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文物遭“土味毁容”:丑盲,比美盲更可怕.(河南十大国宝级文物)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旅行就是一场发现美、感知美的过程
但这几年,
发现人们的审美力真的有待提升!
“文盲不可怕,丑盲才可怕。”
当你对美毫无认知时,固然很可怕。
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是,对丑没有认知。
丑盲有多可怕?
最近几天,国宝级文物的“土味修复”事件,
又又又一次让人大(大)开(跌)眼(眼)界(镜)。
这尊佛像为县峰门寺摩崖造像,
开凿于南宋,高5.1米,
修复前眼怀慈悲、神态安详。
修复后,原本的神态、造型、
发饰、衣饰纹络、庄严荡然无存,
“神佛生生被化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
这姹紫嫣红的“农家乐审美”,
引发了网友们强烈吐槽。
“背后那个是什么?波板糖吗?”
“没钱的人知道自己没钱,
没有审美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没有审美。”
可怕的是“善男信女”们,
把这样的重新翻修当成功德一件,
还立功德碑在旁边,香火旺盛。
而
这样的事,并不止这一桩,
简直可以用惨案遍地来形容。
净慧寺整个造像全部被妆彩
狮子岩道教造像也被彩妆
金凤山摩崖造像
也逃不过“神来之笔”
真真如余秋雨在《道士塔》里所写:
“那里,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网友纷纷吐槽
“是不是往里面扔一块钱,
然后小朋友坐上去就会摇起来?”
原本充满仙气的佛像,
在鲜艳的红黄蓝配色下全部下凡。
资中罗汉洞
第一次被修复后状态:
“你瞅啥?”
第二次被修复后状态:
“瞅你咋地?”
原本精美绝伦的水月观音,
被修复后连专家都痛心疾首,
“要想重新恢复原貌,极度困难!”
安岳石窟二菩萨像
菩萨的原本面貌早就风化了,
但为了评省级文物保护,
有人竟然拿水泥给菩萨补脸。
补脸后真真是我佛慈悲了。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寨观音。
同样遭遇了水泥补脸,
菩萨也是黑人问号脸:囧???
(你们问过菩萨这样做合适吗?)
国宝安岳玄妙观老君龛
同样遭遇了“毁容修复”
“老祖宗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资阳摩崖石刻,全体“金装”
马锣困佛寺摩崖造像
民间俗称“睡佛”或“卧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今已经超过1000年历史。
惨遭“彩妆修复”后,
令人心痛不已。
这是修复,还是再造?
是保护文物,还是恣意破坏?
这些被曝光的“土味修复”,
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幸好,@文物医院发出声明
“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而言,
没有雕凿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到原状”
网友戏称“10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而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修复
不仅仅是一种破坏,
更是一个民族的美学教育的缺失。
蔡元培曾说:
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
是不知善恶的。
审美并无对错,
但总有高低之分,
“文物不需要多好看”
“看着多喜庆,这份心意菩萨们会开心的。”
修文物=泼油漆=好看多了?
让我们来看看
真正的文物修复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历史遗迹特别是建筑物方面,
国际上通行的是“以旧补旧”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原貌。
文物修复是一门科学,
不仅考验现代人的审美,
更是匠人们灵慧虚和,心细如发
繁琐、枯燥而漫长的一厘一毫地磨、抠、补,
而不是找点颜料大胆乱描。
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中,
木器组的修复师傅
修复的是“辽金时期佛像”
为了自然“随色”,
可能需要重复调无数遍颜色。
钟表组的王师傅,
带着徒弟忙活了8个月
终于让乾隆时期的音乐水法钟动了起来
当钟表终于转起来,
王师傅脸上露出的纯真笑容,
眼神里看到了对文物的虔诚。
镶嵌组的孔艳菊,
番人进宝图柜子上缺失的嵌件,
就是她一片一片补上去的。
身为女性在故宫里修复文物,
她不化妆,不涂香水,
就是生怕这些细节没做好,
会对文物有损坏。
真正的文物修复
需要沉下心,静住气,
感受人与物、人与历史的交融。
美学家张世英说:
“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
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不仅是文物的土味修复,
我们的视野范围内,
那种偷懒的、庸俗的设计
真的让人无话可说。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审美却越来越穷,
原本内敛静好的中国东方审美哪里去了呢?
对丑不自知,对美更无力。
人活于世,无非是寻求美好地生活。
可是,若连丑都不自知,如何谈论美?
所以,
真正需要修复的,不只是文物,
还有人们审美丑,辨真假的能力。
愿每一个人都能体会人心之善,
做一个知丑之人,才能感受人生之美。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