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网络的“留娘糕”,你知道它的意义吗
最近朋友圈出现了“闰月年,留娘年”的广告,开始推销留娘糕,可是这是从何而来的说法呢?我特意查了资料,原来民间习俗,认为闰月年对母亲身体健康不利,有的地方就有给母亲送花糕的说法,俗称“留娘糕”。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姑娘非常孝顺,在一个闰月年里,中原大地闹饥荒,姑娘想到,平常年景里,父母还吃不饱,这又多了一个月,父母不知道会饿成什么样子。于是,外嫁的她就把自家剩的一点米做成花糕 ,翻山越岭送回家给双亲。故事传开以后,每到闰年,出嫁的姑娘都会回家送花糕,祈望父母身体安康。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传到我们这一代,似乎变得什么都没有钱重要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关于父母的节日或者重要的日子,我们都要靠商家广告的提醒才能记得。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陪妈妈聊聊天、给爸爸打个电话了。
过年的时候,徐峥的电影《囧妈》上映,关于孩子和母亲的相处引发了一大波讨论,两个人的矛盾像极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缩影。
还记得小时候,过于内向的性格让我很依赖母亲,走前走后,门里门外,我都会围着她转,总记得母亲佯装生气说我是小尾巴。现在长大了,总有很多事要忙,很多人要照顾,每次母亲打电话来我的第一句话都是问“有事吗?”每次回家我不是一个人玩手机,就是和母亲犟嘴,现在回想起她小心翼翼的语气,突然间好心疼!
老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是养了小孩以后我们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孩子,想起父母更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几公里的回家路变得遥远而漫长,便捷的视频通话也因忙碌而寥寥无几。
现在呢年轻人忙吗?忙。但是真的连打一个电话、视频的时间都没有吗?不是。我们有时假装坚强,辛酸不会和父母讲;我们有时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工作和生活都不许他们参与。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给了老板,客户,朋友,当父母问起,只匆匆一句“还在忙,挂了吧!”
每次和朋友通话,我可能都会等对方挂电话,而和母亲通话,总是她等着我挂电话,有好几次,我挂断时还依稀听她说着什么,我却已换上工作服投入到服务别人的工作中了。
每逢节日,总有人喊着各种口号,比如“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可是有多少人真的陪在父母身边?朋友圈里的口号是做给别人看的,也是从心理上安慰自己的吧!父母更在意的是我们不在身边时多几个电话,陪在身边时放下手机、电脑,和他们轻松的聊聊新闻、八卦。
几年前,有一个公益广告:一个男人带着父亲参加宴会,别人都在吃饭,父亲却往自己的兜里装饺子,男人吼他父亲说,你干什么,丢不丢人?他父亲颤颤巍巍的说,我要带回家给我儿子吃,我儿子最喜欢吃饺子了。原来父亲得了老年痴呆,可是他忘记了世界也没忘记爱自己的孩子。每每看到这个广告我都觉得戳中泪点。
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母亲的爱则热烈且包容一切,席慕容说:母亲是伞,是巨英,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英里的巨子。
没参加工作以前,母亲总和我说,多出去玩玩,多认识几个朋友,现在她从来不说了,却常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啊?我留了你最爱吃的菜.
在外面漂泊久了,看着万家灯火时总会怀念小时候,枕着母亲的腿,听她讲着各种有趣的故事。偶尔生病了,就会特别想念母亲做的热乎乎的手擀面。
对于我,感情最深厚的就是母亲,为我她吃了很多苦,她的经历,就是农村生活的缩影:婆媳矛盾,重男轻女都是常见情节。三十年过去了,我和弟弟都已长大,母亲的生活却并不轻松。我有时也会怪自己,对待母亲缺乏耐心,每每提醒自己要改,却在下一次故态复萌。
最近四年,经历了三位亲人离世,我开始恐惧,我怕有一天和母亲面对同样的天人相隔。我很想坐下来,像小时候一样,依偎着她,静静的数一数她的皱纹,捋一捋她的白发。
朋友给我讲过一次她儿子做的事:有一年情人节,朋友的老公没有给她买礼物,儿子放学却给她带回来一束花,儿子跟她说,妈妈,这是我省了好几天的零花钱给你买的花,我不知道情人节是什么意思,但每一个节日我都要让你收礼物,只要你开心就够了。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懂事。
闰月年,留娘年,不是迷信,是代表了子女美好的祝福和心愿。子欲养而亲不待不仅仅是遗憾,更将是无法愈合的痛。所以让我们暂时放下工作,借着闰月年的气氛,好好陪陪我们的父母吧,送衣服送鞋送蛋糕送红包都不重要,记得把爱带回家就足够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