与根本,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中华文化的基本走向。

二、《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五千言》,作者一说为老子,一说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的思想而成,为道家学派的集体创作成果。

这部著作主要记录了春秋时的著名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易经》媲美的伟大著作之一,它集中讨论了修身、治国、养生等道理,是中国古代最为推崇的“道法自然”学说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是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中国古代名著,在中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易经》与《道德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1、《易经》与《道德经》的宇宙生成观不一样

(1)《易经》的宇宙生成观

《易经》关于宇宙生成理论的核心是太极两仪宇宙生成观。《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唐代鸿儒孔颖达解释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列子》曰: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极”指的是天地伊始的“混沌”状态,《易经》认为这是宇宙的本源。

根据《易经》的阐释,宇宙生成的公式是:无极——太极——阴阳——四象——八卦(万物)。阴阳互动是天地万物的行规律:阴阳交错、对立统一的物质世界就是宇宙,宇宙由阴阳互动推荡前行。

(2)《道德经》的宇宙生成观

《道德经》也涉及阴阳,但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道通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公式生成万物。根据《道德经》的阐释,宇宙生成的公式是:道——一——二——三——万物。“道”是宇宙的本源。

至于“道”,这大概是中国哲学中最抽象的一个概念,《道德经》说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是对立而统一循环不息的,以自然而然的状态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

2、宇宙生成观不一样,《易经》与《道德经》强调的基本精神就不一样

1、《易经》蕴含的基本精神是“易”,强调万事万物无时不刻都在变化发展。

《易经·系辞下》说: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经》的这一说法,可概括为“易”,即天地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而且天地万物在存在过程中,只有顺应变化发展这个规律再加以变化才能长久地存在。

2、《道德经》蕴含的基本精神是“道法自然”,强调万事万物都应该按照“道”的法则来运行。

《道德经》认为,虽然“道”产生了万物,万事万物都应该按照“道”的生存模式来运行,“道”则按照它自身的运行轨迹来运行,它是客观存在的,“大道无情”,不会因为任何事情的存在或者衍生而改变自己。

《道德经》这个观点蕴含的基本精神是,万事万物都应该按照客观的自然规律来运行,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应该遵循客观规律。

所以,《易经》强调的是变化发展,《道德经》强调的是遵循客观规律。两部著作的基本精神侧重点不一样。

结语

我们在深入了解《易经》和《道德经》的时候会发现,《易经》包含的道理无所不及,而《道德经》包含的只是《易经》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易经》像是一部总论,而《道德经》则是分论之一。

《易经》和《道德经》虽然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更多的是区别,它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宇宙生成观不一样,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不一样,由此,这两部著作蕴含的基本精神也不一样,一个强调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一个强调万事万物发展应该遵循客观规律(道)。

#####

《易经》群经之首一直流传至今,是一本包罗万象阐述自然规律宇宙万物规律的书,古人知晓了书中 规律而用于推演占卜,所以大多数人以为易经是算命占卜用的书,其实易经是伏羲氏,一画开天的太极阴阳八卦图,后经过周易不断地去整理归纳的万事万物宇宙规律的书,很多人都误解为易经是不太敢去看的书,感觉读了这些书就会有不好的事情所发生,其实则不然,易经是讲自然规律万事万物规律的,我们去读的话会学到很多的自然规律和知识,从而会明白很多的道理,建议我们看易经之前先去看易传,这样会比较容易看的懂

《道德经 》是老子一生的心血去写的一本道德思想的书,这本书是讲天地人运行规律的,老子根据这些道法自然的规律去得出的结论结果,用文字把它归纳出来的道理,警示后人,让人走正道,心存正念,善念才能真正地知道:道的规律,德的思想,在去做一个真正明白道理道德的人

《易经》和《道德经》的本质区别是:

《易经》是讲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归纳到一点也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德经》是通过这些运行规律而归纳出的天地人的规律道理

