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颈槽蛇为什么喜欢下水?(虎斑颈槽蛇百度图片)
“鸡鸭脖子”,仅看这个名字,许多小伙伴肯定是一头雾水,因为它是一种蛇的俗称,学名为虎斑颈槽蛇。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蛇,虎斑颈槽蛇有着多种俗称,比如“竹竿青”、“野鸡项”、“鸡冠蛇”等等。除了有多种名字外,这种蛇还有着许多的独特之处,比如它没有被列入毒蛇中,却有毒性,再比如作为一种陆栖蛇类,它还喜欢下水。那么,虎斑颈槽蛇为什么有这么多独特之处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虎斑颈槽蛇
看过盗墓笔记的小伙伴对“野鸡脖子”应该是有印象的,在盗墓笔记终极笔记中,吴邪一干人等在寻找西王母宫的热带雨林中被巨蟒追赶,无奈逃到一处山洞之中,偶遇的就是“野鸡脖子”。不过,野鸡脖子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被描述为一种身体庞大,且头戴鸡冠的蛇,这与真实的野鸡脖子出入很大。
从外观上看,野鸡脖子的背部呈草绿色,颈背部有明显的颈槽,颈部两侧有两块较大的黑斑,黑斑的中间呈鲜红色,而这种形态正是它虎斑颈槽蛇名字的由来,而且由于虎斑颈槽蛇在受到威胁时会像眼镜蛇那样直立起身子,再加上它颈部的鲜红色以及颈槽,与野鸡的脖子鲜艳的羽毛有些相似,所以被称为“野鸡脖子”
从体型上看,野鸡脖子属于一种小型蛇类,它们的体长平均在80公分左右,显然比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的野鸡脖子要小得多的多。
▲终极笔记中被野鸡脖子咬伤的阿宁
野鸡脖子究竟是不是毒蛇呢?
在“终极笔记”中,野鸡脖子是称为“世界上毒性最强的蛇”,只要被咬伤必死无疑。显然,野鸡脖子的被过度的夸大了,因为事实上,野鸡脖子是不是毒蛇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生物学上对于毒蛇的定义是拥有能够分泌特殊毒液的毒腺,且毒腺会通过体内的管道输送到上颚中空的毒牙中的蛇类。而野鸡脖子作为一种游蛇,不具备其他毒蛇那样的毒腺,而是有一条分枝管状的腺体,被称为Duvernoy氏腺体,也称达氏腺体。这条腺体位于野鸡脖子的后颈部,较为凸起,在该腺体内含有大量的浆液细胞,这种浆液只对有严重过敏性的人群呈现毒性。
其次,野鸡脖子的达氏腺体不与其口腔上颌的牙齿相连,而是与口腔中的上颌牙齿附近的一个导管相连。并且野鸡脖子只有上颌有两枚向后的牙齿,牙齿不中空,没有注射毒液的作用。
因此,野鸡脖子的毒液不是常规毒液(仅对严重过敏体质的人有伤害),也不具备毒牙,所以,在分类上,野鸡脖子通常不被定义为毒蛇。但是,由于它腺体分泌的物质对部分人和动物确实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在日本有致死的案例。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毒蛇。
野鸡脖子为什么喜欢下水?
野鸡脖子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俄罗斯地区也有分布),在我国野鸡脖子的分布非常的广,北至内蒙古,南至广西,东至东北地区,西至西藏地区,均有它们的分布。
从栖息环境中上看,野鸡脖子主要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平原地带,它们尤其喜欢在有河流、稻田、湖泊的地方活动。虽然野鸡脖子是一种陆栖蛇类,但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大都来自于水中,比如鱼、两栖动物,其中蛙类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而正是因为食物大都来自于水中,所以野鸡脖子非常喜欢下水。
总结
野鸡脖子也就是虎斑颈槽蛇的俗称,它是一种性情比较温顺的小型游蛇,虽然其有一定的毒性,不过其毒腺、毒牙构造与其他毒蛇迥然不同,而且它所谓的毒液只对特定的人群有危害。其次,由于野鸡脖子的主要猎物是蛙类和鱼类,所以它经常的下水捕猎。
#####半水栖蛇,下水是为了吃饭,勿模仿,自己玩的蛇哟,
下次奥运会想拿个游泳冠军呗!
