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有人说童年像什么)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好感人的一句情话,无数影视桥段中看过这样的台词。相爱的两个人,情到浓时很容易情不自禁地如是感慨。然而,这听上去貌似情比金坚的承诺又有几人能兑现呢?世事如棋,红尘无常,人生太多的变故,人心也太多的不定,一系列考验之下,很多人忘了初心,将当初的誓言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结局变得狼狈又难堪。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的原型曾经出现于元代,原话是: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但是真正的出名而得以流传千古则是因为三国演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投意合,义结金兰,结为生死兄弟,从此开始了创业的人生。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后半句就是“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皇天指的天神,老天爷,厚土指的是地神。后半句实际是对前半句的一个补充,如果有悖誓言,那么天神,地神,人神都不会放过你的。不得不说这既是最牛的一句盟誓的名言,也是最狠的一句誓言,说出来既让人群情激昂,又让人后背发凉。


#####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一般是放在异姓兄弟,姐妹拜把子时用到的一句话,我们更多情况下是在许多古代影视作品中能够看到。

我们知道,古代习武之人都比较重情重义,在战乱时代,古人结拜之后,如果其中一个兄弟在被杀害或者意外死亡之后,活着的那个也不会苟活于世,或者报仇之后自刎,或者与敌人鱼死网破,最终与结拜兄弟一起去阎王爷那里报道了。

一个正当年的大好青年,跟一个八九十的老人结拜,也说了同年同月生与死这样的话,结拜后,画面一转,两块墓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只是一个段子,如果一定要按照那段话上说的话,那么结拜时要谨慎说话了。

但在今天,这句话已然演变成结拜时的一种说辞,兄弟去世,活着的也是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的。


#####

我觉得这句话是用来来表达知音相交,三国期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义结金兰,发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他们也是出于对彼此的欣赏,认为是彼此的知音,失去了对方,这世上再无知音,再无懂我的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还不如追随对方而去

#####

这句话只适用于年龄相近的人,否则不能成立。

#####

放在现在看来,这肯定是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