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老六杀猪菜
原创作者/李战军
哈尔滨的“华梅”风味很有名。
于是,刚下飞机,哈尔滨多少年没见过面的战友张总就安排我们在马迭尔宾馆入住,因为这家宾馆的对面就是华梅西餐厅。
张总名字叫张黑蛋,原来是我们一个部队的战友,这几年靠着党的富民政策开了一家养鸡场,挣了点钱。因为在部队的时候他曾经在炊事班养过猪,我们就喊他老总,所以习惯了见面还是改不掉。不过,现在他的养鸡场有上万只的鸡,也算个名副其实的老总了。尽管他一再说叫他的名字亲切,可是我们都还是叫他张总。
我说简单点简单点,只要尝尝味道就可以了,我知道他平时省吃俭用很节俭的,不想让他为我们过多的破费。可是他说现在的条件好了,吃几顿大餐还是能吃的起的,关键是战友的情谊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一定要我们入乡随俗,尽一下他的地主之谊。
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了华梅西餐厅。
华梅西餐厅原来叫“马尔斯餐厅”。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改造,又加盖了二层楼,但仍旧保持了欧式风格。据统计,1937年哈尔滨有西餐馆260家,仅中央大街两侧就云集了100多家。而“华梅”是最受欢迎的西餐馆之一,如俄式大菜、纸包小牛肉、软炸鸡脯、罐牛尾、法国蛋、炸板虾都是“华梅”的风味菜肴。
原来这家餐厅大都是西餐的俄式大菜,我说怎么不见哈尔滨当地的风味菜肴呢,张总说那就调整几样菜吧,于是,就上了当地的大马哈鱼、兴凯湖白鱼、秋林大列巴和里道斯红肠等,让我也就很新鲜地知道了这些很少见的不同风味。
大马哈鱼,即鲑科溯河性洄游鱼类。据说它们其中一支洄游入黑龙江、绥芬河和图门江,以进入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口的为最多,呼玛河等支流的次支。鱼体呈纺锤形,口在端位,口裂很大,上颌骨延长到眼的后缘,斜向下方。上下颌各有一列齿,齿尖向内弯斜。前端四对齿较大,其余细。秋季,成熟的大马哈鱼成群结队由鄂霍次克海洄游进入黑龙江,溯至原繁殖场地产卵。渔期大都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过去捕得的大麻哈鱼,个体重量大多为3.5-4公斤,大约5公斤以上。现在尽管捕鱼上的数量和重量上比过去明显少了,可那鱼刺少,肉质鲜美的特点仍旧畅销国内外,受到人们的青睐。还有那兴凯湖白鱼,真的色白如玉,并与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绥芬河的滩头鱼并称“边塞三珍”,肉嫩味香,据说还可以补肾益脑,给人们丰富的营养。
秋林大列巴就是一种大面包类的食物,被称为哈尔滨一绝,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五斤重,是面包之冠。味道也别具芳香,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出炉后的大面包,外皮焦脆,内瓤松软,香味独特,又宜存放,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秋林牌大面包沿用传统工艺,烘烤一小时左右外壳微焦而脆,内瓤松软可口;用酒花发酵,使面包具有诱人的酒花芳香;传统三次发酵工艺,使面团发酵充分,风味独特。里道斯红肠即“秋林牌”里道斯红肠,原产于东欧的立陶宛,该品蛋白质含量高,是高营养,高热量的食品,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里道斯红肠,色泽鲜艳,呈枣红色,皱纹均匀、有光泽、有烟熏芳香气味、肠馅结构紧密、肠体有弹性、切面光泽细腻,防腐、防冻性强,易于保存、携带,食用方便,一直被誉为老少皆宜之佳品,广大消费者喜爱之食品,并于1998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优秀产品。
席间,老张还上了东北的蕨菜和松茸。蕨菜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又名如意菜、吉祥菜、猫爪子菜、拳头菜、乌糯等,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价值高,味鲜香嫩,并有医疗价值,是出口的重要土特产品之一。松茸属担子菌类,又称松茸蘑、松茸笋、松口蘑,因产于赤松或黄花松树下而得名。由茵丝与松根相结合而共生的一种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磷、钙、铁等营养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餐后,我们还特意品尝了哈尔滨当地的冰激凌西瓜和冰冻的山葡萄。张总给我们介绍说,我们所吃的东西都是当地的特产,尤其是一些水质藤本植物,黑龙江省除嫩江沙地草地外,各林区均有分布,大都生于杂木林缘、疏林地和灌木丛中。不过,在哈尔滨,最扬名的应该是一道叫“老六杀猪菜”,只有品尝了“华梅”风味和农家的“老六杀猪菜”,才能算得上一次完美的品尝。