这两本书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道德经》是让人效法天地,\"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现在人讲的大道至简,就是万事万物一直是变化的,但有一个是不变的,那就是道,所以明白了道,就能去理解很多万变的现象

介意我们看《易经》先去看《易传》, 看《道德经》先去看《论语


#####

《易经》是我国传统的经典之一,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哲学。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的影响都很深刻。因为它的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所以一般人认为它只是一本“算卦的奇书”。

《道德经》是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堪称我国著名的“国学”。《道德经》的内容含盖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多个学科,体现了我国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毛主席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我觉得《易经》和《道德经》不能相提并论。《易经》虽然创造了阴阳太极和六十四卦,但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影响,远没有《道德经》深刻。最起码在国学方面,《易经》远没有人们对《道德经》的重视程度。它们最本质的区别,我觉得可能就是“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吧?

#####

易经通篇有多少个字?道德经有多少个字?易经有六十四卦,道德经没有。最浅易的区别是,学了易经你就能给人算命赚钱,有能发家致富。道德经学了什么也不会,只能讲些人人烦的道理,别人还以为你是个疯子。

#####

关于《易经》与《道德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我个人理解,易经就是《周易•系辞》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它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之三才,而以人为根本。那么;

周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周易》以六爻而构成六十四卦。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这两卦是《周易》中最主要的两卦,也是阴阳哲学的基础。

2,《周易》的主要内容是“经”和“传”两部分。经的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而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皆趣。下面再说传;

3,“传”实际上是阐释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等。因其阐发经文大意,如本经之羽翼,被称为“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4,古人用它预则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和事。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上看似是算命先生,其实不然。因为天,地,人三才,各具阴阳。它是以阴阳来阐释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世界上千姿百态,和万物的变化,都是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你若不信?我给你将《易经》中的经典名句作为证实。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就说明,常年积德行善的家庭,一定会有很多福德,多到自己享用不了,还能留给自己的子孙享受福德。而不积德行善的家庭,就会有很多的灾难,甚至自己的子孙也会遭到祸殃。

经常做坏事的人,就会遭到报应。就象俗话说,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不如积阴德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我们积德行善,和做恶事就是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

2,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是颠沛流离,也应该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就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这句话在民国的时侯,被清华大学任教的梁启超,引用在《论君子》的演讲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后来这八个字,写进清华的校规里面,变成了清华的校训。也可以解释为,对他人宽容厚道。

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意忘乱。

当君子安定时,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机。当生存时,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时,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这话也可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论做人做事,都要有安居思危的智慧!不论何时,不能没有危机意识。不仅防患于未然,还能变压力为动力,使人一直进步。

对此还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一下,易经里面的智慧,作为人生言行的指南。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则是以“道”为核心的“道法自然”。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应该是与自然相一致,协调,不能违背自然的和谐。他主张统治者应实行,“无为而治”。无为即是顺应自然,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顺应民心治理天下。道家的思想倾向于出世,是超然物外的。道德经也有很多经典名句,下面奉献给题主。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由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儿做起来的。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就是;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人。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首也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关于《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还有很多很多。都是一些富含哲理的句子。老子不愧是哲学家。

结束语

《易经》与《道德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易经是以阴阳解释,万物的发展和变化,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和事,乾为纯阳,坤为纯阴,万物的变化与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

道德经是以“道”为核心的,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和谐,顺应民心治理夭下。这就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

说真的以前想自学易经来着,因为我学了梅花易数,得好好看看易经,结果看了南怀瑾译的易经之后还是一脸懵逼。。。。。不过还是讲一下吧。

一、相同点:

1、都有阴阳理论。

《周易》中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讲:“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人与义。《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

2、都揭示了世界万物的来源。

《周易》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于四时。”“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近取诸物,远取诸身,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3、都提出万物之间相互转化,物极必反的哲学观点。

《周易》中讲:“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鸣谦,上用行师征异国;君子暴变,小人革面”。“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道德经》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莫大于轻敌,故抗兵相若,衰兵胜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都提倡谦让、诚信、团结的思想。

