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为文成公主所建的拉萨第一座宫殿,比布达拉宫还要久远
在拉萨久了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拉萨的众多寺庙、古迹、景区中,人多的地方可以摩肩接踵,人少的地方却能门可罗雀。这种奇怪的情况并不因为目的地的历史积淀或者风景的优美程度而发生偏移,就是简单的趋同性,没有任何道理和原因。
就像人们宁可爬上药王山观景台,在众多躯体中挤出一丝缝隙,拍出一张“欧耶”的照片,然后回家用美图秀秀等一众修图软件抹掉周围的人,也不愿意多走100米到身后的鲁普岩寺拍出一张干净的布达拉宫合影。即便鲁普岩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地位可以等同于大小昭寺。
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成就了一众超重量级的景区后,随之也出现了一批小众景点,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人够少并且足够漂亮。在前面我们聊到过扎耶巴寺,夏寺,楚布寺都是这类小众的典范。而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称之为伟大的所在。这个地方叫帕邦喀,位于拉萨北部的色拉寺的后山上。如果觉得帕邦喀这个名字拗口,你也可以叫它“巨石宫”,这就是藏文翻译过来的意思。
如今的帕邦喀应该算是一座寺庙建筑,但是当年却是一座宫殿。这个“当年”一下子就把历史回溯了1400年,也就是在松赞干布迁都拉萨的时候。那时红山宫还没有建好,松赞干布就建了帕邦喀短暂居住,并且在这里接待使臣,处理国事。所以后世很多人愿意把帕邦喀称为“继雍布拉康后的西藏第二座宫殿”。
帕邦喀这座宫殿是建在山坳里两块形似龟状的巨大岩石上的,所以便有了“巨石宫”这个名字。据说帕邦喀是一个高达九层的碉楼建筑,不过在朗达玛灭佛运动时帕邦喀和松赞干布时所建的108座佛塔被焚毁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巨石宫是经历了两次修复后的样子。在巨石下有一个山洞,传说这里是松赞干布修行的地方,洞中的土台就是松赞干布的宝座。
说到帕邦喀就要说到两位历史名人。这第一位的就是文成公主。据说文成公主进藏后,精通占卜之术的她对于拉萨周边的地势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这里提到了拉萨有四大神兽护卫。其中南方的青龙就是拉萨河,北方的玄武就在娘惹沟,也就是帕邦喀建筑的这块形似伏龟的巨石。所以松赞干布为了镇压地势,用红炉铁水灌凝大砖,建筑起九层高的碉堡,四面都用铁链紧栓使其牢固。
这个碉楼就是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居住的地方。这个故事很符合《旧唐书》中关于“为公主别筑一城”的记载。但是,帕邦喀在这里起到的宫殿作用更多,还是防御体系的作用更多,就不好说了。毕竟娘惹沟自古就是拉萨北方交通的要道,沿着河谷一路而上,就是苏毗的故地。
这第二个历史人物,就是吐蕃王朝的名臣吞弥桑布扎。了解吐蕃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位可是吐蕃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大神,因为正是他创造了藏文。当年松赞干布派他前往天竺学习梵文后,吞弥桑布扎就是在帕邦喀闭关三载,创造了藏文。如今帕邦喀宫内仍然保存着当年第一次用藏文书写的六字真言。所以,帕邦喀绝对可以拍着胸脯说“这里就是藏文字的发源地”。
除却这些流传了千载的故事,帕邦卡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所在。每年桃花盛开的时节,这里便集结了拉萨城所有的美。巨石、宫殿、白塔、经幡,白墙、红顶、碧草,这一切都被粉红色的桃花所装点着。几乎鲜有游人的到访,让这里静得安逸。偶尔从身边经过的喇嘛,都低着身子,念着经文,忙碌地行向远方。如果能够遇到前来朝拜的藏族朋友,当他们从布袋中拿出用牛皮纸包好的食品或者酥油送进庙里时,你一定能从他们的脸上发现清澈祥和的目光。
其实,帕邦喀的规模一点也不大。不高的宫殿和周围寥寥几座房子便是这里的一切。悠久的传说并没有让这里看起来多么“宏伟高大”,如果真要用一个词形容这里,我更愿意选择“亲切”。是的,就是一种莫名的亲切,放松。坐在台阶上,拿出半天的时间用来发呆,你都不会觉得有什么违和感。伟大而又平凡,神圣而又亲切,繁华而又简单,这就是我眼中的帕邦喀,一座建在巨石上的宫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