#####很多地方都有关于鸡冠蛇的传说,说是这种蛇颜色鲜艳,头上还上着鸡冠一样的肉冠,会像眼镜王蛇一样喷毒,但是喷出来的是毒雾,如果人不小心吸入,就会有生命危险。
其实,会喷毒雾的“鸡冠蛇”并不存在,自然界里倒是有一种叫做鸡冠蛇的蛇类,学名叫做虎斑颈槽蛇,别名虎斑游蛇,属于游蛇科颈槽属,是我国数量较多的分布也最广的蛇类之一,在我国的华东、华北、华中等地区均有分布,在国外的朝鲜日本等国家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体型在蛇类当中不算大,虎斑颈槽蛇的体长平均在0.8米左右,体重约为200~400克,由于颈背有一明显颈槽而得名。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颈槽,颈槽的意思就是颈部的地方生有颈腺,颈腺会分泌有毒的液体,然后通过颈槽流出来,虎斑颈槽蛇不仅仅拥有颈腺,还拥有达氏腺,是一种拥有两种毒腺的毒蛇。虎斑颈槽蛇的性格比较温顺,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正因如此,很多人会把虎斑颈槽蛇当做爬宠饲养。
但在受惊发怒的时候,虎斑颈槽蛇可以像眼镜蛇那样高高地竖起头和颈部,同时膨扁颈部做防御动作,有趣的是它不会像其他攻击人的蛇那样面对着你,而是会背对着,这跟它身上一种独特的武器是有关系的。虎斑颈槽蛇身上的达氏腺会自发地产生毒液,而颈腺则是通过捕食有毒的蟾蜍转化存储为自身的毒液,当被攻击的时候就会把它的颈部朝着对方,拱起并释放颈部腺体内的毒液,虎斑颈槽蛇腺体内的毒液会刺激眼睛,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结膜充血、视力模糊,使对方迅速失去战斗力。
虎斑颈槽蛇的习性
虎斑颈槽蛇生活在山地、丘陵,还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在这些地方它们会以青蛙、蟾蜍、蝌蚪以及小鱼为食物,偶尔也会吃昆虫、鸟类和鼠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虎斑颈槽蛇常常喜欢在水里活动,顺便寻找食物。
虎斑颈槽蛇的毒性
虎斑颈槽蛇的毒液量很低,平均毒量11.8mg,毒液成分主要是金属蛋白酶类凝血酶等。但静脉毒性很强,静脉LD50高达0.265mg/kg,超过绝大多数蝰科毒,毒性其实跟五步蛇差不多,在08年的时候我国已把它列为毒蛇的一种。
一般眼镜蛇或者蝰蛇类的达氏腺外面被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包囊,它们的头部有大的条状肌肉和包囊紧密相连,通过肌肉的收缩增加腺体内的压力,使毒液顺着毒牙排出。而虎斑颈槽蛇没有肌肉附着在腺体上,排毒的时候只能依靠附近的肌肉膨胀对达氏腺产生压力,使毒液缓慢排出。
比起其他毒蛇,虎斑颈槽蛇能够排出的毒液量也很有限,因为它没有毒蛇特有的钩牙、管牙和大得毒液储存腔,不能像其他毒蛇一样直接对猎物注射毒液,而是在咬破猎物的皮肤之后,通过渗出达氏腺里的毒液流入伤口的方式来进行注毒,所以只要没被咬到静脉,大多数人被虎斑咬伤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如果一旦不幸被虎斑颈槽蛇咬了,要以最快的速度从蛇口中脱离出来,时间越快,毒液造成的危险性也就越小。
总之,虎斑颈槽蛇是一种性格比较温顺的有毒蛇类,之所以喜欢下水,是由于虎斑颈槽蛇常常会以水中的鱼类以及两栖动物为食,虽然体型小,但是一出手基本是百发百中,被咬住的猎物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可能。
#####虎斑颈槽蛇属于游蛇科,它们生活于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鱼为食,也吃昆虫、鸟类、鼠类。是半水栖蛇类。它们的食物很大部分在水中,所以下水也是它们进化出来的本领。游蛇科蛇类本身是无毒的,但虎斑颈槽蛇的毒性却很大。
虎斑颈槽蛇背部的颜色图案是橄榄绿,从脖子到身体的第一个三分之一处有黑色和亮橙色的横杆或斑点,肚子发白。平均长度通常为60-100厘米。虎斑颈槽蛇在中国广泛分布,浙江省、福建、江西、湖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和内蒙古都有。
虎斑颈槽蛇食物主要由小的脊椎动物,尤其是青蛙和蟾蜍。虎斑颈槽蛇利用气味和视觉线索寻找猎物。当虎斑颈槽蛇在较低的温度下时,它们往往会表现出被动的反捕食者反应,比如压扁它们的脖子和身体,一动不动地躺着,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它们反而更频繁地逃跑。
虎斑颈槽蛇颈部有两个毒腺,从有毒的蟾蜍中获得的类固醇刺激物作为捕食和防御的手段。因此,虎斑颈槽蛇似乎更依赖于这些腺体在低温环境下威慑对手。虎斑颈槽蛇虽然有毒,但很少致人死亡,因为它倾向于表现出与攻击相反的其他行为。这种对攻击捕食者的犹豫可能是因为它的尖牙位于嘴的后部,使得攻击大型动物变得有些困难。
#####是水蛇吧,喜欢水里的环境
#####因为虎斑颈槽蛇属于游蛇科的毒蛇,偏水栖
#####因为它属阴喜水
#####中小型游蛇半水栖蛇类,食物来源来自于水中
#####鸡冠蛇!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