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密宗八大明王(佛教:密宗之“秘”)

密宗,又称真言宗,亦称瑜伽密教,原为印度佛教的一个通过持诵密咒来破惑证真获利求福的教派,大约在7世纪时才开始系统化并且形成哲学基础。虽然8世纪密宗才正式传入中国,但是,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翻译了一些简单的咒法过来。东晋南北朝时期,来花僧人不断增多,他们也往往也传译一些密咒。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盛行的主要是小乘佛教,后来逐渐转为大乘佛教。大乘教内掺有许多密咒,因此,随着大乘佛教的流行,密咒也在中国佛教界传播开来。

密宗在中国成为一大宗派,是在唐玄宗开元时期,其创始人为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等所谓"开元三大士"。

善无畏(673-735年),中印度人,曾在印度著名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密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来到中国,受到唐玄宗的礼遇,被尊为教主。善无畏一生翻译密宗经典多部,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日经》,为密宗基本经典。

金刚智(669-741年),南印度人,自幼出家,先习经律,后专密宗,开元八年(720年)来到长安。金刚智也译出不少密宗典籍,比较重要的有《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

对密宗创立贡献最大的是不空。不空(705-774年)也是印度人,他自幼便来到唐朝,15岁时,拜金刚智为师,学习密宗,20岁在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成为一名和尚。开元二十九(公元741年),不空奉金刚智遗命,赴印度和狮子国寻求密藏梵本。五年后,携大量密宗经典回国。之后,不空一直致力于密宗经典的翻译,也正是因此,不空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一起被称作中国佛教史的四大翻译家。

密宗在理论上主张即身成佛。一般佛教宗派都把成佛的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来世,而且认为即使这样,也必须通过现世的艰苦修行,消除过患,积累功德。密宗则认为,只要觉悟了,不必通过艰苦的修行,人们就可以在现世实现成佛的理想。与禅宗讲求即心成佛,着眼于人的心性不同,密宗着眼于人的身体,还认为人的恶性恶行有其积极作用。

密宗在实践上强调修习三密法门。三密即身密,口密,意密。身密,就是指身结佛的契印;口密,主要就是念佛的咒语;意密,就是想象佛的字种或者三形,尊形。密宗认为,通过修习三密法门,人们可以使佛力与修行者的信念互相摄入,融洽无碍,从而达到不经劫难即身成佛的目的。

密宗在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达到鼎盛。宗师不空深受当时诸帝的青睐,"积恩重叠,日月相继",还被代宗皇帝赐号"大广智三藏"。不空之后,密宗逐渐在走下坡路,后经会昌毁佛的打击更形衰落。但密宗信仰在世俗社会一直很盛行。唐朝宫廷内一直设立密宗道场。在民间社会里,密宗信仰主要与观世音等密教神灵的崇拜信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非常世俗化,大众化的信仰系统。广泛地流传在社会各个阶层之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有着重要影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