哈尔滨的冬天来的早,来哈尔滨的第二天下午四点才刚过,张总这家伙就开车来叫我们,说要安排我们去吃这杀猪菜。我们就只好跟着他的车,来到了哈尔滨动力区进乡街133号的“老六酒店”,尽管距离市中心有点远,可他们的大门口还是停满了车辆。刚下车,就看到这5层的自建楼房,几个鲜艳的大字“老六杀猪菜”就映入眼帘,那典型的中国北方装修风格,颇有些农家的韵味。
据说这是下乡知青出身的店主“老六”历经12年的苦心经营,将一向难登大雅之堂的乡土杀猪菜发扬光大,他自办生猪养殖、屠宰基地,还在原材料加工过程中严格措施,做到所用材料洁净卫生,同时品种齐全,有农家烩菜、大肠灌肉、风味血肠、干菜扣肉等几十款颇受顾客欢迎的名牌菜,还兼营三江名鱼、海鲜,使很多外地人甚至是国内众多文体明星来哈都会慕名到此吃上一顿。
我估了一下,这个店上下两层也就4000平米左右。一楼就餐大厅与二楼上下贯通,棚顶垂挂着三级大型吸顶灯,二楼墙体吊台护栏卡座三面围合,宽敞大气,视野极为开阔。进到大门,就看到左边楼梯旁边的墙上挂着许多名人的相片,好在张总提前预定了雅间,于是,就耐心地品着茶水聊着关于这道菜的来历。
“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解放初期家里穷,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喜事才会杀猪,每当此时乡亲们就过来打牙祭,从猪头吃到猪尾巴,从皮吃到内脏,也就有了“杀猪菜”这种说法。过去,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肉斩成大块放进锅里,加入水,放上盐,然后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以前只有杀猪时才有,所以叫杀猪菜。
说着话,那菜就一道道地端上来,有本地的鸡炖蘑菇粉、锅贴干菜、绿色水豆腐、泥桥双骨、农家四炖、金沙极品多宝汤,真的是肉嫩汤鲜,肥而不腻,开胃解馋。还有那充满东北风味的特色主食菜团、咸鱼大饼子、香煎粘豆包、糯米饼、黄米饭、小豆饭等,豆味也比较纯正,做得也很好吃。尤其那大锅炖酸菜让人一看就很爽,血肠、肠灌肉也别具一格,让我们增加食欲。
张总告诉我们,说吃这种杀猪菜的时候,要蘸上蒜泥,配上哈尔滨啤酒才过瘾,说的我尽管平时不善饮啤酒,还是一口气和大家喝光了不少瓶子,真的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饭后,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可以买头猪自己做一桌洛阳的杀猪菜,于是,张总就给我搞来了农家杀猪菜的配方,即原料:新鲜肥猪肉100克、猪血旺150克、猪肝50克、猪大肠50克、白豆腐100克、酸菜100克。调料:猪油、姜、盐、葱、花椒面、酱油、糊辣椒面。
张总还请厨师给我们讲了制作方法:一是将肥猪肉、猪大肠、猪血旺、猪肝、白豆腐切成片,酸菜切成段,姜切丝,葱切成葱花;二是锅下少许猪油烧至6成热下姜丝炒香再下肥猪肉、猪大肠翻炒几下加水煮熟,然后下酸菜,最后下猪血旺、猪肝、白豆腐水开滚几滚加盐味精即可出锅;三是要佐以葱花、花椒面、酱油、糊辣椒面制作的蘸水蘸着食用。那个瘦瘦的厨师还一再地告诉我说制作时,一定要采用刚杀的新鲜猪肉等原料。这种菜不是刚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后吃的时候一热.那才是最好吃的。
看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尤其是东北的冰雪饮食文化,是生活在冰雪生态环境的早期人类,在摆脱了动物式的自然饮食状态,进入调制饮食过程以后,以适应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而发展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这不仅是文化的积淀和地区气候的差异,还有一部分确实有着科学的成分。正如北方人好饮酒和好吃炖菜、腌菜和泡菜一样,吃是为了摄取高的热量,而酒则可驱寒、舒筋、活血也是为了增加热量,可见都与冰雪的气候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是为了多获取维生素利于自己的身体而逐步形成的饮食文化和特色。
说实在话,在华梅西餐厅吃的东西没多久就忘记了,而这道老六的杀猪菜,却让我在哈尔滨的那些时日经常地回味。当我离开哈尔滨的时候,我对老张说,啥时候等你来洛阳,我也一定做做这道东北的“杀猪菜”,让你尝一尝这不同地域不同风味的大东北的菜肴啊!
李战军,男,原铁道兵第七师33团汽车2连副指导员,后调铁十师洛阳基地任指导员,兵改工转业后在中共洛阳市委工作。曾毕业于解放军体育学院、铁道兵学院,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出版过6本书,部分文章获奖并被转载,现为中国搜狐旅游热门达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