《周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括囊,无咎无誉。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无平不颇,无往不复。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君子如遁,小人否也。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君子以恐惧修身。”“众允之,志上行也。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有孚发若,信以发之也。君子以恐惧修身。”

《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圣人为腹不为目。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曲则全,枉则直。轻则失根,燥则失君。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绝学无忧,小国寡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以其中不自大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五十五章:“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是说不急功近利想一下子就能成就大功业,因此反而能成就大功业。

5、都提出吉凶祸福理论。

《周易》中说:“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犹虞之象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二多誉,四多惧,近也;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观我生,君无忧。有厉利己,不犯灾也。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艰贞无咎,勿惕其孚,于食有福。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和大怨,必有余怨,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祸莫大于轻敌,故抗兵相若,衰兵胜矣。”

6、都论述领导方法和才能。

《周易》中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故万人观而乐之。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益盈虚,与时偕行。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益,损上益下,民乐无疆。君子以君善则迁,有过则改,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故能成其私。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都提出做事的基础很重要,要循序渐进。

《周易》风天小畜卦卦辞说:“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此卦辞是说:雨不是突然就下起来了,而是靠长时间的聚集乌云,乌云聚集越多,雨下得越大。但是在乌云还没聚多之前雨是下不来的,雨下不来,不能恩泽四方,只能在自我的一小块地方上空活动。这就是说无论做甚么事,要一点一点地聚集力量,在力量没有充足之前不要有大的行动,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展示。要厚积薄发。

《周易》渐卦初六爻辞曰:“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意思是进取不应急功近利,而要循序渐进,还应坚守正道,才会有利于进取发展。循序渐进就如同鸿雁一只一只地飞落在水边。年轻人需要磨练,有点怨言也没关系。只有这样,才会不犯错误。鸿雁起落是一只接一只的,所以有“雁行有序”之语。这就是说年轻人求进取应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不要心急。

《道德经》五十五章曰“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就大的功业,要从细小之处的一点一滴做起。天下难于解决的大事必定由易于解决之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事必定由细小之事积淀而来。

二、不同点:

1、《周易》中多君子,《道德经》中多圣人。

《周易》中多次提到“君子”一词,比如:“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君子如遁,小人否也。小人用壮,君子用罔。

君子以君善则迁,有过则改,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涣有丘,匪夷所思。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圣人,比如:“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故能成其私。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比喻不同。

《周易》中的比喻大多选择战场、狩猎、竞争、祭祀方面的动的物象,大多是动物龙和狐狸等。比如:“困龙的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其道穷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是说小狐狸快要渡河了,尾巴被打湿,不利。“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牵羊悔亡,闻言不信,其行次且,位不当也;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道德经》中的比喻大多选择静止平静的物象,主要以水和婴儿为主。比如“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知其雄,守其雌。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高亨先生解释水至少有九个特点:1.能利万物;2.大公无私;3.甘处卑下;4.不与人争;5.心胸深远;6.言而有信;7.应时而动;8.执政则善于治国;9.有办事才能。老子常常通过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车轮等具体物象,来表达抽象的道理。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有车之用,有器之用,有室之用。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动静不同。

《周易》中特别强调“动”的思想理念。是绝对的运动,《周易》中只有运动起来万物才能健康发展,生命在于运动。“小往大来,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内君子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益晒之,兑以说之,坤以藏之。”

与《周易》相比,《道德经》则是强调一种“静“的境界。讲究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修身、养生”

“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基本思想有异。

《周易》基本属于儒家思想。《道德经》属于道家思想。重视无欲、无为、无用的巨大功用。

5、关于学习的认识有区别。

《周易》的思想是大力提倡学习的,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愉快学习。“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道德经》则提倡“绝学无忧,小国寡民”的思想。老子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绝学无忧。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

  《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区别是:《易经》里多是唯心的东西,《道德经》多是唯实的东西,这也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